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快樂”祝福語使用有誤?《非遺美食》揭粽子神祕身世

食物與文化二者之間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為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注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華飲食文化,江西衛視特別推出中國飲食文化節目《非遺美食》,將於6月28日起,每週四晚21:25暖情播出!

“端午快樂”祝福語使用有誤?《非遺美食》揭粽子神秘身世

《非遺美食》通過主持人在全國尋找他們眼中的“非遺歷史”及他們手中的“非遺美食”,講述了非遺美食歷史,還原地道烹飪技藝,趣味道來美食典故,它讓一個個非遺美食項目從“紙上名錄”走向百姓的“新家”。在首期節目中,主持人洪禹就以剛剛過去的端午節為契機,為大家講述吃粽子的緣由、古今粽子的區別、製作粽子技藝的傳承等一系列和端午節相關的飲食文化。

用粽子說故事 傳統美食成為歷史“見證者”

談及端午,大家就會想起詩人屈原投汨羅江的故事,據傳屈原投江後,百姓為了防止河裡的魚蝦吃食他的身體,才向河中扔粽子來餵飽魚蝦,以此保全他的屍體。那為什麼端午節吃粽子逐漸演變成中華傳統節日呢?主持人洪禹對此進行了解答。原來,古代百姓吃粽子是跟節氣有關,而且這種習慣自先秦時代就有了。農曆五月又被稱為“毒五月”,為了盡力“消毒”,先輩經研究發現落葉竹和糯米結合在一起最有祛毒消暑之效,這才有了粽子。其中農曆五月初五那天又被認為最“毒”,這便有了“端午”。每一種傳統食物的出現都絕非偶然,這背後蘊含著人類對生活的大智慧,它們是另一種歷史的“見證者”。

“端午快樂”祝福語使用有誤?《非遺美食》揭粽子神秘身世

走進制粽手藝人 致力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那現代粽子又是什麼樣呢? 在“粽子之鄉”浙江嘉興,71歲的馮月明老先生講述了自己的故事。馮老自1978年至今已經做了四十年粽子,包粽子成為了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要想真的把粽子做好是十分考究的,從米、糯葉,豬肉的選擇,到製作技法、時間長度,調料添加等都需要嚴格把控,才能做到精良。馮月明老人是許許多多嘉興“粽子人”的縮影,有了他們,才讓嘉興粽子享譽全國、走向世界。

“端午快樂”祝福語使用有誤?《非遺美食》揭粽子神秘身世

除了嘉興粽子,布依族的灰粽同樣聞名遐邇。胖四娘是布依族灰粽的第四代傳人,整個家族已經做了近百年的灰粽。布依灰粽最大的精髓是要將糯穀草燒成灰,和米一起揉。經過多年努力,胖四娘已經將自己的灰粽品牌推廣出去,不僅讓人們知道了灰粽,瞭解輝煌的布依文化,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和發掘源遠流長的少數民族文化瑰寶。

“端午快樂”祝福語使用有誤?《非遺美食》揭粽子神秘身世

除粽子之外,接下來每期節目主持人都會敘述不同非遺美食的歷史和演進。非遺美食文化傳承了中國五千年的飲食文明,為中華民族鑄就了一部輝煌的文化史。節目以紀錄片的形式來真實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的匠心技藝以及非遺美食的製作過程,用食物來訴說歷史與文化,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發聲。

“端午快樂”祝福語使用有誤?《非遺美食》揭粽子神秘身世

本期節目中還有許多和粽子相關的文化典故:為何應說“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端午節擺在餐桌上的鹹鴨蛋是如何製作的?過端午要掛“紅蛋”又是什麼原因?更多精彩盡在江西衛視《非遺美食》,今晚21:25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