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伊朗風雲再起,新版制裁細節山雨欲來?

昨日(6月26日)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正施壓盟友,要求到11月4日將各自對伊朗石油進口量降至零。WTI應聲大漲3%以上,時隔一個月後重回70美元關口,布倫特也上漲2%,重回76美元/桶之上。

自今年5月8日美國官方明確表態重新制裁伊朗以來,這是首次有接近實質性的舉措浮現。5月初由於美國重新制裁伊朗的預期,國際油價一度連續拉漲,但此後這一因素逐漸轉淡,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新制裁的細節條款並未出臺。

關於這一事件的關鍵是:特朗普表態決定重啟對伊朗制裁之時,一併給出了90-180天的緩衝期,也就是說今年11月之前,可能具體行動有限。但是在5-11月之間,美國政府隨時可能提出新制裁的細節條款。一旦制裁的細節確定,美伊關係將重回視野,趨緊的供應預期也將隨之加強。

美國伊朗風雲再起,新版制裁細節山雨欲來?

2017年伊朗原油出口量為平均250萬桶/日(約1.45億噸/年)。當前美國開始對其盟友施壓,要求其盟友國從伊朗的進口原油量降為0,這一舉措其實比奧巴馬時代激進的多,當時美國只是要求其盟友逐漸減少從伊朗的進口量,沒有規定時限。從上圖可以看出伊朗原油出口的主要流向,而能夠稱為美國盟友的國家是韓國、土耳其、意大利、日本和法國,共5個,佔總出口量比例高達40%。因此一旦美國盟友全部停止進口伊朗原油,則對伊朗的原油出口無疑將是巨大打擊。此外美國還計劃未來幾周的時間走訪印度等國,遊說其也將從伊朗進口的原油降至0。

所以接下來事態發展的關鍵是,美國的盟友們會不會如此聽話的將從伊朗的進口量降為0。歷史上美國曾經對伊朗進行過多次制裁,但只有2011年末至2013年間的制裁真正發揮了威力,導致了伊朗產量的下滑。是因為,2011年末至2013年間的制裁,多數美國的歐洲盟友都與美國站在了同一邊,基本整個西方世界都對伊朗進行了封鎖。

美國伊朗風雲再起,新版制裁細節山雨欲來?

而今年5月初,特朗普重提製裁伊朗,歐洲大國卻回應拖沓,英國和法國更是明確表態不支持。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時間回到1996年,當時美國通過了《伊朗制裁法案》,規定對協助伊朗開發石油資源能力的實體進行制裁。而最終這一制裁雷聲大雨點小的原因就是,歐盟因自身經濟利益受損而強烈反對。那2012年的制裁為何歐洲盟友又和美國站在了同一戰線呢?因為2005年伊朗拒絕了歐洲國家關於核問題的斡旋建議,即放棄獲取核燃料,來換取與歐洲加強政治和經濟關係(不久後的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佈已成功生產出純度3.5%的低純度濃縮鈾,成為國際“核八強”之一)。長期斡旋無果的情況下,歐洲多國開始轉向強硬態度。一言以蔽之,1996年伊朗的核技術還非常有限,美國對其制裁純屬歷史恩怨的加強版;而2003-2005年間伊朗的核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核武器的潛在威脅為地區帶來不安定和不平衡性,成為美國和歐洲都必須考量的問題。

那麼為何今年的對伊制裁,歐洲國家沒有對美國亦步亦趨呢?答案是,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協議框架使得伊朗的核能力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控下,讓歐洲滿意。現在歐洲諸國更在意的是,敘利亞內亂帶來的中東難民等問題,已經開始威脅歐洲的治安環境和統治者聲譽,而伊朗跟敘利亞的關係非常親密。一旦再度制裁伊朗,只會激化中東亂局。此外歐洲與伊朗在能源貿易方面體量不小、利益也勢必受損。歐洲的美國盟友們,這次評估的是政治和經濟的綜合利益。

歐盟委員會曾在5月中旬提出過一項新計劃,以對抗美國對伊朗實施的新制裁。包括鼓勵歐盟成員國向伊朗中央銀行直接轉賬,並重啟90年代“封鎖法令”,允許公司忽略美國製裁,而不用擔心在歐洲受到懲罰。英法德三國和歐盟也曾聯合向美國寄出正式請求信函,希望他們的公司可以免於受到懲罰性措施。可以看出,歐洲此番對於新制裁不支持,也不情願。

所以今年特朗普執意重啟對伊朗的制裁,其效果能否媲美2012年存疑。如果歐洲國家的支持力度有限,則這一事件能對油價帶來的中長線利好也難擴大。後續事態發展的關鍵,就要看歐洲和其他國家是否買特朗普的帳了。國際原油市場今年最大的黑天鵝,可能就是特朗普本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