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Mockplus用戶花生醬先生|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生涯

專訪Mockplus用戶花生醬先生|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生涯

這是Mockplus終身用戶花生醬先生。一個喜歡用寫作來分享自己產品觀點和方法的產品經理。

花生醬先生曾經分享過他眼中的Mockplus是怎樣的一款工具,他的肯定和喜歡,對Mockplus是莫大的鼓勵和支持。Mockplus也一直在關注著用戶,希望走近用戶,今天,我們來看看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驅動問題:金融業產品和其他互聯網產品最大的不同之處

“其實產品整體上差別是不大的,但是體驗、性能等各個維度是各有要求、各有優劣。”

“金融行業和其它行業與互聯網行業不同的主要是驅動問題。互聯網行業是技術、產品、運營驅動的,主要的營收來自於流量和變現。而金融和傳統行業是業務驅動的,也就是說技術和產品所處的位置就要不同一些。因為無論是多麼顛覆的技術,目的都是為了增加業務的收入,脫離了業務,產品是沒有價值的。尤其金融行業更是如此,很多產品設計的考慮要更多地增加風控、流程、監管要求、合規等因素,並不像是純網產品要極致體驗。”

金融行業產品的用戶體驗要求

“而在用戶體驗方面,由於側重點的不同,體驗上也會有差別,但並不意味著金融產品的用戶體驗很差。只要不是內部產品,其實對體驗都是有一定要求的,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同樣100個程序員量級的資源,金融行業可能只能分給你10個去做體驗的優化提升,剩下90個去做更重要的業務導向需求。而純網產品可能會給你90個去做體驗和數據優化,10個去保證產品邏輯正常運行,畢竟體驗才是主戰場。”

“但總體來講,產品行業的體驗要求是走高的,因為我們的用戶越來越成熟。所以未來金融、傳統行業可能會產生更多的研發資源需求,同時我也相信傳統產品和純網產品的用戶體驗水平會越來越接近的。”

產品之術:分享產品的觀點和方法

花生醬先生曾說,“做產品之術的初衷,其實是和大家交流做產品的一些觀點和方法論。”

而這樣的交流和分享的渴望,則是來自花生醬先生的切身經歷和體會。

“我在新人階段是切身體會到兩大痛點的:

第一,日常工作是很繁忙的,並且很少有機會能和聊得來的人坐下來交流一會,而產品領域本身就錯綜複雜,缺乏交流溝通的產品經理,很難有一個優秀的視角和高度。如果不與不同的產品經理溝通交流,你對產品的理解也是片面而偏執的,你的成長和消化也是緩慢的。

第二,同樣如第一條所說,產品領域錯綜複雜,那麼落實到每一個產品上,怎麼做,其實很多新人是沒有概念的。比如提高用戶體驗對於支付產品來說,就是做好風控提示、性能優化;對於內容產品來說,可能是展示清晰協助運營。這些落實到一線的動作,如果沒有項目、沒有分享,新人是很難體會的。這可能導致無端的錯誤,甚至成長的挫折。

尤其產品經理崗位蓬勃發展的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產品經理搶越來越少的坑位,同時高校又沒有對口專業,市面也沒有主流方法論,這種情況下,新人的成長變得越來越危機四伏了。所以我希望能通過產品之術,用寫作和交流來為這個世界做些事情。”

那麼產品之術是怎麼做的呢?花生醬先生給出了以下回答。

“1、用什麼方式:我想總結出來一些產品領域的方法論,終極目標是梳理出一套體系,並且通過自己的文章輸出,吸引交流,讓雙方獲得提升。拋出問題可以讓我的讀者共鳴,也可以證明我研究領域的普遍性和價值;而探討和交流則可以給雙方一個證偽和補充的機會。尤其是對於寫作+交流這種天然優質的的異步溝通方式,需要有人能在和世界的交流中先邁出一步,同樣我也相信在我的努力下,我和讀者兩方都可以獲得更多。

2、用什麼內容:內容方面我覺得對於產品經理來說,有價值的品類很多,但最有價值的也許不是內容的消化吸收,而是你在攝取消化內容的過程中,所做的思考和交流。產品之術講過很多方向,比如職涯規劃、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等甚至細到怎麼寫PRD、畫流程圖、入門學什麼,但一直沒有強調產品之術就是唯一正確的答案,我只是把我的成功失敗的方法論拿出來,但落實到你自己身上,你對我方法論的取捨和改良才是最有價值的。”

“所以總結起來就是,拋出我思考和總結的磚,收穫大家溝通交流的玉,分享各個領域的思考基點,和我的交流夥伴一起深挖下去。我覺得這件事情就是最大的收穫。”

專訪Mockplus用戶花生醬先生|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生涯

花生醬先生的產品經理之路

“我的職業生涯可以說是非常波折了。”

