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视剧和电影,很少有以太平天国和义和团为题材的?

令狐少侠256

首先这个结论并不准确,目前国内有关太平天国和义和团的影视作品不敢说很多,但也绝对不算少!

先拿太平天国来说,咱内地早在建国初期就拍摄了著名电影宋景诗,讲述的是1860年之后,捻军与太平天国合力抗击清朝的故事!改革开放之后相关作品也不在少数,例如著名武打片天国恩仇、大凉山传奇、南拳王等,2005年由李连杰主演的电影《投名状》也一度风靡全国,1998年中央电视台更是拍摄历史大作太平天国,全景讲述了太平天国从起义到失败的全过程,是目前有关太平天国影视作品中最完整的一部。



义和团题材的作品也有一些,1986年陈宝国出演的电影神鞭更是风靡一时,随后还有姚晨主演的同名连续剧。

港台方面也没有闲着,tvb在80年代也曾经拍过同名连续剧太平天国,香港邵氏公司也曾拍过反映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题材的电影刺马和八国联军等作品。



说相关作品少也只能是相对而言,毕竟相比较每年动辄百八十部的抗日神剧相比,太平天国和义和团题材的作品的确少一些,但个人认为这也比较正常,首先从历史意义相比较就相差太多,抗日战争是一场胜利的战争,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太平天国只是一场失败的内战,并且政权也只坚持十几年就宣告灭亡,义和团甚至仅仅两年,虽然也曾给清王朝和西方列强以震慑,但毕竟结局是失败的,也并没有留下太深刻的意义,由于时间短意义少,可以歌颂和推崇的东西并不多,所以相关影视作品并不频繁,也是正常现象。


辽宁资深球迷

其实有关太平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有过几部,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央视拍的《太平天国》,香港也曾经拍过一部。但因为香港的过于戏说,央视那部杜撰的情感戏又非常多,所以导致收视率不佳。

其实,有关太平天国的电影或者戏剧打解放之后,就一直想拍。毛泽东曾经有一次,在看完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之后,曾希望郭沫若可以写一部太平天国,但可惜郭沫若没有写出来。

我们知道,解放之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历史的推动都是由人民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历史对于农民起义评价往往很高,太平天国又是其中影响最大的。而且,在红军长征的时候,他们度过大渡河,蒋介石就希望能够像当年清军消灭石达开部队那样,消灭红军。当时,毛泽东等人据说还见过幸存的太平军战士。所以,后来毛泽东等都一直希望可以总结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

《天平天国》电视剧剧照

但太平天国虽然离我们近,可留下的史料非常之少。当初,曾国藩在攻打进入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也就是南京城的时候,为了毁灭抢劫的证据,将太平天国的档案资料和宫殿都烧毁了。所以,太平天国那段历史显得扑朔迷离。

因此,从后人对太平天国的评价以及还原历史真实角度,都非常困难。

下面再说义和团。关于专门讲义和团的影视剧和电影确实没有,但有些电视剧,比如《慈禧西行》、《走向共和》等都提到过义和团。义和团也是同样的原因,我们现在知道义和团是暴民组成,烧杀抢掠非常厉害。可是,之前的阶级史观一直说他们是反帝反封建的代表,这就让他们的地位很尴尬。所以,就很难完全客观还原这段历史,因此这两个题材都很少。


兮兮说事儿

个人觉得这是因为被搬上剧场史的一些题材都能够很明确的分出两类人,一类好人,一类坏人。这是一些电视剧电影基本的特征。然而像太平天国这种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农民起义,一来那根衡量的标杆出不来,再者这种农民起义就纯粹是农民起义,一帮穷鬼打到了国家最富庶的江浙一带就停止了,没有重新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因此像这种农民起义对于咱们现今的广大网友来说只能是咱们在今日头条这种咨询平台里面当做一个小小的谈资稍作了解。

我们再来细细分析一下太平天国起义。

  1. 荒谬的制度:普通士兵和平民老百姓却不能结婚成家。这项古怪的政策在起义指出曾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实在太违背人之常情了。当时西王萧朝贵知道了自己的爹妈同了房,就下令把自己亲生爹妈给杀了。

  2. 残暴、无组织:在1856年,一位清兵发现这秦淮河水一片血红,这上游出事了。流血的地方正是太平天国的老巢天京(今南京)。可能你已经知道了,这就是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怎么样,其实通过那场天京事变就可把所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这样的一个“创业团队”,怎么会有人想要把它拍成影视剧。


60秒观世界

太平天国运动是有拍成电视剧的,以前在央视播放过,但是看完这部剧给人的感觉是沉痛的。之后就少有相关的电视剧或是电影对这场运动进行重新演义或拍摄。最主要的还是太平天国这场运动在后期演变及衰败的走向,使得人们对于这场运动的本质以及其对历史的功过无法准确进行判定。

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起义坚持14年,势力达18省,严惩了中外反动势力。起义担任反封建反侵略双重任务。反对封建主义,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这些都是正面的作用。但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在运动后期封建特权思想迅速膨胀,作风腐化,内斗严重,因争权夺利相互撕杀而导致这场运动迅速瓦解。这样的运动难道还需要文艺工作者将其艺术再创造,搬上电视银幕吗?

