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最後的詩句》?

crewyor

1、先介紹一下這部片,它其實是電視電影,就是在臺灣公共電視播放的電影,在院線呢,只在臺北的華山光點做過非常小範圍的放映。它的導演叫曾英庭,很年輕,是出生於1982年的臺灣新銳編劇、導演

2、《最後的詩句》的男主演叫傅孟柏,我回答這篇問題的今天,他滿33歲。他憑藉這部片獲得臺灣金馬獎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男主角,演技還是不錯的,外型也挺好,但就是沒那麼紅。屬於眾多資質很好但就是沒紅的臺灣男演員中的一個。不過最近他有演出大陸電視劇,《真愛的謊言之破冰者》,演羅晉的助理

傅孟柏在《最後的詩句》裡也大秀了好身材,屬於穿衣顯瘦,脫衣有肉那類

本尊是這樣子的

女主角溫貞菱是近年來崛起的臺灣新生代演技女演員,她憑藉這個角色獲得了金鐘獎的迷你劇/電視電影類最佳女主角

也就是說,男女主角一起拿到金鐘獎的

《最後的詩句》故事簡單,就是講一對讀書時候的戀人,男人太窮,還背上了父親的債,沒辦法和女人結婚,男人還遠赴大陸謀生,最後還是一事無成。也並沒有一個圓滿的大結局。總體調子是非常衰,就是講如今生活在臺灣底層的年輕人,是如何的窮到死去覺察人生的意義,以及貧賤夫妻百事哀

反正,總體調子很灰暗,在臺灣可能有很多觀眾能感同身受底層窮苦青年的苦楚吧


映畫臺灣

這部電影沒法一口氣看完,看著看著不是哭就是生氣。女主由《血觀音》裡的林翩翩扮演,很耐看的女生,叫溫貞菱。男主角叫傅孟柏,看他微博發現他會畫畫,畢業於藝術系,勤奮上進,看上去爽朗陽光。他在電影裡演了一個經大浪淘沙洗禮的“渣男”。


男主角施人傑真的太混蛋了,自私自利、自以為是,在操場上對李曉萍一見鍾情,加油站套路約會李曉萍,看到李曉萍坐富二代的車,自卑心作祟施暴李曉萍,當李曉萍哭喊道:“不要碰我。”施人傑打了自己一下,我以為至此爭吵結束,沒想到他連打自己,李曉萍又轉過來安慰他,真是誰愛上這種人誰倒黴,掏心掏肺、掏錢掏命,對方犯錯到頭來變成自己犯錯,她怎麼忍心看到愛人這樣呢,施人傑一點都不明白李曉萍究竟有多愛他,他也沒有心思去了解這一點,因為自己不得志連偷情都變成光明正大了,只剩下別人有錢我沒錢所以你坐富二代的車這樣的狹隘視野,鑽進金錢的牛角尖無以自拔。這一幕看了氣得發抖,也特別傷心。幸福夢想破碎,看不到出路,施人傑到底決定去內地混,離開了李曉萍。

這裡兩人的服裝品味和悲慘命運完全連不起來,看到這裡我有點出戲,兩人都很好看。

李曉萍曾問他我們的債都還完了為什麼還不結婚,潛臺詞就是我想和你結婚、我能接受我們目前的經濟狀況、只要我們兩個人在一起怎麼都可以。施人傑作繭自縛讓貧窮扼殺愛情,忘記初心,他心高氣傲,和現實社會中無數青年拒絕和女友結婚的理由一樣:“我還沒準備好,給不了你想要的生活。”有些是託詞,有些是真這樣想的,在他們眼裡,必須等體面了才可以結婚,不管女友怎麼說我不介意。男人感嘆沒好女人,女人感嘆沒好男人,不是沒有,是心沒有發現。時間不等人,一年又一年,等著等著一切就變味了,要麼對方變心了要麼自己老了經營不了家庭,生孩子也遲了。

施人傑一入社會就遭受債務打擊,從青春、自由、風暴、求婚、歸鄉到勇氣,每一次轉幕都見他的經濟狀況一路下滑,去內地受同學騙,偷渡回來開出租車,還不如一開始就開出租車,說不定還能存一筆錢,和李曉萍好好過日子。他做銀行職員時對客戶很自信地說道像我就存這個到時候結婚的費用和婚後生活保障都有了。他心不甘一直以為自己能賺大錢體面結婚、生孩子。那個時候他還是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尋出路,沒想到去哪都不景氣,大錢賺不到,一部分氣就撒到女友身上,對女友的渴望視而不見。兩人的關係如果不是李曉萍的堅持早就結束了。有些人的愛情會變,可對李曉萍而言,她愛的始終是他,她付出太多,富二代愛她,她還愛施人傑,認定施人傑。

有人說不要在學生時代愛上一個人,否則就拖累一輩子,這個說法有點誇張,不過青春期的愛情總是攜帶驚天動地的情感能量,為對方再怎麼折騰也在所不惜。世間痴男怨女似乎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好在在這個多元化時代裡,人們看到了人生太多的可能性,對撕心裂肺的感情有了一絲畏懼。



