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中國的戰鬥機(如殲20、殲31等)的機頭上都有一根很長的針狀物?

U_make_me_wanna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這玩意叫。空速管是飛機重要的大氣數據傳感器,其利用皮托管原理來精確測量飛行時的大氣總壓和靜壓,數據計算機再通過伯努利全靜壓方程等計算式來換算得飛行控制所需的飛行速度、升降速度和大氣壓力等數據。空速管在使用中要受到氣流乾擾,空速管的長度越大,前端測壓口與機體的距離越遠,所測量的靜壓就越接近大氣真實靜壓。因此,為提高測量精度,準確測量總壓、靜壓,空速管軸嚮應儘量與氣流方向平行,空速管的最佳安裝位置就是在與機身軸線相同的機頭前方,數據計算機的誤差修正精度、換算得的數據更容易保證。在我軍裝備的戰鬥機中,採用機頭進氣方式的殲-6/7的空速管是安裝在機頭下,可以設置相當長的探杆,缺點是結構重量過大,對地面活動的影響也比較多;殲-7將空速管縮短後移到機頭側面;殲-8 II和殲轟7則採用較短的機頭錐空速管;蘇-27/殲-11和殲-10也是機頭雷達罩前空速管,只不過利用安裝位置優勢縮短空速管長度。

至於某些人說殲20機頭部位沒有常常的管子,那是採用了融于飛行器表面流線的大氣數據傳感器技術,用該技術替換掉了空速管。


每日點兵

這個針狀物是戰鬥機用來測量飛行中的實時速度的基本儀器。

空速管測量飛機速度的原理是這樣的,當飛機向前飛行時,感應器會感受到氣流的衝擊力量,即動壓。飛機飛得越快,動壓就越大。如果將空氣靜止時的壓力即靜壓和動壓相比就可以知道衝進來的空氣有多快,也就是飛機飛得有多快。比較兩種壓力的工具是一個用上下兩片很薄的金屬片製成的表面帶波紋的空心圓形盒子,稱為膜盒。這盒子是密封的,但有一根管子與空速管相連。如果飛機速度快,動壓便增大,膜盒內壓力增加,膜盒會鼓起來。用一個由小槓桿和齒輪等組成的裝置可以將膜盒的變形測量出來並用指針顯示,這就是最簡單的飛機空速表。

現代的空速管除了正前方開孔外,還在管的四周開有很多小孔,並用另一根管子通到空速表內來測量靜止大氣壓力,這一壓力稱靜壓。空速表內膜盒的變形大小就是由膜盒外的靜壓與膜盒內動壓的差別決定的。 空速管測量出來的靜壓還可以用來作為高度表的計算參數

空速管是飛機上極為重要的測量工具。它的安裝位置一定要在飛機外面氣流較少受到飛機影響的區域,一般在機頭正前方,垂尾或翼尖前方。同時為了保險起見,一架飛機通常安裝2副以上空速管。有的飛機在機身兩側有2根小的空速管。美國隱身戰鬥機F-117在機頭最前方安裝了4根全向大氣數據探管,因此該機不但可以測大氣動壓、靜壓,而且還可以測量飛機的側滑角和迎角。有的飛機上的空速管外側還裝有幾片小葉片,也可以起到類似作用;垂直安裝的用來測量飛機側滑角,水平安裝的葉片可測量飛機迎角。

空速管測量出來的速度並非是飛機真正相對於地面的速度,而只是相對於大氣的速度,所以稱為空速。如果有風,飛機相對地面的速度(稱地速)還應加上風速(順風飛行)或減去風速(逆風飛行)。另外空速管測速原理利用到動壓,而動壓和大氣密度有關。同樣的相對氣流速度,如果大氣密度低,動壓便小,空速表中的膜盒變形就校所以相同的空速,在高空指示值比在低空校這種空速一般稱為"錶速"。現代的空速表上都有兩根指針,一根比較細,一根比較寬。寬的指針指示"錶速",而細的一根指示的是經過各種修正的相當於地面大氣壓力時的空速,稱為 "實速"。為了防止空速管前端小孔在飛行中結冰堵塞,一般飛機上的空速管都有電加溫裝置。


武器介紹

本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生,給你們這幫二貨解釋下為什麼會有那玩意兒:

現代戰機都追求高空高速,再加上隱身要求,所以載彈量是個問題,比如說,在和敵機纏鬥時,如果雙方都高手,你發射的什麼導彈被敵機甩掉了,然後機炮也打完了,怎麼辦?跑?還是等死?

