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是有貴的道理,但是對消費者而言貴的不合理!

自從1992年友邦在中國引入代理人制度,幾大國有保險公司絕對可以說是為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做為中國保險的啟蒙,他們為保險業在中國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大家認識了保險,當然他們也收穫了第一批的關注度。

但是不可否認,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歲月裡,沒有規範的制度約束,天馬行空的營銷手段也侵害了這個行業的基礎,整個行業是在扭曲中發展壯大起來的。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沉醉在過往的成功中,難以自拔!言必稱:貴有貴的道理,卻不講貴的合理不合理!

奇葩的保險銷售

首先是銷售的渠道問題,再沒有哪個行業比保險更奇葩了。一般的產品銷售,要麼通過線上的網絡商城,要麼通過線下的商店,做的都是陌生人生意。

但保險不一樣,大部分保險代理人的頭幾筆生意都是從熟人開始,並且這種銷售模式到目前為止,支撐著整個行業走過了整整26年的發展。走人民群眾路線,在保險行業算是用到了極致。

也親眼見過,某保險公司的一個團隊主管睜著眼睛說瞎話,對象還是他的一個親戚。不得不說,在高額佣金刺激下,一部分人很難守住底線。

所以說,靠不靠譜,和是不是你家親戚真沒多大關係! 更要命的是,利潤的驅使,很多時候不得不說瞎話,說多了,可能自己都當真了。

所以那些被坑過,或者有所聽聞的,會直接把保險和傳銷洗腦等同。

再者,中國是人情社會,儘管很多人對保險有了改觀,也瞭解了一些保險知識,但在面對親戚的登門拜訪“苦口婆心”下,即使心裡很勉強,仍舊說不出那個“不”字,最終買了垃圾產品。

目前的社會,缺少談保險的基本環境,當我們主動和對方談保險的時候,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很大概率會被對方選擇性忽略或或者被蓋上推銷的嫌疑。

所以,我懂保險,但並不推銷保險。主動諮詢和購買,才是我最願意看到的場景。

只講貴有貴的道理,不講貴的合理不合理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大公司打擊小公司,還是某些代理人忽悠別人的時候,經常用的一句經典臺詞是:我們是大公司大品牌,貴肯定有貴的道理。

不否認,一分價錢一分貨這個道理,幾千塊錢的護膚品肯定比幾十的保養效果要好,幾萬的Gucci包即使沒有品牌加持,那質量和做工肯定也是槓槓的。

但到了保險這,還真得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性價比上,小保險公司的產品可能並不比大公司差,甚至要高於大公司。在理賠時效上,只要符合理賠條件,區別也不大。

所以,貴有貴的道理,品牌效益背後是綜合實力的體現。但絕對不是體現在理賠效率,保單價值再利用等上面。

首先,保險啟蒙還得靠大公司。光廣告費的投入,可能所有小公司一年的廣告費加起來都抵不過某一家的,這就是成本。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區別可以看做是兩位歌手。名氣大的那個善於打理人脈關係、掌控公關資源, 但就是不把心思放在練歌上。名氣小的知道其他都比不贏別人,所以只能一心一意練歌。

以前大家不在一個頻道也就無所謂,終於有天通過互聯網,雙方可以同臺競技了。大家開始認真聽歌了,才發現,原來出名的那個歌手啥都好,就是不會唱歌。

疑問一:大保險公司更容易理賠

實際情況:保險公司規模大小跟理賠難易無關;同一公司不同地區理賠服務有差異、同一公司不同產品理賠服務有差異、同一公司同一產品在不同的時期理賠服務也有差異。箇中原因不在細表,保險是合同契約,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看的見的是合同不是業務員的話。

疑問二:小保險公司更容易倒閉

實際情況:先不說保險公司要求註冊資金2億RMB起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等等。單從法律上講,銀行可以倒閉,保險公司不能倒閉,經營不善的只能被其他公司或者是國家指定的相關部門進行託管。

疑問三:大保險公司理賠時業務員幫你跑流程,尊貴享受

實際情況:如果是真的,你知道嗎:長江商報刊文,在保險行業,“跳槽”和離職情況較為常見,90%的員工都是不足2年經驗的新人。相信自己的運氣,槓槓的!何況這不是真的,我還聽說香港保單是帝王享受呢,結果就看到拉橫幅的了!

疑問四:我不差錢,性價比差我不在乎

實際情況:哥:這杯我先幹了,你隨意!

PS:買保險要冷靜理性,賣保險要專業誠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