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字狱十死无生,唯独此人,乾隆决定放他一马,为啥?

封建社会,怀才不遇的读书人为了某个目标上书朝廷乃是常事。他们有的是出于社会责任心,揭露民间疾苦;有的是卖弄才华,希望获得帝王的赏识。封建帝王们为了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的美名,也默认这些读书人的行为,好的意见予以采纳,粗陋之见一笑而过,不予怪罪。

清朝文字狱十死无生,唯独此人,乾隆决定放他一马,为啥?

中国历史几千年,皇帝与读书人的这种默契也就延续了几千年。可是,到了清朝,特别是乾隆皇帝登基之后,这种默契荡然无存,残酷的文字狱开始流行于世。

清乾隆皇帝登基之初,也曾“广开言路”,每年都有很多千奇百怪的想法被送到皇帝的面前。即便某些想法不合时宜,乾隆也和以前的皇帝一样,一笑而过,并不因言治罪。但是,自乾隆十六年起,乾隆开始一反常态,坚决无法容忍任何民间议政行为。

乾隆对读书人的态度180度大转弯,有人分析是乾隆想打击朋党。因为明朝末年的东林党争致使明朝朝纲败坏,误国误民,所以乾隆坚决反对读书人议论朝政也就可以理解了。

乾隆十六年八月,山西人王肇基向朝廷投献一对联,因涉嫌评论时政被乾隆皇帝处以死刑。从这起事件之后,因献策、献书而获罪的文字狱就连绵不绝。获罪者大多被处以极刑,但是却有一个人幸运的保住了性命,因为他是为了爱情。

清朝文字狱十死无生,唯独此人,乾隆决定放他一马,为啥?

21世纪,有困难可以找警察,18世纪没警察,有困难了该找谁呢?公元1776年,山西临汾冯起炎遇到了大麻烦,此人一番脑洞之后,决定:有困难找皇帝!

冯起炎县学生员,俗称“秀才”,家境贫寒,三十一岁仍未娶妻。但是贫穷并未限制他追求幸福的心灵,有一天他恋爱了,准确的说是他暗恋上了自己三姨母家和五姨母家的两位表妹。这两位表妹一个叫“小女”,一个叫“小凤”,小女年十七岁,小凤年十三岁。此人不但脚踩两条船,还想效仿娥皇女英,将两个表妹都取到家中为妻。

以冯起炎现有的条件,属无钱无房无存款的三无人员,娶一个表妹都千难万难,更不要说娶两个了。冯起炎平日酷爱才子佳人之书,头脑中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闭门苦思各种方法都行不通后,他突然悟了:我可以展露才华,献书给皇帝啊!万一皇帝欣赏我的才华,我不就可以把心中的夙愿向皇帝倾诉,请求皇帝圣旨赐婚,然后两个表妹就都是我的了。

清朝文字狱十死无生,唯独此人,乾隆决定放他一马,为啥?

于是冯起炎就趁乾隆出京恭谒泰陵之时,游走在御道边上,准备将自己书写进献给皇帝。结果,书还没献出去就被御前侍卫抓住,被关进了打大牢。

审讯时,冯起炎如实的交到了自己的动机:“臣三姨母家有女名小女,年十七,可娶,而恨力不足以办此。五姨母家又有一女,名小凤,年十三,虽非必字之年,而已在可字之时。”

他还请求审案官转告皇帝:“若以陛下之力,差干员一人,选快马一匹,克日长驱到临邑,则此事谐矣,则臣之愿毕矣。”如果,真照此办理,冯起炎是得偿所愿,但是乾隆皇帝的面子又该往哪搁。

书呆子不懂规矩,胡说八道,所献之书也并未议论时政,只是一些关于《易》、《寺》解释,这些乾隆都不准备与他计较,但此人居然敢把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当成低贱的媒婆,是可忍孰不可忍,乾隆当即下令有司严肃处理。

清朝文字狱十死无生,唯独此人,乾隆决定放他一马,为啥?

冯起炎这痴心妄想的书呆子是幸运的,虽然此事让乾隆很不爽,但气消了之后,也就成了乾隆生活中难得的可笑之事。乾隆也表现出了难的慈祥和善良,并未取冯起炎性命,只是剃发刺字,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在冰天雪地里终老此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