當年抗日戰爭時,子彈打光了上刺刀,戰機道理一樣,當所以能射的都射完了,就該白刃戰了。

所以,那個針狀物就是最後的刺刀,用它挑落敵機。

當然,在使用時,需要有高超的駕駛技術,什麼眼鏡蛇機動都是最基本的需要掌握的動作要領。


乖喵咪

這個針狀物就是空速管,這個結構的空速管結構簡單可靠,很多原型機或技術驗證機都有,不不單單是中國,這是因為在原型機或驗證機階段,要控制整個機型的技術狀態,剛剛開始時,不易使用太多新技術,太多的新技術會使飛機的可靠性降低,等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後,大概瞭解這個飛機的數據,就可以心裡有底了。


F-35的驗證機X-35機頭空速管


早期殲-20機頭也有空速管


YF-22也有機頭空速管


殲31改進型也有機頭空速管

但是在2013號殲20原型機之後,殲20就取消了這一裝置,該用嵌入式大氣數據傳感器系統,使用更先進的傳感器來測速。現在的中國空軍新服役的戰機幾乎都取消了機頭空速管,如殲10B/C,殲16和殲20。

現在西方國家的三代機及四代機的生產型號幾乎都取消了機頭空速管,除了F-16,鷹師外,在很多軍事愛好者眼中,機頭空速管幾乎就是落後的象徵,特別是對天朝的主力戰鬥機殲10A和蘇27系列(包括國產的殲11系列),均是有這一裝置,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取消了安裝在機頭雷達罩上的空速管,一定程度上了降低了這一機載雷達天線前方不透波結構對雷達工作的影響。


目前,歐美有機頭空速管的飛機全部是原型機或者預生產型,在需要進行試飛時加裝了包括機頭空速管在內的額外傳感器。而這些飛機的生產型幾乎都取消了機頭空速管。目前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幾乎都是沒有機頭空速管的,如殲20,F35,F-22,殲10C,殲16和T50.









巴爾幹尖刀

你好,我是迷彩派,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您說的殲-20、殲-31機頭上那種的針狀物學名叫做空速管。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每架殲-20機頭上都有空速管。從2013號機開始,殲-20就取消了空速管。

所謂“空速管”,也叫皮托管、總壓管、總靜壓管等。通常安裝在飛機上的空速管主要是用來測量飛機速度的,同時還兼具其他多種功能。這種設備是飛機重要的大氣數據傳感器,其利用皮托管原理來精確測量飛行時的大氣總壓和靜壓,數據計算機再通過伯努利全靜壓方程等計算式(一種複雜的數學公式)來換算得飛行控制所需的飛行速度、升降速度和大氣壓力等數據。空速管作為最簡單的機械探測裝備,具備造價低,可靠性高等特點。

現代戰機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壓力式 L 型空速管,如下圖。

目前,歐美有機頭空速管的飛機全部是原型機或者預生產型,在需要進行試飛時加裝了包括機頭空速管在內的額外傳感器。而這些飛機的生產型幾乎都取消了機頭空速管。

空速管是非常重要的飛行導航測量傳感器,但由於探測所需,安裝位置又必須暴露在機身外部,因此要特別重視對其保養維護。飛行機組人員、機務人員航前都要特別注意對其外觀檢查,管口有無異物。有趣的是,飛機落地後及時將空速管保護套裝上,防止蚊蟲鑽入;還需要經常檢查漏水孔有無堵塞,及時放掉沉澱槽內的積水;不僅如此,還要定期檢查,拆下空速管對其進行吹洗,防止塵土沉積,並通電測試防冰加溫系統工作良好。


迷彩派軍事

戰鬥機機頭上的細長針狀物名叫“空速管”,主要作用是在戰鬥機飛行過程中測量氣流的總壓和靜壓,並將測得的壓力數據傳送給機載計算機和飛行儀表,就可以計算、指示出空速來,為飛行員提供駕駛戰鬥機所需要的飛行高度、升降速度等信息。由於空速管測量的數據對戰鬥機執行作戰任務、保證飛行安全非常重要,對氣流流場的品質要求又很嚴格(受到擾動會產生誤差),通常都將空速管設置在戰鬥機機頭等遠離操作翼面干擾、氣流比較乾淨的位置,外形就像一根長長的探針,一眼看去十分醒目,我軍裝備的殲7、殲8、殲10、殲11等各型戰鬥機都有這樣的設備。

然而機頭空速管對於戰鬥機的氣動性能、隱身性能、機載雷達探測都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尤其是戰鬥機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時候,機頭空速管會嚴重影響雷達性能。因此隨著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國最新研製的四代半以及五代戰鬥機,紛紛取消了長長的機頭空速管,改為採用體積更加小巧、與飛機表面融合程度更高的智能化數字壓力傳感器。不過在原型機試飛測試期間,出於方便操作使用的考慮,依然繼續保留了機頭空速管,直到進入量產階段之後,機頭空速管才會正式消失不見。

通過圖片對比,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殲20的原型機和F22的原型機都有機頭空速管,而交付部隊的量產機就看不到了。殲31的原型機同樣也有機頭空速管,將來量產定型以後自然也會取消。至於那些近年來新推出的四代半戰鬥機,比如殲10B/C、殲16等等,出於改善雷達性能的考慮也都淘汰了機頭空速管。