“職涯開始的時候,我的背景還不錯,985本科的學歷,數學系,但校招並沒有一個好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我的學校並不在互聯網重鎮,這就導致我每次去北京面試都要1000元左右的成本,實習的機會也很少;另一方面就是在這種環境的作用下,人的視角和選擇會有偏差,做出了一些錯誤的決策。

這些錯誤的決策直接導致我進入了尷尬的境地,不得不錯過校招並以幾乎0經驗的身份參加社招。而蝴蝶效應的作用下,我的第一份工作自然不理想,月稅後工資穩定4700元,但生活成本就要3000元,而且每天往返通勤要3小時。”

聽起來是比較艱辛的開局,但我想,其實對於很多人而言,以這樣的方式告別校園,邁進社會,其實並不陌生。真正難倒人的,不是初入工作環境面臨的不如意,也不是欠缺一份順遂的運氣,而是在初嘗苦澀的時候,就逐漸開始喪失原本的初心。花生醬先生儘管開局不順,但他今日,已然是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花生醬先生的經歷也許我們無法複製,但他面臨困境卻始終沒有放棄的心態,值得我們學習。

“我還是在1年左右成功跳槽了獨角獸公司。並且一路走到今天,我一直很珍視感激生活,也不斷提升自己。我們不怕挫折,人生那麼長,怕的是錯了卻沒收穫。

所以如果你也處在挫折之中,不妨做下面兩件事:

1、心態上要成熟,保持鬥志踏實做事,用每天看得見的努力來緩解焦慮。懂得接受認輸並努力贏回來,而不是抱怨和做夢。

2、行動上要積極,積極把事情做到極致,積極發現身邊的機會並勇敢邁出去。再舒服也不要安逸,再難過也不要放棄。

這兩件事是我覺得是一定對的,並且是能讓你在挫折面前變得更強的法寶。”

原型不用一味追求高保真,而應該以最少的功夫來表達信息

“其實原型本質上是承載信息的一種形式,無論是文檔還是原型,都是為了溝通,所以原型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意味著要在原型的水平上登峰造極,隨著複雜度的提高,其實原型在溝通上的邊際效益是遞減的。如果人家已經可以100%理解你的線框圖,你為什麼要費時間做高保真?

高保真可以作為一種愛好和練習,並且在彙報效果的時候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日常工作中產品經理畢竟不是原型經理,所以我建議這方面要多思考“我如何在原型中用最少的功夫來表達我的信息”,而不是我要做一個多麼漂亮的原型。避免本末倒置。

而這一點,Mockplus可以極大的滿足我的需求,是日常原型的好選擇,畢竟在信息承載豐富的前提下還能相對高效。”

專訪Mockplus用戶花生醬先生|金融行業的產品經理生涯

Mockplus是一款非常優秀的原型設計工具

“Mockplus可以把跳轉和動態交互快速完成,這一點上是比Axure是強的太多的,讓更多人有機會用動態原型來做溝通。

Mockplus給我最大的助力是在彙報和溝通的過程中。人是非常感性直觀的動物,冗長的PRD的可讀性一定是弱於交互稿的,而動態原型是可以再把可讀性提升一個量級的。開發的過程中固然需要PRD來做邏輯參考,但是溝通匯報時使用動態原型絕對是非常受用的。所以建議關聯方較多、彙報較多的產品經理可以考慮使Mockplus,無論是從時間效率還是溝通效率,都會有很大提升。”

“其次,我對Mockplus的迭代是非常滿意的,比如掃碼分享、打通Sketch,我非常認同你們產品團隊的需求分析和產品設計能力,也很期待你們未來可以解決更多痛點。”

寫作是產品經理溝通的一種手段

“我覺得對於產品經理來說,寫作可能不是必備技能,但是溝通一定是。”

“寫作是溝通的一種手段,他相對於現場交流,是異步的、長期的、可傳播、易回溯的。但實際工作中,其實大部分場景還是現場交流,不管是需求評審還是產品設計還是面試開會,所以不寫作並不會阻止你變成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但寫作是有好處的,一方面是幫助梳理思維,把抽象的思考形象化,方便積累和消化。另一方面是讓你有機會通過分享交流來修正提升。

是否選擇寫作,建議還是從興趣出發,我寫作的方式主要是先感性地把想說的話都將記下來,再通過思維導圖等工具去補充優化、分門別類,讓人更好理解。畢竟想和說是兩碼事,對於我這種笨人我會選擇先想後說,這樣我覺得比較有條理,也不容易筆塞。寫作困難的朋友不妨嘗試一下。

但萬事不絕對,如果你的興趣不在寫作,其實可以不用強求。每個人都有和世界溝通的方式,不管你是剪輯短視頻還是發微博,都一樣有價值。寫作不是目的,保持與世界的溝通和心跳,才是一個產品經理該有的技能。”

至此,花生醬先生的採訪結束。篇幅有限,但分享和交流的需求和渴望是無限,花生醬先生在做的,不僅是一份產品經理的工作,更是在努力著用寫作和交流來為這個世界做些事情,他的更多分享,在產品之術(whoisthatdog),值得我們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