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新識|更多的人來幹汽車也並非是壞事

汽車行業從來不乏新面孔,如今家電領域女總裁董明珠和房地產大亨王健林也參與了進來。12月15日,中國製造高峰論壇上,董明珠個人攜萬達集團等4家企業與珠海銀隆簽署增資協議,五方共向珠海銀隆增資30億元人民幣,獲得珠海銀隆22.388%的股權。

常言道“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但面對汽車行業,外行們似乎並不滿足於“看熱鬧”。從上世紀末民營車企興起到中國入世車市爆發,再到中國汽車年銷量突破2000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造汽車熱”的風潮從未間斷。

相比當年的“造汽車熱”,程遠認為,眼下人才、資本轉向汽車與早些年有很大不同,“這些年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更多的人來造車也不是不可以的。”

程遠看來,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的汽車行業 ,現在技術和資金都已經不再是問題。過去造車核心技術太多,如今到了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很多原本屬於核心的技術都已經“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成為公開基礎技術,很容易獲得與掌握。另外,現在中國,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都擁有了大量財富,這些資金一直苦於找不到投資渠道,這些錢與其炒房炒股,還不如做點實業造汽車。

縱觀國內實業,鋼鐵、水泥、煤炭等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都已經產能過剩,急需“去產能”,不適宜再投資,只有汽車還在增長。

三年前業內人士一致認為中國汽車業進入了“微增長”時代,不想2015年增速超出預期。達到兩位數,今年有將無懸念地實現連續兩位數的增長,年銷量將達到2800萬輛。中國市場這種“無限增長”,簡直讓我們看不到盡頭。多年前,美國汽車市場年銷量曾經達到1700萬輛,當時我們覺得這簡直是高不可攀,可現在輕而易舉就被我們跨越了,現在誰都不知道中國汽車市場的峰點在哪裡,這麼大的市場,有的是機會,不妨大家都來搞汽車。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現在搞汽車的人和過去不一樣了。過去搞得都是傳統汽車,現在都是搞新能源、互聯網汽車,新加入者的人員都是高知識結構、“玩互聯網”的新興人群,玩的是“互聯網+”概念。

所以說,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我們的社會環境、產業環境、新加入者的造車內容等都有了很大變化。現在更多的人來幹汽車也並非一件壞事”。

附:《“幹不了別的就去造汽車”》( 2003年12月10日)

入世兩週年,中國經濟最為搶眼的景觀之一,就是全國興起的造汽車熱,特別是造轎車熱。不僅原有的汽車廠數量不見減少,其他行業的企業還在競相進入;過去國家確定了8個定點轎車生產基地,今年增加到23處。不僅汽車零部件企業公開登堂入室,摩托車、家電、IT行業,由於競爭充分,發展迅速,市場呈現飽和,初步形成了市場壟斷局面,一些企業感到難以繼續做下去,便想改換門庭,仗著自己有個好“機制”,就進入或者準備進入汽車製造業。

這不禁使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民間流傳過的一句笑話,“中學畢業幹不了別的就去當作家”。那時,中國的作家大多不是“科班”出身,特別是“知青文學”的興起,使很多下過鄉的初高中生,一夜成名,由此燃起了許多中學生的作家夢。

其實造汽車和當作家一樣,並不簡單。當作家不僅要有知識,有生活,還需要有才氣,所以幾千萬知識青年,最後成了作家的卻是鳳毛麟角。汽車產業傳統上叫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行業,現在有人稱它為“高新技術產業”了。幾億資金搞家電,做IT,也許還算得上是個“腕兒”,玩汽車就太“小兒科”了,更不是有個好機制就能幹成的。當年美國近2000家汽車企業,都有相同的市場機制,今天只剩下了兩家半,就是個例證。

那麼,為什麼有這麼多企業要知難而進,鋌而走險?原因在於中國汽車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國汽車業競爭又很不充分,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還沒有出現,企業便都認為自己有可能成龍成鳳,中國的汽車業競爭才剛剛開始。

中國過去多年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較低,汽車工業缺乏發展基礎,改革開放以後,對轎車進入家庭又長期爭論不休,沒有明確的鼓勵私人消費政策,致使中國人均保有汽車量,不僅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許多發展中國家。近年來中國整體經濟發展迅速,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被壓抑的購買熱情得以釋放,汽車市場出現井噴行情。在市場上幾乎所有工業產品都呈現過剩的情況下,去年汽車整體銷售增長36%,轎車銷售增長56%,有些產品還供不應求,汽車企業幾乎家家賺錢,這怎能不讓行外人眼紅?大家怎能不去想造汽車?

中國有13億人口,十分之一就相當一個日本,六分之一就相當一個美國。日本保有汽車7500萬輛,美國保有汽車1.9億輛。目前中國汽車保有量剛剛超過2000萬輛,即使中國人六個人中有一個富起來,有能力買車就相當於美國現在的保有水平,這給人帶來多大的市場想象空間?再說日本1.3億人口,37萬多平方公里國土,分別為我們的十分之一和二十七分之一,有11家汽車廠;韓國4000萬人口,9.8萬平方公里土地,金融風暴之前曾有過5家汽車廠,我們的汽車工業向來以日韓為師,其實他們的“散亂”程度比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由於巨大的城鄉差別、地區差別和貧富差距的存在,市場呈現多元化,各種汽車產品,從1180萬元1輛的賓利,到3萬多元1輛的夏利、奧拓、吉利,都有自己的消費群體,各種層次的企業都能各展其能,各種企業也都能活下去。

再有,入世以後,國產化不再是對汽車生產廠家的硬性要求,汽車產品進口配額又年年大幅度提高,散件進口大量增加,加之汽車目錄制變公告制,市場準入鬆動,CKD、SKD組裝,使汽車生產變得簡單而又簡單,甚至不需要生產線,卸下四個輪子再重新裝上,就算“汽車製造”了,廠家就能獲得豐厚的利潤,這樣的好事誰不想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