中国电视节目与电影其宣扬的核心内内仍是主流思想与正能量的意识。而如果单单将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发展过程进行电视剧拍摄,那么就会给人以偏概全,掩盖历史的感觉。如果将整个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全部展现给国人观看,那么电视所要传达的又是什么意识形态呢?所以这样的历史题材是电视或电影工作者不愿过多去碰触的。


小阿呆的故事

是个好问题。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在我们的教科书中的位置虽然不低,但和当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冲突的,和全世界认可的世界观、历史观是逆潮流的。


太平天国一开始被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洪秀全杨秀清们是起义领袖,甚至因为反对清政府统治,带一点革命性质。但从其发展的轨迹看,与明末李自成的起义是不一样的,它带有强烈的宗教因素,拜上帝教不仅是一种精神指南,同时也是组织行为。而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互相残杀、享乐不进取、分封、杀戮等等,又与传统意义的帝王没有区别。所以,太平天国的形象并不那么正面,甚至是最无建树的一次改朝换代的冒险。


义和团比太平天国更加不堪,它不仅没有反封建的作用,甚至反帝也是值得怀疑的:扶清灭洋这样的口号是非常民粹的,也被清政府巧妙利用。除了杀洋人、刀枪不入等反科学的宣示,它还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割地赔款——庚子赔款。从任何一个层面上说,太平天国除了表达排外的民族情绪以外,都是一无是处。


太平天国被影视剧歌颂过的人有石达开,义和团几乎没有。站在现代的历史观、价值观考虑,这两个群体都无可取之处,故而影视剧舍弃他们也合理正常。倒是清末中兴的几位大臣,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因为他们比较符合儒家经时济世的士大夫精神,得到了包括影视剧、出版等各个层面的青睐。这也是知识分子阶层的一次自觉吧。


归根到底,反清、灭洋这些大话题在革命年代是政治正确,承担政治正确的团体,其背后还有很多其他附带的观念问题需要解决。

以上。


今天道

影视题材确实很少去触碰太平天国以及义和团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其实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次所谓大规模农民起义,从1853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事,至今为止才一百多年。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多年,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可谓不深。而且堂堂正正的在南京建立都城,公然与清廷分庭抗礼。其时正是晚清风雨飘摇,各国列强对中国侵略掠夺,灾难逐步加重的年代。被太平天国这么一折腾,国家元气更是大伤。造成了人口死亡近二亿,财产损失无数。太平天国活跃地域正是长江中下游,全国的富庶地区。太平天国之后,江南一些地区人口稀少,产业农田凋敝,经济受到灾难性打击。这么大的事件,怎么影视人都视而不见呢。估计有这几点原因;

一、对太平天国的性质,一般教科书定之为是农民起义,而实际祸害至深,正面不起来,可能无法落笔。既不能褒,也不能贬。

二、扑灭结束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的是清廷重臣曾国藩,李鸿章辈,又如何上视频形象。

三、对整个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现代如何审视,应该全方位来认识,不能是简单的阶级公式论之。

四、平心而论所谓的太平天国运动,其实是乏善可陈的,义和团的扶清反洋惹了一场大祸。虽然其纲领口号有均田地,有天朝田亩制度,天下皆兄弟等体现进步平等的元素,但实际上并没有这样做。


亦新湖

也许是你关注的少吧,宋朝的农民起义的文学作品多吗?不就是一个《水浒传》?黄巢起义影视作品我是真的没有听说过。隋末的农民起义演来演去还不是大同小异?张翰演的罗成竟然能和宇文成都打七八个回合,我也是醉了。

下面列举几个太平天国的影视作品。

大陆版电视连续剧《魂断太平》 [36集]时间:2002年《魂断太平》是张汉英导演的36集电视剧。主演王奎荣,王志飞,也都是老戏骨。本剧浓墨重彩展示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尽显农民起义英雄本色,更据史实切入时弊,把曾国藩的复杂品性和“拼命做人”、“拼命做事”、“拼命做官”的处世之道发挥到极致,剧中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战马嘶鸣的场景让你慨叹这部历史的悲悯和沧桑,神来之笔刻画出曾国藩功名成就崛起时,却辞众将之约,拒黄袍裁湘军以刚毅为固执,终婉言归退隐,作为清王朝的守护人,逆历史潮流而动,最终沦为王权倾轧拼杀的殉葬品。

