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经济跑不赢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产业和城市圈

中国南方在春秋战国开始开发,到了衣冠南渡,到了南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明清时期江南已经成为朝廷的赋税重地,经济重心。

近代民国,上海以及江浙一带领先全国(北方只有一个天津成为亮点城市);而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大潮下,深圳为代表的特区崛起,广经济走上头把交椅;到了近20年,江浙长三角转型,湖南湖北中部崛起,福建也上来了。

按照数据显示,南方经济已经占了中国经济的六七成,北方南方在经济上已经不是同一起跑线。在《2017中国县域经济50强排行榜》中国,前十位全部都是南方的城市,北方无一入选。

人口人才的桎梏

北方经济跑不赢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产业和城市圈

东三省近年来都常住人口都出现负增长。其中2016年吉林和黑龙江分别减少了20.29万和12.18万,辽宁减少了4.6万。

近年来东部地区工业化进程加快,而东北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工人和部分高校毕业生到东北以外寻找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的数量在加大。同时,也有一部分退休的职工和其他的人员,由于气候的原因迁到南方去居住。

河北方面,唐山GDP2017年仅7000多亿,就算如此,也是河北的第一大经济城市。河北缺乏中等城市,人口普遍在200万左右,这与南方尤其广东差距很大。广东佛山作为地市,2017年GDP近万亿,人口也近1000万。这说明了,城市发展速度上,北方城市显得慢。

河南具有人口优势,一亿的人口让它劳动力充足,但除了郑州最近几年发展较好外,其他城市对人才少有吸引力。所以我们看到,2018年以来,各地都在为抢高校毕业生,出台优惠政策,比如沈阳、天津、郑州等等,但力度大的、引才效应显现的还是湖北的武汉,广东的珠海。

产业转型之难

北方经济跑不赢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产业和城市圈

这突出表现在了东北,老重工业基地,能源资源日益枯竭,产业弱化,城市老化、人口老化(其实,东北城镇化率高于全国,但城市没有更新,没有像南方部分省市一样进行大规模三旧改造去推动城市发展),人口自然外流。

河北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钢铁、冶金、纺织等在新的全球化经济和产业竞争下,毫无竞争力,产多亏多,河北钢铁产业最终都减产关门和转型,河北的转型之路沉重。

河南和山东的情况好一些,河南这回主要受益于一带一路以及国家把郑州、河南作为区域经济战略来支持打造,航空港等国字号落户让河南有了新的动能。

山东是北方经济最好的省份了,除了青岛、烟台和济南外,其他城市经济也不错。在转型方面,山东正在挖掘做大海洋经济,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

我们知道,G20在杭州开幕,世界互联网大会也放在浙江,一些知名经贸科技论坛也放在了上海和深圳。为了提振北方,最近几年达沃斯论坛、上合组织会议才放在了天津和青岛。

这恰恰说明北方城市在经济、城市转型方面,更需要国家的直接给力。

城市圈的互补协调发展之困

北方经济跑不赢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产业和城市圈

由于历史和产业等原因,珠三角很好地让市场发挥作用,各个城市之间分工较为明确,互补较强。广州和佛山的同城化、香港深圳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上海苏州昆山的协调发展都是可圈可点,正因如此,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升级版)才具备了成为真正城市圈的基础和条件(深圳的科技,广州的统筹,佛山东莞的制造,其他地方的土地劳动力储备……),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湾区。

反观北方,京津冀城市圈喊了很多年,始终没有解决北京天津独强,其他城市弱,产业承接和互补性不高的困局。直到雄安新区的规划出现。

至于东北,就更不用说了,沈阳抚顺同城化成为“历史”,辽宁最新的思路是加快建设服务辽宁、辐射东北、影响东北亚的“港口经济圈”,打造沈阳经济区。

环渤海经济圈主要问题在于城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太大,缺乏跨海等一体化交通,水资源不足。另一个问题在于,北京和天津本身的城市发展需要很多问题解决自顾不暇,环渤海经济圈需要一个或几个强有力的城市来牵头推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