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發國難財的滙豐銀行,不僅不付利息,存錢還要收費

曹汝霖在其《一生之回憶》裡面,記載了光緒皇帝的弟弟 載洵的一件往事。

辛亥年伊始,載洵當上了“海軍大臣”。當年的海軍大臣,一項重要工作,是到歐洲採購軍艦。載洵的做法常常是:產品還沒看、價錢還沒談,首先向洋鬼子伸手,索要回扣。

大發國難財的匯豐銀行,不僅不付利息,存錢還要收費

亡國在即,掌權者還在瘋狂斂財。所謂日落黃昏,大概就是這個景象了。

果不其然,不出一年時間,大清王朝就轟然倒臺了。

武昌起義一聲槍響,與北京近在咫尺的灤州,清兵也造反了。北京的滿清王公大臣們,頓時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此前吃、拿、卡、要積累的橫財,這下要亡國了,這錢,要往哪兒放呢?

大發國難財的匯豐銀行,不僅不付利息,存錢還要收費

這群滿清貴族們還有一絲理智:往英國人的銀行裡放!為啥?英國人信得過。至少,他們當年是這樣想的。

於是,這些滿清王公們紛紛將自己的鉅額錢財,存到英資“匯豐銀行”北京分行。

這外資銀行哪,見到存款量突然劇增,現金供過於求,於是宣佈:“不但不支付利息,而且還要收取存款服務費。”這群走投無路的滿清王公們,連忙說:“我交!我交!多少我都交!”

可是,儘管英國人“信得過”,這群王公們忘了以下這一點:人家匯豐銀行雖然是英資企業,可是裡面的所謂“理財經理”,華人可多的是。

結果,某些華人“理財經理”趁此亂世,動了歪念,他們欺負那些滿清王公大臣不懂得洋行手續,私自收受了錢款,以個人名義出具了《收條》,然後呢,攜款潛逃!

許多受騙的王公大臣,後來只好找匯豐銀行的洋人行長討債。洋人行長卻推搪說:“我可沒有收你錢呀!”於是,錢就這樣打了水漂了。

國難財,你能發,別人也能發,不能只許你發,不許別人發。都是中國人嘛,咱有財一起發。

大發國難財的匯豐銀行,不僅不付利息,存錢還要收費

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的達官貴人們學精了:要存匯豐銀行,乾脆就存到香港去,那樣最保險!

蔣介石的機要秘書唐縱,在《唐縱日記》1939年11月11日這一天,記下了這樣一件鮮為人知的往事:

香港《大公報》經調查之後披露:“中國要人”存到香港銀行裡的錢,一億元以上的,有三人;一千萬元以上者,有三十人;一百萬元以上者,有五百人。這部分“中國要人”的存款加起來,足以供中國軍隊抗日整整一年之用。

那麼,這批“中國要人”是誰?唐縱顯然不敢在日記裡寫明,以免惹禍上身。

結果,1941年12月8日,在日軍的猛烈進攻之下,英軍從香港撤退。在日軍入城之前,香港陷入了半日的治安真空。在這個真空期內,香港的土匪乘機出動,他們對全市的商店和有錢人,展開了瘋狂的搶劫,匯豐銀行也未能倖免。

香港進入日治時期後不久,匯豐、渣打等銀行又遭到強制清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