利刃軍事

網友好,這可是有點難度。我不在成飛上班,真在那上班,如果牽扯到國防機密,我也不能說是不是。原來的老式噴氣式戰機,比如殲七殲八。也有一根這樣的針狀物。它是空速管。基本原理是,頂端迎風處開一孔,側面不迎風處也開一孔,傳感器跟據二處測得的氣壓差數據,就可以計算出戰機高度,速度。大概情況就是如此。至於殲20的針狀物是何用途,我不能妄加猜測。報歉啦。


手機用戶崔永方

這根針狀物是戰鬥機的空速管,也叫皮托管、總壓管、總-靜壓管。顧名思義,空速管主要用於測量飛機的飛行速度,這是通過測量氣流的動壓和靜壓實現的。

飛行速度越快,氣流動壓就越大,把這個壓力與大氣靜壓相比較之後就能獲得此時的空速讀數了。空速管一般安裝在戰鬥機雷達罩尖端,因為這裡氣流流場最乾淨,空速管進氣口不會受到機身亂流的干擾,能獲得最準確的動壓和靜壓讀數。

但把空速管安裝在機鼻也存在缺點,一個就是金屬製造的空速管會反射雷達波,干擾機載雷達的工作。第二個是長長的空速管不利於隱身。因此現代戰鬥機特別是那些裝備了先進有源相控陣的戰鬥機紛紛取消機鼻空速管,改用對稱佈置在機鼻周圍的多個L形空速管。如F/A-18E/F、FC-1“梟龍”、殲-16、蘇-35等。對於隱身戰鬥機來說更是如此,殲-20、F-22、F-35、蘇-57都採用了經過隱身設計的L形空速管。

那麼,為什麼還能在殲-20和殲-31原型機上看到傳統空速管呢?

這是出於試飛需要。由於L形空速管安裝在機鼻兩側,在飛機機動中容易受到機身氣流的影響,導致讀數誤差。因此在原型機試飛時都需要安裝一根傳統空速管,在對兩種空速管的讀數進行對比後,就能設計出相應的大氣數據計算機軟件,對L形空速管的讀數進行誤差補償,保證測量精度。

這種試飛空速管一般還附帶迎角和側滑傳感器,能對隱身飛機上的嵌入式大氣數據傳感器一併校準。等試飛完畢,隱身飛機投入生產後,空速管自然就不見了蹤影。


航空愛好者AMR

先來看兩張圖。

這兩張圖都是殲-20,但上圖機頭處有針狀物,而下圖機頭處則沒有針狀物。

所以說,並不是所有的殲-20機頭處都有針狀物。

那麼,這個針狀物叫什麼?為什麼有的殲-20上有,有的殲-20上又沒有呢?

原來,這個針狀物叫空速管,是一種測量大氣數據的傳感器,通過它和數據計算機的計算,飛機才能得到飛行控制所需的飛行速度、升降速度和大氣壓力等數據。

空速管的最佳安裝位置就是在與機身軸線相同的機頭前方,這樣數據計算機的誤差修正精度、換算得的數據更容易保證。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機頭處有針狀物的原因。

但是,為什麼有的殲-20機頭處又沒有空速管呢?

這是因為,目前先進的戰鬥機都已經取消了空速管,當然就看不到針狀物了。其實,殲-20並不是真的取消了空速管,只不過是將其整合進了機身蒙皮內,外觀上看不到而已。

殲-10C也取消了機頭處的空速管

不光殲-20,我國空軍裝備的殲-10B、殲-10C、殲-16等新型戰機,都取消了機頭處的空速管。

不過,在原型機試飛階段、氣動數據積累的早期階段還是需要機頭空速管的,只是在大量的試飛測試中獲得了足夠充足準確的氣動數據和可靠的修正係數,數據計算機的修正程序可以支撐起數據的修正補償後,機頭進氣管才會在量產機型中取消。


東方談武器

這個東西在美國的f22原型機也有。請看下面這周圖片,很明顯看到就有。而且許多原型機都有。所以要對自己國家的科研人員有信心。


這根機頭上的針狀物,有個學名叫"空速管",顧名思義,就是探測大氣數據的裝置。早期世界各國戰鬥機多有此裝置,隨著軍用電子科技的進步,更先進的戰鬥機上的空速管已被體積更小的感應元件替代,

如美第四代戰機F22的批量交付產品,機頭上已經看不到空速管了。中國的J20,驗證機和試驗機型上會有空速管,但最新裝備部隊的,也沒有這根針了。

戰機測試時用於蒐集飛行時的數據,第三代作戰飛機採用非相控陣雷達雷達的戰機也保留空速管,對於殲20這樣的第四代隱形戰機而言,空速管只在原型機與測試機上保留,而在量產機上去除,因為殲20這樣的四代機都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採用這樣的雷達,保留空速管會影響其性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