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千字文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千字文是中國古代用於啟蒙的識字課本,孩子們從這短短的一千字開始,背誦、抄寫,逐漸掌握漢字的筆畫、寫法,從這裡出發開始瞭解周圍的世界,開始瞭解歷史的變遷。

感受漢字的魅力

這次大樹探險家安陽非遺之旅,就從漢字開始,從中國文字博物館開始…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中國首座以文字為主題的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級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簡牘和帛書、漢字發展史、漢字書法史、少數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個方面。

此次的參觀由劉娜娜老師帶領,娜娜老師既是一位作家,又曾是一位媒體人,如今全身心投入安陽文化推廣中,知識淵博、講解獨到。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經過簡短的自我介紹,家長和孩子一同步入一樓大廳。圓形穹頂與四面巨型浮雕相映,組成天圓地方的傳統文化理念。文字發展史、書法發展史、甲骨文和少數民族文字在浮雕上體現,讓我們首次體會到了漢字的魅力。

一樓展館為“甲骨文與安陽”,從甲骨文的發現、發掘為歷史脈絡,引出甲骨文與安陽的關係。娜娜老師從幾位與甲骨文發現有關係的歷史人物入手,沿著時間走向,全面的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別樣的安陽,一個充滿文字故事的安陽。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二樓展廳從四部分入手,全面詳細的介紹了漢字的發展歷史,第一部分名為“字法自然”主要介紹了倉頡造字的傳說和遠古刻畫符號,站在先人制陶的蠟像前面,娜娜老師向大家提問,陶器上面有一種古老的文字形式,大家猜一猜,到底是什麼?從陶器的造型外觀大家很快就猜出是“繩文”,古代的繩文可能沒有具體的意思,有點像現代的商標,每個製作者在自己製作的陶器上留下獨有的“文字”,這樣就不會被拿錯,是自己獨有的器物。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第二部分為“甲骨記事”,商朝時代,生產力仍很低下,人們難以抗拒自然界的災害,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藉助神靈的庇護,因此商代的祭祀活動十分頻繁,祭祀的同時,商王就會要求貞人(古代的巫師)用甲骨進行占卜,向神靈詢問吉凶。從這個展廳我們也看到,其實最早的文字並不是甲骨文,早在甲骨文以前先民就發明了毛筆,並使用硃砂書寫類似於“蝌蚪”的文字,傳說這種文字比甲骨文還早500年。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第三、第四部分分別為“鐘鼎千秋”和“物以載文”。這兩個部分,娜娜老師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兩處講解,一是在古代六藝的主題壁畫前,六藝是古代周朝的貴族教育體系,要求學生掌握“禮、樂、射、御、書、數”六種基本技能,識禮節為首位要求學生規範思想道德,其次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這就是“樂”,再次要強健體魄這是“射”,思想道德排在第一位,其實也適用於當代,現代教育往往重視知識、技能的教學,道德規範往往缺失,造就了一代代的工人,卻不能造就一位位的君子。

另一處印象深刻的是在古代學習“千字文”的雕塑前,老師循循善誘、孩子細心學習,勾勒了一副完整的古代教學場景,彷彿把我們拉入歷史的隧道,耳邊響起朗朗的讀書聲。孩子們和娜娜老師一起在這裡合影,為文字博物館遊覽畫上完美句號。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鳳歸大邑商,與婦好相遇

42年前的安陽殷墟婦好墓共出土青銅器、玉器、骨器、土海貝等精美文物1928件,發掘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整理、研究,目前,婦好墓出土文物由3家國有文物收藏單位收藏,安陽一直以來沒有任何一件文物收藏、展出。

這次大樹探險家安陽非遺之旅有幸能夠與“鳳歸大邑商--殷墟婦好墓文物安陽故里展”相遇,見證其中的474件,可以說是我們的幸運。能夠讓孩子們完整感受一次商朝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不虛此行。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火針刺繡”,安陽烙畫製作

離開安陽博物館,進入我們此行的重頭戲,河南省級非遺--安陽烙畫製作。烙畫又被稱為“火針刺繡”,是利用烙鐵的溫度和運筆輕重的變化在木板上繪製的一種畫。

帶領我們的是省級非遺傳承人王清山老師,王老師與烙畫有30年的“不解情緣”,小時候看父輩在芭蕉扇烙畫留下深刻的童年記憶,長大後一直沒有從事這個行業,直到31歲國企下崗後,他才真正拿起烙鐵,學習烙畫藝術。功夫不費有心人,經過自己不斷的摸索與學習以及每天不間斷的練習,才最終成就了這位省級非遺傳承人,成就了他的烙畫藝術。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王老師為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塊木板,讓大家先用鉛筆在木板上勾勒圖畫,畫好後再用烙鐵一點一點描邊。王老師首先示範,烙鐵在他手中就是一隻精美的畫筆“淡妝濃抹總相宜”。

