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拖延症,作為家長這些你應該知道!

很多家長會問:為什麼我的孩子會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拉一點也不積極?

其實,家長們經常吐槽孩子的拖延症也好,懶癌也罷,都是孩子對自己的時間沒有管理和利用好。

孩子一邊玩一邊寫作業、起床困難、丟三落四、還粗心大意,其實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孩子自身缺乏條理,規劃性差,沒有形成時間管理的好習慣,而且這樣的孩子還容易情緒煩躁。

那麼,是什麼造成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原因呢?

孩子有拖延症,作為家長這些你應該知道!

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原因:

1、對時間概念比較模糊

一般而言,孩子並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儘快做完之後會有什麼更好的結果,他也不認為自己慢有什麼不好。

2、天生的慢性子

一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明顯的會比其他孩子動作慢,不論在什麼情形下、做什麼事情都慢一拍,即便是有強烈地外界刺激,他仍然是行動遲緩、慢條斯理、很是淡定。

其實,這類孩子的神經類型往往屬於相對安靜而緩慢型。

3、對一些事不感興趣

做喜歡的事動作很快,做不喜歡的事就動作慢吞吞,這也是許多孩子的毛病。

孩子對一些事情不感興趣,但是在家長強迫下或是催促著去做,那就只有做慢一點,磨時間了。

4、缺少信心

孩子在做事情時缺乏足夠的自信心,他總是擔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錯,所以做起事情來也是瞻前顧後、畏畏縮縮的,速度自然就快不了,然而越是擔心、越是害怕,孩子的動作也就越慢。

如果大人這時候再在一旁不斷地責備、催促,孩子的自信心又會受到影響,他的動作不僅快不起來,反而會更慢了。

孩子有拖延症,作為家長這些你應該知道!

那麼,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家長需要怎麼做呢?

1、需要在生活中,幫助孩子養成看時間的習慣

家長可以通過詢問孩子時間,以及明確和他說“幾點做什麼”。

比如:去瑞思上課“我們8點準時出門”、回家之後“我們6點開飯”,

通過這樣的方式,從而促使孩子去注意時間。

2、幫助孩子瞭解時長

比如,“我們一起看15分鐘的書”,“我們吃飯用了45分鐘”。

或者和孩子一起安靜兩分鐘,讓孩子體驗兩分鐘有多久。就這樣逐步讓孩子能夠對於時間長短有一定的感受。

3、要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能力水平

也就是說自己在做不同難度水平的事情時,大概需要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

在這點上,需要父母不斷的幫助孩子進行分析,指導他能夠對自己的有更清晰的評估。

比如:引導孩子學會把東西放回原處,讓孩子體會有規律的做事才能節省時間。因為這樣,再次拿就不用花時間去找。

4、給孩子真正的愛

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哪怕做不好,告訴孩子我們依然愛你,請無懼的去專心做吧”。

真正的愛是自由的:“告訴孩子是自由的,你的事情你做主,你不為任何人,你為自己努力的活。”

孩子有拖延症,作為家長這些你應該知道!

當然,管理好時間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讓他形成時間的概念,有助於孩子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進而學會安排、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 帶孩子去看日出、日落,讓孩子感受一天是如何到來又逝去的!

  • 和孩子一起播種,感受時間帶給生命的變化。

  • 同孩子一起看新聞,感知同一時間內會發生各種不同的事情。

這樣,孩子在家人的耐心引導下,就能有效的按時作息,生活自然就變得非常有規律,同時孩子也學會了珍惜時間,養成守時、不拖拉、有效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一旦習慣養成,轉化為孩子的時間生物鐘,有效時間多了,孩子做事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而善於掌握和運用時間,更是一種對生命的經營。

對孩子而言,絕對可以讓他受益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