央视版《太平天国》出品机构: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制片人: 靳雨生总导演: 陈家林片长: 48集主演:高兰村 王诗槐 孙飞虎 王菁华简介: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以洪秀全为首领的“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金田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矛头指向晚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太平军从广西出发,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八旗、绿营,以势如破竹之势,扫荡席卷洞庭、长江,定都天京。然而,偏安东南,孤军北伐,内讧自残,断送了太平天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围剿下,1864年6月,天京被清军攻陷,太平天国中央政权倾覆。 该剧全方位展现了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天京失陷十四年的历史。全剧在战争气势格杀场面之惨烈、在天朝王相戕害手段之残忍、在天国英雄视死如归之悲壮中,成功地塑造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洪宣娇、陈玉成、李秀成等太平天国英雄群像。

还有TVB版本的《太平天国》比如80年代的《石达开》(全国“骏马奖"获奖作品),90年代的《洪秀全》(当年珠江电影拍的少数电视剧之一),还有题材相关的《小刀会》(也是电视剧)。


十年荆轲一梦

90年代初有关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还是有不少影视作品的。比如电视剧《太平天国》和电影《神鞭》、《真假大侠》等,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这种题材的作品也是难觅踪迹。本质上来说主要是因为自从市场经济成为我国主要经济形态之后,这种无产革命有产的形态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太平天国和义和团最大的积极意义在于一个是反封建地主阶级的腐朽统治,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殖民。两者跟清末民初到新中国建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题是一致的。虽然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不能都否认其推动历史的进步性,最关键是这两次运动的主角都是人民,尤其是底层的无产阶级。因此在国家制度还没有真正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之前,天平天国和义和团有着重要的意识形态象征意义。但进入21世纪,上层建筑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尤其是商人阶层逐步参政议政获得合法的政治地位的时候,势必会对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正面意义的宣传心不在焉。

另外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和势力常年抹黑否定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起码是互联网领域的政治正确。可以说国家的宣传机器在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舆论阵地保卫战方面是完全处于下风的。造成了知识分子不敢甚至不想创作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作品,而普通百姓则被这种敌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的舆论的洗脑挟持下也对太平天国产生的抵触和憎恶心理,自然也就失去了观影市场。可以说从创作基础和观影基础都不存在,自然就造成这类题材的无法见诸与光影的世界了。


西湖清潇

准备干吗?教育大众如何成立邪教组织吗?本质上说,太平天国是邪教,义和团也是邪教。虽然太平天国曾经提出过天朝田亩制度这样的空头文件,但是依然改变不了洪秀全邪教的本质。义和团呢,就更不用说了,告诉信徒念个什么狗屁咒语就能肉身刀枪不入,你丫自己咋不去试试呢?成王败寇是一回事,而邪教是另一回事。洪秀全这样的邪教头子不论在那个时代都只有被剿灭的下场,没有之一。


轮回的刻度

太平天国是一次失败的农民起义斗争,失败之外有:

1、和历史上许多失败的起义一样,一开始便具有邪教性质。邪教组织过分强调天神的作用,又把某人化为天神的代言人,或直接描述成“天神下凡”,这种反科学反人类,退化历史的运动必定是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必定走向失败。

2、没有成熟的政治纲领,凡成功的朝代更迭或革命斗争,必定要团结大多数人,结成最大的统一阵线,获得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太平天国到了后期,越来越走向封闭,不但士绅豪强、主流知识分子不支持,就连百姓们也开始反对。

3、分封太多,分权太多。那么多的王候,势力拉帮结派,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坚固的堡垒总是从内部开始崩溃,天平天国盛极而衰也是从残酷派别斗争开始内耗而走向消亡。

4、缺少文化辅陈,开始可以凭满腔热血迅速壮大,攻城掠地,看起来势不可挡。但终因缺少长远的国策和战略,取得一定胜利后便丧失了继续斗争的目标和动力。换句话说就是不知道下面该怎么打了。这也是后期太平天国的将领们沉迷享乐,丧失斗志的原因。

5、这一条也可以说是第4条的补充,领袖的文化层次虽不是主要因素,历史上也有不少文化不高的皇帝,比如刘邦、朱重八。但刘朱虽自身文化不高,却非常礼遇文人,重视文人的意见,刘有萧何张良,朱有李善长刘伯温。他们的军师具有参谋军事的权力却没有太多的行政实权。太平天国也有军师,但它的军师却成了王,成了政府首脑,拥有了行政实权,这就开启了祸端。

6、不说啦,要上班了,请小伙伴们指正或补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