孩子們也開始嘗試著用烙鐵繪製線條,在老師手中看似簡單的繪畫,孩子們卻要反覆嘗試,一條線往往都畫不直…三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孩子們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在老師、家長的幫助下都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烙畫作品,有大山、有小河、有動物、有植物,我們相信通過這次的烙畫學習,孩子們對民間傳統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也許他們還不能說出什麼感受,但是未來一定會對人生有所幫助。最後要再次感謝娜娜老師和清山老師的帶領,謝謝。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尋訪殷商文明

第二天的行程從安陽殷墟開啟,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共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殷一直是中國商代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正式開始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系統地展現了中國商代晚期輝煌燦爛的青銅文明,確立了殷商社會作為信史的科學地位。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

我們系統參觀了殷墟博物館、車馬坑、甲骨文碑林、宗廟基址、甲骨窯穴、甲骨長廊和婦好墓,其中甲骨長廊我們流連時間最久,看的也最仔細。每一個被破譯的甲骨文都有一個故事,隨著這些故事,我們彷彿回到了殷商統制的那個年代,彷彿見到了婦好和武丁…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紅旗渠精神

離開殷墟,驅車駛上高速,我們前往此行的最後一站紅旗渠,去感受當代的“愚公精神”。紅旗渠的走訪,我們有幸請到了當年10萬建設者中年齡最小的張買江老師,他也被稱為紅旗渠上的“小愚公”,在他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紅旗渠紀念館。

還記得2005年曾到訪紅旗渠,那時的紀念館面積還很小,如今已經建成建築面積6300多平方的新館並於2014年開放。紅旗渠紀念館共分為6部分,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可歌可泣的10年紅旗渠建設史。

林州,地處太行山麓東南一隅,冀豫晉三省交界處。由於地質、地理及氣候原因,林州的淺層地下水匱乏,常年乾旱少雨。“吃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是林縣歷史的常態寫照。缺水,是林縣人祖祖輩輩心頭的夢魘;尋水,是林縣人世世代代的夢想。在20世紀60年代,也是共和國最艱苦的歲月,10萬林州人在太行山深處苦幹十年,逢山鑿洞,遇壑架橋,削平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座渡槽,挖砌土石方2225萬立方米。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千米的“人工天河”。當年,周恩來總理曾對國際友人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曲太行,水潤天下。紅旗渠紀念館珍藏了許多當年的黑白照片和影像資料,直觀講述了當年林州人十年磨一劍、引水建山渠的壯觀場景。

張買江老人帶領我們沿著時間長河一路回憶,回想那時的艱苦歲月,回想那時的共同奮鬥。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在館中前行,隨處可以看到張買江老人當年參與建設的影像,有他12歲時擔水的照片,也有他當年建設時使用的鐵錘,還有紅旗渠通水時的大合影。老人的林州方言有些地方我們還聽不太明白,但是他介紹時的神情打動著我們,每當走到自己照片前,總會有人同他合影,他都開心著一起。每當有遊客看到不懂的地方,他都耐心解答,彷彿他也是這紀念館中的講解員,不,他不僅是講解員,他還是當年的親歷者,是十萬林州建設者中的一員。

我們的大人和孩子也都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動,看得分外仔細。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太行山岩壁歷經風雨,而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光榮傳統和寶貴財富流傳至今。隨後我們一行又參觀了青年洞景區,這裡山高水險,紅旗渠懸掛在巍峨雄峙的太行山懸崖絕壁之上,八米寬的紅旗渠從山中穿過,這裡是紅旗渠水工、建築和自然景觀結合最為精妙的地段,也是紅旗渠建設最艱鉅的地段。因參加鑿洞的突擊隊是從全縣民工中抽調出來的300名優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兩天的旅程短暫而充實,此次安陽非遺之旅也是大樹探險家有史以來,參觀景點、參與活動最多的一次。

古代先賢創造文字、傳承文化,告訴我們要知禮、識樂、習射,將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發揚光大,當代紅旗渠的十萬建設者,傳揚著“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兩種精神,一種古代、一種現代,既有不同又有相同,他們都是我堂堂大中華優秀的民族精神,是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之奮鬥,共同努力的。

跨越千年,在安陽感受古代與現代的精神碰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