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西安明德門,隋唐京師長安城的正南門。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始建於隋開皇二年,唐永徽五年重建,是唐長安城的正南門,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構成長安城南北中軸線。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唐末毀於戰火。根據考古發掘,明德門為五門洞;“天子五門道”,明德門和丹鳳門、朱雀門一樣是都城建制的最高等級五門道,是名副其實的“隋唐第一門”!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6月18日08:30

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啟動儀式

將在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

(朱雀大街與明德二路丁字口東南角)舉行

未來,明德門遺址保護展示區

將為我們展示曾經的盛唐輝煌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規劃理念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以明德門遺址保護區為核心,依託隋唐長安城歷史格局形成城市開放空間。

向北重點構架隋大興唐長安城的中軸線

向南以寫意山水的畫卷,傳達走出城門的空間意象以及古人象天法地的自然山水觀;

東西疏通唐城牆遺址公園,展示城門、城牆、城壕三位一體的城防體系;

結合長安城安義坊的內涵,闡釋裡坊形制,講述唐代生活、同時融入當代生活。

本體展示設計結合明德門遺址及相關環境,包括明德門城門、城牆、城壕、門房、橋、朱雀大街、御溝、坊牆、順城道及路溝等,從整體上考慮明德門遺址區環境營造,凸顯其作為隋唐長安城中軸線之正南門的地位和作用,闡釋文化內涵、重塑場所精神、提升城市特色。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城門墩臺本體採取原址覆土覆蓋保護,城臺形制標識、城門異地立面標識展示方式,局部可視性較強的遺蹟部位採取室外玻璃覆罩並模擬展示方式。地面標識明德門五個門道,並將其向北延伸至朱雀大街。門址東側設置明德門遺址保護展示廳,展示明德門數字化復原研究成果及門址演變歷程。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唐長安城平面圖 (圖來自星球研究所)

明德門遺址及其環境的整體展示與合理利用,將充分發揮文物見證歷史、弘揚傳統、傳播價值的獨特功能,也將對城市區域的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環境改善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

它將協調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塑造和傳播遺址獨具特色的場所精神以及價值;另一方面,改變以往遺址與城市割裂的狀態,將文化內涵傳遞和延伸到周圍的城市地塊,城市反哺遺址,找到兩者共同的出路,攜手重塑城市空間形態、激發遺址在當代社會生活中的活力。

讓遺址歷史文化的光輝照進城市、融入生活、傳遞精神、傳承文脈!

IXIAN

坎坷重建之路

中華文明鼎盛期的隋唐王朝,是一個東至朝鮮半島、西至中亞、南達越南的巨大帝國。絲綢之路正是從帝都長安起航,向西綿延至遙遠的羅馬,向東經海路至日本……而這個十公里見方的長安城,不僅標誌著中華文明的巔峰,

更以其開放與大度成為了當時的國際化大都會。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祭祀活動

明德門除了是天子參加祀典的必經之門,在唐朝還是民間為禳除災害經常舉行大規模祭祀的重要場所。隋唐時,民間有若遭遇久雨,則禜祭於國門的傳統("禜"為古代禳除災害之祭)。

作為隋唐兩代國門,明德門遺址見證了長安作為唐代絲綢之路起點的重要地位,也是追溯華夏文明之源、國家記憶的重要載體。明德門開創了中國古代都城城門建制的最高制度,是隋唐長安城中軸對稱佈局的重要體現,

其遺址對於研究唐代城門形制、唐代建築制度、唐代禮儀制度、交通制度等都有重要的價值。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有著如此重要地位的明德門遺址,在1972年被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工作隊發掘之後,卻沒有享受到比他年齡還小的大雁塔一樣的國寶級待遇。

那時,明德門遺址所在地還是一片農田。考古工作者對明德門遺址的那次考古調查,讓整個明德門的輪廓漸漸釐清:城門墩臺平面呈長方形,五個門道,門墩東西長55.5米,南北寬17.5米。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無情的歷史歲月帶走了昔日的盛景,只留下後人立起的碑石。戰火燒燬了明德門的雄偉壯闊,卻燒不斷古城傳承歷史的文脈。在當年的發掘簡報上,考古隊用“其規模相當宏偉,像這樣一門五洞的龐大城門,在過去發掘中尚無先例!”佐證了明德門在唐長安城的特殊地位,而同屬外郭南城門,明德門西邊的安化門及東邊的啟夏門都只有三門洞而已。

就是如此宏偉的明德門,在被髮掘之後,卻被長期擱置,直至1996年明德門遺址作為"隋大興唐長安城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然而,面對城市發展壓力,2000年前後,明德門遺址所在區域發展迅速,形成新的城市建成區——楊家村。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楊家村那裡全是高校,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學生群居,是西安比較大的學生聚集區域,由於這個村子的地裡位置及其優越,在北到體育場,南到小寨的這條長安南路上,隨處可以看到這個村子的房客。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楊家村隸屬於雁塔區長延堡街道辦事處轄區,位於朱雀大街東側,長安南路以西,規劃緯零街兩側,且緊鄰地鐵二號線,交通方便。村域土地總面積161.79畝,總人口1908人,總戶數816戶。因為高校林立,租金便宜,

形成了一個城中村廉租屋經濟體系,吸引了大量的流動人口聚居於此,同時也存在著城中村所特有的一系列問題。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隨著西安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明德門遺址保護的重要性,楊家村嚴重製約了西安的城市化進程以及明德門遺址保護的順利進行,必須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改造。西安市人民政府也已經在2013年發佈了楊家村改造項目拆遷工作的通告。

然而,一直擔負著申遺任務的明德門遺址,卻始終沒有得到政府妥善保護,縱使有好心村民為明德門石碑拉扯出一個簡易保護區,防止別人亂動,但隨著時間推移,在2012年、2013年分別被媒體報道,遺址陷入垃圾堆之中。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在楊家村拆遷方面,因為明德門保護範圍共需20.25公頃,除去楊家村村域之外的佔地面積,仍需要佔用楊家村三分之二用地。楊家村的城中村改造需對全村宅基地實施拆遷和安置工作,總拆遷面積38萬,則該村需建設安置面積168750。但楊家村實際可剩餘規劃建設用地僅為3.35公頃,規劃總建築面積為57759,根本無法滿足安置村民的需要。

因此,楊家村改造與明德門遺址保護在用地問題上的矛盾突出。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自2008年開始,本區域先後經歷了《唐長安城遺址保護管理規劃明德門遺址分冊》、《明德門環境整治工程》、《明德門遺址周邊環境建築高度控制方案》《楊家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方案》等規劃階段,經過長期商議和妥協,楊家村城中村改造項目在楊家村村域用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將第

一、二、三幹休所的部分用地納入到統一改造的範圍內。直至2015年,楊家村的拆遷工作才全面完成;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2016年,明德門遺址保護展示方案經國家文物局原則通過;

2017年,修改後的方案得到了省文物局核准通過。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自發掘到開建,歷經46年,命運多舛的明德門遺址,終於得到這屆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對遺址周邊城中村改造、市政道路建設進行統籌部署,依照國家文物局將明德門遺址區域作為城市文化公園建設的要求,將遺址周邊30畝土地性質調整為文物保護用地,並將此項目列為今年西安市重點城市建設與文物保護項目。

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已啟動,隋唐第一門盛景再現!

昔日城門已破,烽火熄滅,狼煙不在,誰懂它的潦倒,46年曆經滄桑,誰又知它的煎熬。

如今撥得雲開見月明,讓我們一同期待,唐長安城明德門遺址保護工程的成功啟動,帶我們領略盛唐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