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這兩天,好像全世界都很喪,尤其是看到這兩則跳樓新聞時。

第一則,是萬達一名44歲女高管,跳樓了。6月6日,南京萬達茂總經理徐毓女士墜樓跳樓自殺了,而萬達茂6月1日剛剛開業。有消息傳因工作壓力過大。

第二則,是武漢大學的一名學生,跳樓了。2018年6月14日晚上,他從商業區一高樓墜樓而下。因為考證沒過。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看到新聞的博庫君很想問,這些用極端方式結束自己生命的人,最後一刻都在想什麼?是失望嗎?那是對這個世界失望,還是對自己失望了呢?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曾嘗過生活不順的滋味,也都有過喪到想跳樓的夜晚。但在生活的千錘萬擊之下,總還是會有那麼一些人,縱使再苦再難,也沒有自怨自艾,依然通過用力活著,來創造出生命的意義。

“這些事,是不能哭著說的,哭著是沒辦法說完的。”(瓦西里·格羅斯曼)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所以今天,博庫君要推薦一份屬於每個掙扎著生活的小人物書單,他們沒有主角光環,或聾啞、或抑鬱、或被奴役被漠視,卻依然通過抗爭創造了生命最大的奇蹟。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勇敢自述

《活著就很偉大》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豆瓣評分:7.7

海子,當代著名青年詩人,25歲在抑鬱之中選擇臥軌自殺;

15年前,不堪抑鬱折磨的張國榮縱身一躍,結束了47歲的人生;

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崔永元,曾患有非常嚴重的抑鬱症,一度痛苦得想要自殺;

......

在高節奏快頻率的生活壓力下,不管是小孩、成人,每個人都可能與抑鬱症不期而遇,那你可知道抑鬱症患者的真實生活是怎麼樣的,我們又該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呢?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這本《活著就很偉大》就講述了一個抑鬱症少年那段無人理解的歲月與時光——他無時無刻不在抵抗抑鬱症,也讓我們看到只要發自內心的去與抑鬱症對抗,總有辦法能讓自己活下來。

“從毫無希望的生活中尋找活著的意義,從無法入眠的深夜裡獲得一點點求生的毅力”,從此我們知道,生活的意義不在於完美,而在於我們治癒和接受自身黑暗的能力。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孤兒盲女抵抗納粹暴政的故事

《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豆瓣評分:8.9

這是一個關於真正的強大、勇敢和高貴的故事,關於人類心靈之光的故事,關於幼弱者在混沌的狂瀾中戰勝恐懼、堅守正義之路的故事。

法國少女瑪麗洛爾生活在巴黎,幼年失明後,父親保護她、訓練她、鼓勵她勇敢生活下去;

直到1940年,德國入侵,她被迫離家,不久又與父親骨肉分離,只能依靠自己瘦削的肩膀抵抗起二戰的納粹暴政。

德國少年維爾納從小失去雙親,與妹妹在礦區孤兒院相依為命,一心想擺脫底層命運的他,憑藉無線電天賦躋身納粹精英學校,本以為是命運的轉折,不料卻跌入另一個地獄。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戰爭碾碎了他們的希望,兩個陌生人的生命軌跡也意外交匯。當平靜的生活成為不可企及的黑暗之光,他們需要以怎樣的勇氣,在死亡來臨之前,活出生機?

世人分為兩類,像平凡生活投降的人,和為它英勇而戰的人。“不要在你活著的時候死去”,才是這本《所有我們看不見的光》所要表達的深刻主題。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命運再殘酷,也殺不死堅強的靈魂

《我與地壇》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豆瓣評分:9.2

提起與命運抗爭,絕對繞不開史鐵生。

他人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輪椅和病床上度過的;他曾多次想過自殺,卻又堅強地活了下來;他打趣自己“職業是生病,業餘在寫作”,卻沒有因此變得憤世嫉俗;他文章的字裡行間處處充滿著悲天憫人的氣息,和麵對生活的昂揚姿態。

而這本《我與地壇》更是蘊藏著來自靈魂深處的偉大力量。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在書中,史鐵生不再僅僅只是散文式的抒情,更多的是結合自己的生命體驗,對人生、苦難、死亡、生命、信仰、愛情、道路等進行了一次探索與思考:

關於生命,他認為生命本無意義,是我們使它有了意義;

關於信仰,他認為信仰的真意就是苦難極處不會消失的希望;

關於死亡,他說,“死是一件不必急於求成的事”;

......

我們多喜歡那些即使遭受巨大不幸但內心仍充滿了愛的人,因為他們的思想更比一般作家更接近生命的本質,也更容易擊中內心脆弱的一面,讓每個人為之戰慄。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一些你不知道的黑奴經歷

《為奴十二年》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豆瓣評分:8.3

他受過良好的教育,會拉小提琴,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和兩個可愛的女兒,唯一的遺憾是,他是一個黑人,而且,他出生在一個黑人備受歧視的年代。

博庫君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小說的同名改編電影獲得了2014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主角前一天還在享受家庭的幸福生活,一天之間,生活驟然變化,他被人販拐賣,被吊在樹上捆綁鞭打。

在那個貶稱“黑鬼奴隸”的十九世紀,黑人們大多生不如死——白人從不把黑人當人看待,除非證明你是一個有自由身份的人——他們所受的屈辱,他們在精神上受到的傷害,遠比肉體上受到的痛苦更甚,以至無力做出反抗。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所幸,所羅門在所有黑人中算是幸運的一個,在目睹了許許多多黑奴的悲劇、經歷了長達十二年的奴隸生涯後,他找回了自己自由人的身份,回到了自己位於紐約的家。

一個男人自始至終的強大,或許就在於他內心的無限強大。在肉體和精神被極度摧殘的情況下,活下來,實數不易。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這是一個始終無法感觸世界的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豆瓣評分: 8.0

這是“如雷貫耳”的一本書了,而且暢銷了很多年。

我們常說,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但是,

當你失去光明和聽覺、得到的卻只有啞默,那就是一輩子的事情。

海倫·凱勒就這麼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地過了一輩子:因為小時候的一次高燒,海倫·凱勒成了個盲聾啞人。

在發現自己不能像別人一樣說話後,她就喪失了理智,常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肝火。直到莎莉文老師的到來,海倫·凱勒才逐步走上了學習知識、考取大學、享受生活的人生正軌。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我們時常抱怨生活帶給我們的諸多苦惱,充滿暴戾、焦灼、不安、掙扎、頹廢等各種負面情緒,可和海倫比起來,這些用一個詞形容再恰當不過——“庸人自擾”。

-END-

下載“博庫圖書館”APP,即可免費在線閱讀以上電子書~

每一個掙扎著不肯死去的人,都是對這5本書最好的註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