也許電影想通過兩個年輕人的命運表明社會變遷浮沉中小人物的悲歌,梳理時代脈絡,折射出歷史表徵,引發人們對自身命運的思考,更關心個體問題。想到侯孝賢的《悲情城市》,該電影描畫了一個大家庭裡四個兄弟的命運,歷史嬗變和個人命運緊密相扣,歷史事件產生直接影響,這個大家庭最後七零八落,妻離子散。兩部電影追求的哲思不同。那麼在相對現代的商機善變的時代裡,如果人註定不得志、受時代浪潮衝擊、運氣不好,那麼要不要換一個方式生活、換一種態度看人生呢,或許可以減少悲劇發生,如果施人傑不那麼執著於“前途光明”這樣的諷刺讖語,他的人生是否會平淡一點,喝個小粥有滋有味,我覺得電影裡李曉萍的工作還不錯,兩個人齊心協力,他找個平淡穩定點的工作,比如出租車司機,那個時候他們已經還完債了……嗯,我想施人傑的大男子主義不允許他這樣思考。我想他的悲劇和時代有關,但不是關鍵因素。我們現在也正處於信息網絡這個時代洪流中。

電影轉幕造成大段留白,我們看不到他們的熱戀期、幸福期、平淡期,除了開頭與結尾,似乎只看到緊張期,每一次競選施人傑的人生都增添上一筆悲劇色彩,他和他父親走了同樣的路,儘管他沒有借錢做生意,想發達的心和父親是一樣的,他大概沒想到時代和命運對他和他父親相差沒多少,人不是通過努力就一定能飛黃騰達,還要有運氣、聰明的頭腦和做一定程度的妥協等等,一味相信自己、不堅強總會碰壁。也許施人傑不是因時代衝擊走向絕路,也許是他自己的個性害了他。李曉萍問他你想當詩人嗎?“怎麼可能。”不論當詩人還是不當詩人,施人傑的命運都不會像他的本名人傑。父親的願望傳到兒子身上,兒子又傳給誰,只有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

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男人和女人分屬於兩個星球,女孩懷了男孩的孩子,男孩的朋友曲解為富二代的孩子,捕風捉影,思維定式,自我想象,男人的自卑和慣性思考真無可救藥,他們不相信愛。

電影裡的黑道很有意思,令人眼前一亮,我居然覺得這是電影裡溫情的部分,矮個子老大說:“我們都是道上的,折磨你的方法多的是,你就不要抵抗了。”“其實我們很良心了,都不算你利息。”“你不要學你老爸亂借錢,會要命的。”這樣算,這樣的高利貸公司真的非常有良心了,不算利息加規勸,你有還完錢的一天,想起日本電影裡的黑道,利息比借的錢多多了,錢怎麼都還不完。

雖然電影只截取衝突來描述,手法也輕描淡寫,但沒有造成斷代感,轉幕標題民國多少年——“青春”、“歸鄉”、“勇氣”等連起來像詩一樣雋永,頗具嘲諷意味,“勇氣”一詞值得玩味,施人傑最後瞭解了真相,一幅平時不會留意、掛在牆上的、略歪斜的畫引起他追憶和曉萍萌發戀情的那次郊遊,他把頭傾斜到畫的位置,畫擺正。

明媚的感情為何生出“壁癌”,太多人付出巨大代價幡然悔悟,這時的勇氣最沒用。最美的時光就是記憶中的初識,為生活作詩,詩變一團狗屎。不是詩不好,是作詩的人把詩對應現實,這欺人,對應情感也欺人,詩與生活不是對等關係,詩應對應精神和思想。

心已千瘡百孔,一句“我們結婚吧。”,對不起,我承受不起。愛的信仰崩塌難以重塑。

“他愛的是你,你聽懂了嗎?”那個孩子其實是你的,到底誰害死了她啊。“你閉嘴。” 預知兩人最終結局請看電影。



“我將擁抱她,像擁抱一場純真的夢。”愛情為何這麼有魅力,讓人前仆後繼,毀盡所有。



《最後的詩句》是一部讓人感慨萬千的臺灣電影,這兩年臺灣電影浴火重生,《大佛普拉斯》《血觀音》都讓人眼前一亮,在政治與社會下夾縫生存的底層或上層,各有各的苦楚與夢魘。

單看《最後的詩句》這個片名就很有意思,這年頭還有人在說詩歌嗎?還有人敢稱自己是詩人嗎?沒有,詩人代表的浪漫與理想,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留下來的只有無盡的譏諷和嘲笑,而詩句所代表的含義,無疑已經指向了一種絕望的悲傷情調。

《最後的詩句》講述的就是臺灣底層青年在看似和平的時代,沒有未來和前途的宿命悲歌。

劇中的男女主人公,有一個浪漫的青春邂逅,但在生存壓力之下,男主因為自卑而絕望輾轉,女主因為男主的放棄而傷心欲絕,最後選擇了自殺。

最終,男主在生無所戀的情況下,也開槍自盡,告別了人世。這部影片中的決絕背後,是一代人孤獨無望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