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在武俠小說中,有丐幫這個說法。而在真實歷史中,乞丐也有一套自己的嚴密組織。只不過,他們的組織,並不是全國的,而是以某個地方,某個片區劃分的。這樣的組織很早就有,晚清更多。晚清時期,因為貧困人口增多,許多人為了謀生,只能選擇乞討。

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這些人的身份非常複雜。有的是被人迫害,如某些小孩被人致殘後,扔到街邊乞討,俗稱為“採生折割”。這是乞丐中,最為殘酷的一種。

有的是懂得些才藝的,會唱蓮花落的,表演雜技的,學口技的。靠著自己的技藝,在街上討個生活。有的是靠體力掙錢的,給人送行李,當苦力。那些原本家境不錯,讀過書的,就靠著給人說故事,解糾紛。至於更橫的,就是找那些商戶收錢。這種方式收錢的,就跟官府收稅一樣。必須交,不交不行。

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在這些乞丐當中,也都有不同的級別。最好的乞丐,就是他們當中的首領,俗稱“丐頭”。跟一般的乞丐不同,丐頭除了逢年過節外,一般都不出去乞討。他們其實不是乞丐,基本都是一些普通人。也有一些例外。

北京旗人的“丐頭”,有不少都是王公貝勒。他們收入的來源,都是靠下面的人供養著,以及偶爾逢年過節從商戶那裡討來的。

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這些人去討錢,跟尋常的乞丐不同,講究體面。他們一般都是在過年的時候,到店裡給人唱曲敲板。逢年過節,正是生意興旺的時候。商家們不願擋住財路,大多會主動掏錢,擺平是非。

也有一些人不願掏錢的,這些乞丐們也會轉身就走,不過,在第二天的時候,會招來更多的乞丐圍在店門口。既不鬧,也不喊,就是膈應。有他們在,店裡的客人就少了。店家的生意做不下去,只能掏錢保平安。

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因為不同片區,都有不同的乞丐。有些商家會直接拿錢給丐首,讓他不要再上門。而丐首也會給商家一張葫蘆形狀的“罩門”,貼在門上。有了這張“罩門”,其他乞丐就不能再來乞討,否則由“丐首”出面負責。

作為乞丐中的首領,丐首雖然拿著底下人的供奉,但如果遇到底下人生病、死亡,也得出面照顧,或者讓同個組織中乞丐幫扶。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新加入丐幫的人,會甘願將自己前三天乞討的收入,以及接下來乞討收入的分成,交給丐首。乞丐本就是身份最低微的人,如果無人幫扶,那根本就活不下去。

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作為乞丐群體的首領,丐首也有自己的區分標誌。他們的手裡一般都一根杆子。不同丐首拿的杆子,也都各有不同。杆子好一些的,就是北京城裡的“黃杆”。在過去的中國,黃色的皇家專用的。拿“黃杆”的丐首,底下都是以旗人為主,他們也就是前面講到的那些王公貝勒居多。杆子較差的,就只能旱菸杆替代了。

真實的晚清乞丐:身份低微,卻有大人物給他們當靠山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晚清時期的乞丐組織,其實內部的發展,已經較為完善。而在乞丐當中,最為底層的,無疑就是那些沿街乞討的。他們當中,除了有那些被人摧折身體的人,也有那些老弱婦幼,沒什麼特殊本領的乞丐。沿街乞討的乞丐,不僅收入不高,而且,最容易遭到鄙視,唾罵,最為艱難。

不過,不管乞丐當中,他們的級別高低。在那個時代裡,他們的生活,依然是不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