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臣枉死前留下两句诗,多年后皇帝才意识到被嘲讽,悔恨不迭

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期间有八年被囚禁于宫中,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的是“土木堡”之战。

良臣枉死前留下两句诗,多年后皇帝才意识到被嘲讽,悔恨不迭

23岁的朱祁镇年轻气盛,面对瓦喇胡人的挑衅不听劝阻,亲自点兵五十万前往讨伐,而朱祁镇自九岁继位以来便没什么作为,更加没有什么作战经验,更要命的是身边还有一位宠臣王振,朱祁镇出兵讨伐瓦喇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受其唆使。

其实当皇帝的谁不想在在位期间干出一些功绩名留青史?朱祁镇虽带着五十万精兵,但随行的却是个只识得几个字的佞臣,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气势磅礴的明朝大军没过多久便被胡人杀的片甲不留,身为皇帝的朱祁镇更是被瓦喇俘虏,简直是奇耻大辱。

良臣枉死前留下两句诗,多年后皇帝才意识到被嘲讽,悔恨不迭

消息传到京城简直是引发了一场“地震”,百姓哭嚎,朝野震动,此时留守京城的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也是现在朝中的主心骨,可朱祁钰本身是一个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人,面对众臣要抄家王振的言辞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而且京城中已有传言瓦喇会攻破京城,众多富豪甚至已经开始打包行李准备南下逃命去了。

此时朝野上下最沉得住气的当属肱骨重臣于谦,也是在这个时候他站出来冷静的分析形势,也替朱祁钰解了围,后来朱祁钰被众人拥护为大明皇帝,可形势并不乐观,颇有临危受命的意味,由于之前于谦的表现,已是景泰帝的朱祁钰对其极为看中,也因为于谦的存在让他逐渐的放下心来。

良臣枉死前留下两句诗,多年后皇帝才意识到被嘲讽,悔恨不迭

而京城早已是传言四起,更要命的是胡人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没过多久便打到了京城城下,此时有人建议将兵力集中于内城死守不出,而于谦却建议说将全部兵力分散于九门之外,只在内城留下些许看守,定能出其不意,朱祁钰采纳了他的建议。

果然,瓦喇兵马料定了汉人会将兵马集中在内城,结果一拥而上进攻内城,恰恰中了于谦的埋伏成了瓮中之鳖,此战瓦喇大败,此后节节败退无奈之下请和并归还了俘虏的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进宫后一直作为“太上皇”被软禁在南门,整整八年时间不得与外界联系,期间朱祁钰在于谦的帮助下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可就在八年后的一天朱祁钰突然一病不起,以石亨为首的几名大臣趁此机会将朱祁镇接出南门复辟,史称“夺门之变”。

良臣枉死前留下两句诗,多年后皇帝才意识到被嘲讽,悔恨不迭

朱祁镇再次当上了久违的皇帝激动不已,石亨等人自然成为了“功臣”,而这一伙人向来嫉妒于谦,便怂恿英宗将其凌迟处死,英宗不忍,奸臣又进言道:“如果不杀了于谦,那陛下以何名目复辟?”,英宗最终答应对方请求,但并未凌迟,只是斩首。

可笑的是几人对于谦等忠臣的严刑拷打根本就没让对方认罪,无奈之下只能安了个迎藩造反的罪名,临行前于谦吟了一首诗,诗末说道:“故我于今归去也,白云堆立笑呵呵”。

良臣枉死前留下两句诗,多年后皇帝才意识到被嘲讽,悔恨不迭

或许英宗并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知道石亨,曹吉祥几名奸臣内斗再到叛乱,看着评判后满城血色的朱祁镇再次想起于谦临死前的那句话,抬头看天,仿佛真看到了对方在云中对他冷蔑的笑,简直是赤裸裸的讽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