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2014年,一名叫阿瑪利亞·烏爾曼(Amalia Ulman)的姑娘開通了Instagram,在社交網絡上“秀”著自己的“模特生活”,併成功吸引了10萬粉絲。但幾個月後,這個姑娘卻宣佈,所有這一切都只是一件藝術作品。而這個今年29歲的女子,真實身份卻是一個藝術家!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我叫阿瑪利亞·烏爾曼,雖然是個鄉下姑

娘,但一直夢想著成為模特。”2014 年,這個叫

阿瑪利亞·烏爾曼(Amalia Ulman)的姑娘開通

了 Instagram,搬去洛杉磯,宣告自己新生活的

開始。

“誰想到,模特的生活會這麼艱難。很快我

就花光了所有的錢,該死的男友還劈了腿。”故

事發展急轉直下,“無奈之下,我傍上了大款”,

空虛的生活讓她越來越沒有安全感,她磕上了藥,

不停地 po 露肉照片,“成為模特好像什麼意義了,

反正該有的我都有了。為了拴住大款的心,我去

隆了胸,雖然很疼,但是值得”。

最終,阿瑪利亞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

決定洗心革面,“我要找回自己,重新開始人生。

我開始吃健康的食物,做瑜伽”。“經歷這段黑暗

時光後,我回歸了家庭,並且遇見了真正愛我的

人。”

“你終於想通了”“祝福你”“加油,不要

放 棄生 活”……175 張 Instagram 照 片吸引了

近 10 萬粉絲的關注。直到開通 Instagram 四個

月後,阿瑪利亞在網上發了一張帶有玫瑰花的黑

白照片,並配文 :“The End”(劇終)。她高調宣

布之前發表的所有狀態都是她精心策劃的一個

藝術作品,名為《卓越與完美》(Excellences &

Perfections)—所有的粉絲都炸裂了,幾個月來

一直關注的勵志網紅竟然是個坑。

這個假網紅是個真藝術家—1989 年出生在

阿根廷、成長在西班牙,隨後在倫敦學習藝術、

如今生活在洛杉磯韓國城的阿瑪利亞·烏爾曼的

個展《優越》(Privilege)於 3 月 22 日至 5 月 19

日在北京金杜藝術中心舉辦,15 件攝影作品和 3

件錄像作品,回應了《卓越與完美》的“角色扮演”,

揭露了當下人們在職業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矛盾

與反差,更探討當代女性生活中的生理身份與社

會身份的共存及矛盾。

想要左右大眾簡直易如反掌

在《優越》中,阿瑪利亞親自裝扮成辦公室

白領,運用多樣化的視覺材料,如《紐約客》風

格的卡通、短視頻、時尚大片,以及來自辦公室

文化的圖像,採取寫實的手法,將日常職業生活

的生理和心理感受通過超現實的形象表現出來,

展現了女性一生中的特殊時期 :懷孕期間的職業

生活。

這件結合了表演、影像、聲音、自動機械裝

置的《優越》曾在 2016 年第九屆柏林雙年展上

參展,而在北京的展覽上,它的展場設計非常獨

特 :以“辦公室迷宮”的形式讓觀者在其中跟隨

阿瑪利亞的視覺引領,從而找到迷宮出口,在找

尋和觀展的過程中也進行了一次自我心理和情感

的追蹤過程。“我們將地板改為辦公室的地毯地

面,並加入了以前裝置中的一些元素,比如紅色

帷幕,我希望展覽能貼近‘優越’的主題。”阿

瑪利亞·烏爾曼說。

“在柏林展出的是各種各樣的草圖,而北京

展示的更多是結果,是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一

個創作週期的結束。”談及北京展與柏林展的不

同,阿瑪利亞·烏爾曼如是說。在《卓越與完美》

完成後 4 個月,她開始一點點把與新創作有關的

照片放到網上,“一開始,我只是通過某張自拍圖,

放一個心情欄,分享一些我喜歡的雜誌或小玩意

兒的照片;之後漸漸地,我圍繞這個想法發展出

了一個故事,讓自己的表演愈發激烈,甚至荒誕。”

於是她加入了懷孕的元素,“懷孕是我作為一個

女人的慾望、希望和恐懼,但同時也是一種自我

複製的想法。”然後她感覺“需要一個夥伴”,“我

的第一個想法是老鼠,但老鼠是城市動物,而且

很容易把它可愛化 ;於是我選擇了一隻鴿子來出

演我的知心朋友—沒有人喜歡鴿子,它們無聊、

不說話、不可愛,所以我選擇了和鴿子 Bob 一起,

當 Bob 第一次出現在我的數碼照片中時,我讓所

有人相信了它剛剛從我辦公室的窗子飛進來。”

