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一個只能同患難不可共享福的人

越王勾踐為什麼要殺文種范蠡?其實很原因簡單,古人在《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就清清楚楚地、說明了這事的原因:范蠡遂去,自齊遣大夫種書曰:“蜚(同飛)蟲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越王勾踐,一個只能同患難不可共享福的人

狐兔盡,走狗烹,良弓藏,是帝王不易之治世之選,越王勾踐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權,誅殺功臣,蛇眼鷹鼻,只可同患難,不能共富貴。所以伴君如伴虎,功高震主,這些都是警示識事的大臣,見好就收的警語。

有文財神之稱的范蠡早就看出了勾踐之心,所以苦勸文仲隱退,可惜文仲不明就裡,白白送了性命。范蠡移居定陶,三散家財,逍遙自在,後人尊為陶朱公。

這事就得從越國兵敗吳國說起:吳越之間的恩怨見之前寫的一篇文章“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相鬥幾十年,最終結局如何?”在這裡就不做多多闡述了。

越王勾踐,一個只能同患難不可共享福的人

越王勾踐被吳軍圍困於會稽。越王對謀臣范蠡長長一揖,悔恨地說:悔不該不聽先生的話,事到如今,方才導致兵敗。敢問先生此時又有何計能救越國與本王?事到如今,范蠡也不能置之事外了。

只得對越王勾踐說道:現在您要卑躬屈膝地給吳王進獻財寶以求和、如果吳王不許,那只有王本人親自去吳國,以質子身份侍從吳王、滿足吳王的虛榮心,或許還有一絲希望。

越王在依計行事(此間略過幾千字),長嘆一聲:沒想到勾踐我,竟到如此地步,以王之身屈於侍從之事!此番脫困,必不忘文種范蠡二位大夫的恩德。

越王勾踐,一個只能同患難不可共享福的人

越王夫婦在吳國盡忍辱屈生,拉馬牽車、背柴生火、做飯洗衣、嘗糞品病......行各種底卑之事。終於得吳王赦免, 得返越國,此行吳國屈辱之行,是勾踐終生難忘之恥。回國之後,治國之策又事事請教文種范蠡。可以說文種范蠡對越王是知根之底之人。說不聽的話,就連勾踐昨晚上吃多了蘿蔔,放了幾個響屁,也都是清清楚楚地。

知道越王夫婦受過什麼樣的恥辱、明白越王的日常生活喜好、洞襲越王的機要秘密。范蠡事越王句踐,既苦身戮力①,與句踐深謀二十餘年,這才是文種范蠡被越王動了殺心的根本原因。

越王勾踐,一個只能同患難不可共享福的人

范蠡在這件事上看得很明白,根據這麼長時間的相處,他很明白越王是一個: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並規勸文種:子何不去?范蠡最終的結局: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則致貲累鉅萬。天下稱陶朱公。

而文種則因太過相信越王的苟富貴、勿相忘的誓言了,他的結局可悲可又可泣: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越王勾踐,一個只能同患難不可共享福的人

終於沒有了知越王底細的人了,越王也就放心下來,對身前所事屈辱之事,會不會被文種范蠡洩露給世人,也終於沉下了一顆終日忐忑之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