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泰山精神

何为泰山精神

泰山精神是以泰山为载体的山岳文化精神,它是在悠久的文化积淀中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季羡林先生曾称赞其为“国之魂魄,民之肝胆”,这又把泰山精神上升到另外一个境界,即中华民族的精神。没错,自从有了人类,泰山就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从远古崇拜到封禅大典,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赋予了泰山无比的荣耀与辉煌,而泰山也已它独有的精神内涵不断影响着整个华夏文明。可以说,泰山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华夏精神的标杆。

何为泰山精神

泰山高大雄伟,气吞山河,拔地通天,七千级盘道逶迤直达岱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禅泰山。汉武帝八登泰山,发出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明太祖朱元璋谓泰山:“泰山根盘齐鲁兮,不知其千百里;泰山高耸入云兮,不知几千万仞”。

何为泰山精神

圣人孔子曾说“登泰山而小天下”,诗圣杜甫也曾感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泰山已其特有的魅力与博大的胸怀,征服了芸芸众生,另外古人所谓“泰山多松亦多石耳”,“松石为骨”是泰山的一大特点。“松柏为百木长”,泰山松柏有着傲视风雪的

倔犟性格,这些都展示出了中华民族一直传承的傲气与傲骨和不辱名节的品质,所以炎黄子孙身上的那股不屈服的人格的形成与泰山息息相关。

何为泰山精神

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诸如“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在泰山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很多人都强调泰山的攀登精神,其实攀登精神的本质不就是培养了人们不怕吃苦、坚忍不拔的品质吗,所以说,在对泰山的一次又一次的攀登当中,我们日益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些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主席在其著名的《为人民服务》一文中作了更为深刻的阐释:“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还有一句常挂在我们嘴边的话“责任重于泰山”,这些都是引用泰山来展示中华儿女的责任感,凸显了泰山人敢于承担责任,愿意承担责任的那种顶天立地的担当精神。最为传神的就是泰山石敢当的传说,泰山石敢当不仅有镇宅辟邪、稳如泰山、时来运转之意,更重要的是它的担当精神对人们的影响和塑造无比深远。

何为泰山精神

“天人合一”是泰山文化的重要标志,其不但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形成了三教合一,和而不同之势,而后又吸纳了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异域教派,充分体现了泰山“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的包容精神。民国邱山宁之《泰山赞》诗,尤为体现这一意旨:“泰山何其雄,万物都包容。泰山何其大,万象都归纳。泰山何尊严,万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都作如是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君子和而不同”这些都是华夏子孙尊奉的至理名言,充分展现了泰山人的包容气概。

何为泰山精神

从古到今,我们一直有太阳崇拜的情结,而泰山最接近东方,也是自西向东的路上最后,最高的一座山,泰山主东,万物初始,发生之地,天地交泰,阴阳交合,山海仰天!而日出也在东方,从海上升起,所以泰山崇拜和太阳崇拜有直接的关系,而登山即登天,所以捧日敬天成为了我们泰山人自古以来的一种坚实的信仰。

何为泰山精神

“泰”又有“安”之意,自古以来泰山更是国家稳定安宁的象征,成为体现“国泰民安”这一民族价值观念的最佳载体。泰山之下所置州府,均循此意而命名为“泰安”,泰山极顶也由此点而得名“太平”。我们对泰山的敬仰最后升华到祈福中华,国泰民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美好祝愿。

何为泰山精神

易经王楷

泰山精神——中华民族之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