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戶的春天就要了,「小農戶振興」扶持政策正在做制定中

目前,我國仍有2.6億農戶、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其中2.3億戶是承包農戶,也就是所謂的小農戶。

專家表示,目前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過程中,小農戶仍面臨發展權利不充分的問題。例如,農村土地、資金、高素質勞動力等優質資源大量流向工業和城市,導致小農戶發展產業缺錢、缺人。從利益分享來看,農村土地還不能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大量小農戶難以享受充分的金融信貸保險服務。此外,一些新型經營主體、特別是工商資本下鄉更多地關心經營效益,不夠注重帶動農民發展,使得小農戶難以有效分享農業現代化的成果。

這樣的情況在“小農戶振興”扶持政策或許會得到有效的改善。

為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我國今年將針對小農生產研究制定專門的扶持政策意見。具體措施包括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製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等。

小農戶的春天就要了,“小農戶振興”扶持政策正在做制定中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其署名文章中表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應當鼓勵資本下鄉,但一些地方‘資本下鄉卻代替了老鄉,沒有帶動老鄉’,‘農家樂光讓老闆樂了,沒有讓農民樂’;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老闆圈地蓋房、坐地收錢,‘富了老闆,虧了老鄉’的現象;還有個別地方在農業園區建設中甚至脫離農業,異化為工業園,成為‘穿農業馬甲的工業項目’。

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認為,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在發展理念、制度創新和政策舉措上要重視小農,以促進小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要在土地制度、經營制度、人才培養、完善政策等方面多策並施。例如在土地制度上,在切實維護億萬農戶承包權益的基礎上,鼓勵專業農戶開展互換並地、土地整理等方式解決地塊細碎化,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提升土地經營規模。要高度重視“不在地地主”長期存在的問題,引導長期進城落戶的非農戶有序退出承包地。

近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認為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規劃》部署了若干重大工程。以重大工程帶動地區、行業以及某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是多年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規劃》提出,通過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大力發展數字農業,推進物聯網試驗示範和遙感技術應用;通過興林富民行動,加快發展現代高效林業,推進森林生態標誌產品建設工程;通過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通過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挖掘農村傳統道德教育資源,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培育發展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通過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通過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農村“雪亮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治安狀況,為現代農業建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可見,農村振興、小農戶振興這都是國家的重大任務。基在農業、利在農民、惠在農村,這是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小農戶的春天就要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