阿瑪利亞·烏爾曼在創作中逐漸發現,觀眾

對 Bob 的態度的變化,其實是人們投射到 Bob

身上的特質。“起初我的粉絲們對 Bob 並不感冒,

有人想讓我把它打發走,有人教我怎麼做陷阱,

有人甚至叫我怎麼殺死它。後來慢慢地,隨著它

在我的社交網絡上頻繁出現,它也在我的粉絲當

中贏得了好感。這確實很有意思 :人們都開始把

它當人來看待,而不再當它只是一隻普通鴿子了。

在經過了《卓越與完美》的實踐之後,我發現對於某一特定群體,想要左右大眾簡直易如反掌。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Amalia Ulman,《優越》,北京金杜藝術中心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Amalia Ulman,《名譽》,巴黎新畫廊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Amalia Ulman,《名譽》,巴黎新畫廊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Amalia Ulman,《優越》,北京金杜藝術中心

PRIVILEGE Amalia Ulman“秀”出來的優越或許只是幻影

社交網絡是枯燥現實生活的延伸

說著和《四重奏》裡來杉有朱差不多的話,

阿瑪利亞·烏爾曼在創作中卻不像有朱那麼“灑

脫”:為了《卓越與完美》這個“網紅養成計劃”,

她潛心一個月研究“網紅是什麼鬼”,學習網紅的

說話方式、自拍風格和愛加的標籤,下了一盤大

棋。她發現能紅的差不多都是三個路數 :穿高腰

短褲用單反自拍的文藝嬉皮輕雞湯、金·卡戴珊

風格的名媛範兒,還有米蘭達·可兒健康生活的

鄰家女孩。她根據“可愛女孩”、“蜜糖女孩”、“生

活女神”這三類風格,給自己編了一個連貫又具

有普遍意義的劇本—開端、高潮、結尾,都安

排好了:“整個作品有著起承轉合。我染了頭髮,

改變了衣著。我在演出,這不是我自己。”

