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這些寫作方法,孩子作文不用愁

在上一章,針對家長提出的作文學習問題,我們分析了中高考作文評判的體系,便於家長對作文考點有個大致認識。那麼在這一章,我們主要針對作文提分,給各位家長歸納整理了六個作文的突破點。

掌握了這些寫作方法,孩子作文不用愁

突破一:觀點“鮮明”。

觀點鮮明區別於“觀點突出”,如“我愛我的祖國”因包含面廣泛,可以算做“觀點突出”。“我愛我祖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哪些民族英雄們不屈不撓的精神”則屬於“觀點鮮明”,這個觀點精確到“不屈不撓”這個“點”上。

掌握了這些寫作方法,孩子作文不用愁

突破二:觀點“獨到”。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對材料的開放式分析能力,尋找到3至5個主題,正反主題皆可;二是對對手的分析能力,尋找到超越80%考生的“獨到點”。

掌握了這些寫作方法,孩子作文不用愁

例如,暑假回到家裡,幫助媽媽挑秧苗。田間小路一走一滑。媽媽說,脫掉上衣,脫掉鞋襪。我照做,果然輕鬆抵達。

先進行材料的開放式分析:

  1. 從“秧苗擔子”出發:可以分析出“壓力就是動力”,“有壓力才有改變”等壓力類的主題;

  2. 從“媽媽”出發:可以分析出“輕裝上陣達目標”,“放得下才能扛得起”等“放下”類的主題;

  3. 從“田間小路”出發:可以分析出“困難是你的良師”,“我的阻力就是你的挑戰”等“困難”類的主題;

  4. 從“鞋、襪、衣”出發:可以分析出“有時關愛會成為成長的阻礙”,“愛與害”等“愛的思考”類的主題。

再進行對手分析:

第1和2類主題,很多人都會選擇這種題材寫文;第3類主題,一般人很難想到,但跑題風險過大;第4類主題,對手想到的比較少,扣題也比較緊,所以選定第4個主題,更能形成“觀點獨到”等級標準。

掌握了這些寫作方法,孩子作文不用愁

突破三:選材有新意。

這樣的選材一定是眾所周知的“正材”(主要材料)。為達到這一點,考生須在平時積累一定數量的歷史事件,熟記中國朝代變革時期準確的時間、地點和人物、事件,一般中考需要準備30個,高考需要50-80個。在材料積累的基礎上,平常要對歷史、時事這些材料進行主題劃分、積累和訓練。

掌握了這些寫作方法,孩子作文不用愁

選材有新意不是要孩子去“杜撰”材料,而是“選”那些評委知道,但可能連他都想不到的材料。

例如:《家的聲音》

大多數同學會選擇自己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聲音。選材就缺少新意。我們可以這樣選材:

公元前202年12月,在垓下,十餘萬楚軍被五十餘萬漢軍團團圍困。

四面有楚歌傳來。楚歌?那可是家的聲音!此刻項羽想起了......

接下來文章可以以楚歌代表和平的呼喚,與戰爭的廝殺聲形成對比,彰顯戰爭與和平的主題。這類材料就達到“選材有新意”的標準。這類材料的準備和多主題運用的訓練可以安排在小升初、中高考進行積累和訓練。

由於文章篇幅的原因,今天先給大家分享作文六大突破點的其中三點,明天繼續給大家分享餘下三個突破點,更多教育分享請關注小哥,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