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文/张秀阳

中国历史上,很有几个有名的皇帝后妃,因为种种原因,自愿或不自愿地被推到历史的前台,在那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里,让小女子抖了回精神。比如吕后、武则天女皇、孝庄太后、慈禧太后等等。这些历史上或荣耀,或卑污的名字,至今还常常被人提起。但有这样一位一生经历更加传奇的太后,却几乎被人遗忘。她就是东晋时期的皇太后,芳名褚蒜子。

褚蒜子(324年-384年),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晋第四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褚蒜子的父亲名叫褚裒(chǔ póu,303年—350年1月1日),字季野。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东晋时期名士。褚裒童年时曾到庾亮家里,庾亮让郭璞给褚裒卜筮。卦象一成,郭璞感到很惊骇,庾亮说:“有不祥的事吗?”郭璞说:“这不是人臣的卦象,不知道这位少年怎么会显示出这种祥兆呢?二十年以后,我的话才能应验。”到了康献皇后临朝,征褚裒入朝任职,已经二十九年。

大名士谢安对褚裒颇为敬重,评价他道:“褚裒虽然不说话,但气度弘远。”

出身于官宦世家,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褚蒜子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

咸康八年(3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已即位为帝的司马岳立褚蒜子为皇后,征召褚裒入朝任侍中、尚书。褚裒因为自己是皇后的父亲,不愿意在内廷任职,苦苦请求外出任职,于是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守半洲。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然而,贵为皇后褚蒜子却迎来了她的悲情世纪。

建元元年(343年)九月,褚蒜子为晋康帝生下皇子司马聃。

一年以后,也就是344年,23岁的司马岳死了,年仅一岁多的儿子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

襁褓中的儿子年幼无法执掌国政。在大臣们的劝谏下,刚刚20出头的年轻的皇太后只能忍悲含泪,临朝摄政。

升平元年(357年)正月,晋穆帝已十五岁,褚太后下诏归政于儿子:“今归还政事,一切遵照旧典。”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褚太后退居崇德宫,亲手写诏书给群臣说:“我将永归别宫,以终晚年。仰思家事国事,故以此抒怀并相托。”

然而,国事却由不得她。四年后,升平五年(361年)五月,晋穆帝去世,时年19岁。因晋穆帝死后无子,便迎立晋成帝的长子琅玡王司马丕即位,是为晋哀帝。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连续遭遇丧夫失子的褚蒜子又一次走出她的深宫。

晋哀帝对政事不感兴趣,他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因而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无法当朝理政,大臣们只好再次请出褚太后临朝摄政,司马丕论辈份叫褚蒜子嫂子。

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去世,因无子嗣,褚太后立晋哀帝之弟琅玡王司马奕为帝。褚太后继续临朝摄政。

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权臣桓温暗示褚太后,请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丞相司马昱为帝。当时,褚太后正在佛屋烧香,侍臣报告说:“外有紧急奏章。”褚太后才出来,靠住门把奏章看了几行,就说:“我本来就猜疑会发生这样的事”。奏章读了一半,就停下来,找了一支笔,在奏章上批复道:“我遭此百忧,感念生者与死者,心如刀割。”桓温开始呈诏书草稿时,顾虑褚太后会有异议,恐慌得流汗,颜色大变。诏书批复出来后,桓温大喜。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司马昱即位,是为晋简文帝,褚太后无须临朝听政,被尊为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宫。这一次,褚太后论辈份是新皇帝的侄媳妇。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当了不到两年皇帝后去世,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晋孝武帝。孝武帝年幼,桓温又去世,于是群臣便上奏请褚太后再度临朝听政。褚太后又成了新皇帝的嫂子。

太元元年(376年),因孝武帝已经成年,褚太后便下诏还政于孝武帝,复称崇德太后。

她历经6位皇帝,3次临朝称政,死时皇帝小叔子依大礼服丧一年

太元九年(384年)六月初一,褚太后在显阳殿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孝武帝与褚太后为叔嫂关系,朝中议论如何服丧的问题。太学博士徐藻提议说:“侍父侍君都应该做到敬。《礼记》上说:‘夫妻丧礼,丈夫按父亲丧制,则妻子按母亲丧制’,那么丈夫按君礼,妻子应按后礼。为太后服齐丧,是母亲的丧制。鲁人讥讽违礼的祭祀,是表明对尊者之尊。今皇帝亲自奉祀康帝、穆帝、哀帝及靖后,尊重如同亲生,怎么可以尊敬为君,而丧服按本亲呢?应该行齐衰丧礼,服丧一年。”孝武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七月二十八日,孝武帝将褚太后安葬于崇平陵。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