作品發生時,很多人真的認為這個女孩整了

容、隆了胸 ;而當阿瑪利亞宣佈這是一件藝術作

品的時候,甚至有人不相信,他們寧願相信自己

看到的才是“現實”。“這次創作是一種觀察他人

的方式 :我想要探究人們陰暗的一面,揭露他們

鄙視女性的心理。當我開始創作第三章時,人們

開始覺得這很無趣,這種現象在那些最受關注的

twitter 上簡直太普遍了。他們就是喜歡看自暴自

棄、沉浸在毒品和抑鬱中的人生。我想用《卓越

與完美》捅破這層窗戶紙。”這個基於 Instagram

的計劃,因表達自己對虛擬網絡行為以及女性個

人形象塑造與男性視角之間的關係等多方面探索

而被倫敦 White Chapel 畫廊和 Tate Modern 邀

請參展 ;事實公開後,阿瑪利亞·烏爾曼恢復了

黑頭髮,她的 Instagram 賬號更火了,她也被《T

Magazine》稱為“新一代藝術家”和“第一位社

交網絡藝術家”。

“雖然烏爾曼使用 Instagram 創作,但 這

些作品最終的歸屬總是畫廊或博物館。”Tate

Modern 攝影部高級策展人西蒙·貝克(Simon

Baker)的看 法 似乎解 釋了《卓越與完美》被

New Museum 收藏的原因 ;而對於它的評論早

已遍佈網絡。不過阿瑪利亞·烏爾曼自己說 :“這

不僅是一個諷刺作品。我想要證明女性氣質並

不是生物特徵也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後天構造

的結果。”阿瑪利亞·烏爾曼看似隨機的自拍,是

一種“自拍者的隨機”假象。普通人在日常生活

中的自拍都十分精心地設計時間、角度、光線和

自身狀態,在互聯網上呈現出一種自然抓拍的效

果,而阿瑪利亞·烏爾曼的“自拍”與發佈平臺

共同蘊含著一種真實與虛假的矛盾,這種矛盾成

為推進“表演”的動力,讓它更具吸引力。

除了《卓越與完美》,她 還在巴黎的 New

Galerie 舉辦了《名譽》(Reputation)個展,山寨

的 Miu Miu 鞋、合成塑料製品和陶瓷做的氣球仿

製品回應了“山寨”的社會現象。儘管評論界早

已將她和尼爾·貝盧法(Neil Belonfa)、鄭曦然(Ian

Cheng)、喬恩·拉夫曼(Jon Rafman)塞西爾·B·埃

文斯(Cécile B Evans)等年輕一代新媒體藝術

家並列討論,甚至與馬塞爾·杜尚、安迪·沃霍

爾、辛迪·舍曼、理查德·普林斯等使用互聯網

和角色扮演方式進行創作的前輩藝術家等量齊

觀,阿瑪利亞·烏爾曼卻並不覺得前輩的創作對

她而言會有“影響的焦慮”:“我的這些表現對我

來說是自然的—四處走走、去購物中心、旅遊

和看電影,這些對我的影響更深。”

甚至她覺得,早年間的家庭生活才真正塑造

了今日的她。“與傳統的美術相比,我在童年時期

接觸更多的是非主流文化。那時我的父母很喜歡

漫畫,還有封面女郎 Bette Page。有一段時間,

我對攝影產生了興趣,攝影當中有很儀式性的一

面,十分吸引我。也就是在那段時間,我發現了

mouchette.org,這個互動網站為即將進入青春

期的少年發聲,在那裡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幾年

後,我在倫敦上學時,逐漸接觸到了賈倫·拉涅

(Jaron Lanier)、虛擬現實和一本名叫《Mondo

2000》的網絡朋克雜誌。正是這些認識,促使

我向藝術方面發展。”她說 ;因而她的作品往往

能講一些行為藝術式的作品與浸入式的裝置、雕

塑、視頻、聲音以及氣味混合在一起。

比起當一個因“發裸露的性感照片”而吸引

男性的“網紅”藝術家,雖然她的作品將數碼世

界與現實生活交織在一起,但阿瑪利亞·烏爾曼

明顯更愛那個生活中有點小神經質但又真實的自

己 :在北京的街頭舔著冰淇淋,在日本的射擊室

裡做一個“冷酷殺手”,或者在華盛頓的展覽現

場擺弄作品用的鋼絲。“我幾乎從不上網—我可

以從網絡中獲得很多信息,並且可以與不同地域

的人們進行交流 ;而社交網絡對我而言,只是一

種和親密好友或親人們共同分享和交流的途徑。”

在她看來,社交網絡意味著虛構—特別是在兩

次與社交網絡相關的創作之後,“我對它不再感

興趣了,它像一個枯燥的現實生活的延伸”。

儘管社交網絡上有一個“懷孕”的阿瑪利亞,

生活中又有一個愛吃冰淇淋、喜歡文具的阿瑪利

亞,但她始終認為,她們都是“同一個阿瑪利亞”—

會畫漫畫、長得好看、聲音也超甜—或者從另

一個角度說,阿瑪利亞·烏爾曼的創作告訴我們,

要成為一個“網紅”藝術家,前提必須是長得美。

快問快答

Q:你曾說最喜歡的交流方式是寫信、很喜歡文

具。現在還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和愛好嗎?

A:是的,當然。這是我最喜歡做的事之一。我和

朋友之間至今仍在使用寫信的方式進行交流,

這也是我從小就有的一個習慣。

Q:你為什麼會選擇住在洛杉磯的韓國城?

A :那裡充滿活力,非常熱鬧。我是歐洲人,

不可能住在郊區。另外,那裡有很多人,有很多

我走路就能到的商店。

Q:你喜歡的藝術家和電影人有哪些?

A:我特別喜歡露易絲· 布魯克斯,還去讀了她

的回憶錄—《好萊塢的露露》,她的文筆很好,

是個很有思想的女人,完美地描繪出了那個流

於表面和廣告的世界。我還喜歡王家衛、奧利

維耶·阿薩亞斯、霍爾·哈特萊、維姆·文德斯、荒

村醫、弗朗西斯·埃利斯。

Q:《優越》曾與Gucci合作,品牌會對創作有怎樣

的影響?接下來會有繼續和品牌合作的計劃嗎?

A:品牌是《優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

況下,我同意這個與品牌的合作,因為它和整個

敘事結構保持一致,達成一種建設性的關係。只

有當品牌合作與我的藝術創作相契合時我才接

受,我不希望我的創作翅膀被切斷。

Q:能否透露你接下來的創作計劃?

A:還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