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橋的國度」,看那些經歷數百上千年仍屹立不倒的橋

中國是橋的故鄉,有“橋的國度”之稱。中國古代橋樑的建築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樑史上的創舉,顯示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廣濟橋俗稱湘子橋,中國四大古名橋之一,位於廣東省潮州市古城東門外,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獨特風格,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廣濟橋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是我國古橋的孤例,古人有“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遭”之說。橋樑專家茅以升曾撰文指出:廣濟橋“中有一段,用船隻連為浮橋,可以解開,讓出航道,成為可分可合的活動橋,是我國橋樑史上的一個特例。”

在“橋的國度”,看那些經歷數百上千年仍屹立不倒的橋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建於隋朝年間,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它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和8次地震的考驗,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趙州橋是一座空腹式的圓弧形石拱橋,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橋。是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橋,河北民間將趙州橋與滄州鐵獅子、定州開元寺塔、正定隆興寺菩薩像並稱為“華北四寶”。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4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

在“橋的國度”,看那些經歷數百上千年仍屹立不倒的橋

洛陽橋,位於洛陽口,距福建泉州城5公里,北宋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前後歷七年之久,耗銀一千四百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至今已有九百多年曆史。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其“筏型基礎”、“種蠣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古人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涵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把生物學運用於橋樑工程的創舉。洛陽橋的建成,不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大的作用。

在“橋的國度”,看那些經歷數百上千年仍屹立不倒的橋

盧溝橋,在豐臺區永定河上。因橫跨盧溝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早在700年前,由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於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裡進入北京的

在“橋的國度”,看那些經歷數百上千年仍屹立不倒的橋

盧溝橋為十一孔聯拱橋,整個橋身都是石體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在此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宛平城的中國駐軍奮起抵抗,史稱“盧溝橋事變”。

古建中國-讓建築有文化,把文化帶回家!融合建築、文化、文創三大行業,彙集“資訊、商務、文化、交流”四大頂級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