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資管“大一統”,告別剛性兌付時代


前段時間,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發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指導意見》在淨值型管理、打破剛性兌付、消除多層嵌套和通道、第三方獨立託管等方面作出非常嚴格的規定,凸顯當下“嚴監管”趨勢,旨在統一同類資管產品的監管標準,防控金融風險。

統一監管背後是近些年資產管理業務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眾多風險和問題。比如,銀行表外理財,銀信合作、銀證合作、銀基合作中投向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產品,保險機構“名股實債”類投資等,具有影子銀行特徵。這類業務透明度低,容易規避貸款監管要求,部分投向限制性領域。而更讓外界擔憂的是,國內金融業目前所存在的監管套利、空轉套利和關聯套利等問題恰恰集中表現在資管業務上。

2018年資管“大一統”,告別剛性兌付時代

2018年:監管從嚴不會放鬆

過去一年,在強監管的主基調下,監管部門專項整治市場亂象,彌補制度短板,不斷引導金融機構迴歸本源專注主業,增強了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展望2018年,業內普遍認為,2018年金融業將繼續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風險放在首位,監管機構的牙齒將更“鋒利”,監管將更加嚴格標準更高,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也將會加大。

“今後3年,要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每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被看作是未來一年經濟工作的“定盤針”。近日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金融監管工作做出了上述安排。

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董希淼同樣分析稱:監管部門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強監管將持續推進,比如,銀行體系的同業業務和資管業務,而非持牌金融機構從事的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將會被清理,現在風險主要集中在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領域。

下一步應繼續抓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活動不放鬆,進一步彌補在監管協調和制度建設等方面的監管短板,從源頭把控、過程嚴管、事後追責等方面採取更有力措施,構建針對互聯網金融和民間金融的監管閉環,切實防範和化解突出風險,維護好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好金融秩序和社會穩定。

具體來看,央行對於宏觀金融風險的監管逐漸加碼:首先是對於銀行業的MPA監管逐步從嚴;其次是對於外匯監管的逐漸加強;第三點是對於支付產業監管逐漸規範;最後,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監管重點在於互聯網金融的利率管理,譬如:校園貸管理,消費貸管理等。

梳理發現,央行已於今年一季度起,在銀行業MPA評估時正式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範圍,以合理引導金融機構加強對錶外業務風險的管理,防止銀行通過表內與表外資產騰挪規避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