大发国难财的汇丰银行,不仅不付利息,存钱还要收费

曹汝霖在其《一生之回忆》里面,记载了光绪皇帝的弟弟 载洵的一件往事。

辛亥年伊始,载洵当上了“海军大臣”。当年的海军大臣,一项重要工作,是到欧洲采购军舰。载洵的做法常常是:产品还没看、价钱还没谈,首先向洋鬼子伸手,索要回扣。

大发国难财的汇丰银行,不仅不付利息,存钱还要收费

亡国在即,掌权者还在疯狂敛财。所谓日落黄昏,大概就是这个景象了。

果不其然,不出一年时间,大清王朝就轰然倒台了。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与北京近在咫尺的滦州,清兵也造反了。北京的满清王公大臣们,顿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此前吃、拿、卡、要积累的横财,这下要亡国了,这钱,要往哪儿放呢?

大发国难财的汇丰银行,不仅不付利息,存钱还要收费

这群满清贵族们还有一丝理智:往英国人的银行里放!为啥?英国人信得过。至少,他们当年是这样想的。

于是,这些满清王公们纷纷将自己的巨额钱财,存到英资“汇丰银行”北京分行。

这外资银行哪,见到存款量突然剧增,现金供过于求,于是宣布:“不但不支付利息,而且还要收取存款服务费。”这群走投无路的满清王公们,连忙说:“我交!我交!多少我都交!”

可是,尽管英国人“信得过”,这群王公们忘了以下这一点:人家汇丰银行虽然是英资企业,可是里面的所谓“理财经理”,华人可多的是。

结果,某些华人“理财经理”趁此乱世,动了歪念,他们欺负那些满清王公大臣不懂得洋行手续,私自收受了钱款,以个人名义出具了《收条》,然后呢,携款潜逃!

许多受骗的王公大臣,后来只好找汇丰银行的洋人行长讨债。洋人行长却推搪说:“我可没有收你钱呀!”于是,钱就这样打了水漂了。

国难财,你能发,别人也能发,不能只许你发,不许别人发。都是中国人嘛,咱有财一起发。

大发国难财的汇丰银行,不仅不付利息,存钱还要收费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达官贵人们学精了:要存汇丰银行,干脆就存到香港去,那样最保险!

蒋介石的机要秘书唐纵,在《唐纵日记》1939年11月11日这一天,记下了这样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

香港《大公报》经调查之后披露:“中国要人”存到香港银行里的钱,一亿元以上的,有三人;一千万元以上者,有三十人;一百万元以上者,有五百人。这部分“中国要人”的存款加起来,足以供中国军队抗日整整一年之用。

那么,这批“中国要人”是谁?唐纵显然不敢在日记里写明,以免惹祸上身。

结果,1941年12月8日,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之下,英军从香港撤退。在日军入城之前,香港陷入了半日的治安真空。在这个真空期内,香港的土匪乘机出动,他们对全市的商店和有钱人,展开了疯狂的抢劫,汇丰银行也未能幸免。

香港进入日治时期后不久,汇丰、渣打等银行又遭到强制清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