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世界衛生組織(WHO)6月18日發佈了新版《國際疾病分類》,“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被列入其中。由於新版《國際疾病分類》把遊戲障礙列為一種成癮性疾病,這意味著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一種精神疾病。

遊戲成癮症狀的判斷如下:無法控制地打電玩(強度、頻率、時長等都要考慮在內),越來越經常地將玩置於其他生活興趣之前,即使有負面後果也不斷增加打電玩的時長。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第四十一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學生群體規模最大,佔比為25.4%。更引人注意的是,孩子們的“觸網”年齡越來越小。有課題組曾在2010年和2017、2018年分別進行兩次採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等成癮行為有加劇趨勢。

很多中小學生的家長都對孩子的“遊戲沉迷”感到苦惱!

為什麼孩子對網絡沒有“免疫力”?

我們無法阻止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不能完全把孩子沉溺遊戲的“罪過”算在日益高大上的網絡科技和電子產品上。但我們也得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會對網絡遊戲沉迷?

1、在現實生活中,尊重和自我實現難以得到滿足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處於成長期的未成年人,對於人際交往的需要十分強烈,而網絡遊戲的虛擬性從某種程度上滿足了孩子交往的需要。在現實中尊重和自我實現越是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陷入網絡遊戲的程度越深。一項調查顯示:在沉迷網絡傾向偏高的未成年學生中,有將近50%的人認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失敗者。一些中小學生表示,在網絡遊戲中,自己可以做老大,有一幫人追隨自己,很有成就感,而在現實的學校裡,自己從來沒有當過班幹部,沒有任何存在感,所以在網絡遊戲中,能夠實現理想和現實的心理平衡,滿足自己在實際生活中缺失的自尊需要。

2、與父母關係不親密,沒有得到足夠的愛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研究表明:親子關係與孩子是否網絡遊戲成癮有密切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能抑制青少年網絡成癮的發展,而且父子關係的效應顯著大於母子關係。親子關係比較好的家長,會利用茶餘飯後的時間主動詢問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耐心聆聽孩子的困惑並提供情感上的幫助,讓孩子被關心和愛護圍繞;而親子關係不好的家庭則不會有過多的互動,一些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更容易受到父母的冷落,“與其跟他生氣,不如置之不理”成為一些家長常用的做法,這樣更會給孩子沉溺網絡遊戲以可乘之機,削弱他們與人交往的動力。

3、家長錯誤“示範”,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實際上,現如今手機不離手的家長也比比皆是,有些家長是把手機作為工作的載體,而另一些家長卻是自己先淪陷在網絡中。孩子的良好習慣都是受大人的薰陶培養起來的,如果在孩子面前,家長經常對著手機哈哈大笑,自然會加重孩子對手機的好奇。一些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不多,大把時間用在了手機上,孩子正處於模仿學習的重要階段,當然會選擇性地“繼承”家長的行為模式。所以,不能一味怪電子產品,而要反思家長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典範作用。一句話:投入更多的親子時間是將孩子從網絡遊戲中拔出來的最有效的辦法。

1、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一方面,在家庭中,父母應該積極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並在溝通中保持開放、民主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被重視、被喜愛的,從而獲得自尊需要的滿足,而不是通過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獲得認可。另一方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親子關係中父親的投入。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對於父親都是依賴的。傳統的中國家庭一直延續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母親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而父親多扮演嚴厲的教育角色,與孩子溝通較少;然而,父親的角色在子女成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父親應該多與孩子交流,改善父子間的溝通方式,增進父子間的信任與愛。

2、關注孩子的社會需要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中小學生沉迷網絡遊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實中的很多需要沒有得到滿足,才轉向網絡遊戲尋求心理支持。有心理學家通過研究證實,一些性格內向、總是逃避現實的人沉迷網絡的幾率更大。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應該儘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活動,例如團體活動,促進學生的人際互動、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改善學生的人際關係,包括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及時對孩子的正確行為予以表揚,提高他們的自尊體驗等。

3、幫助孩子提高網絡素養

遊戲成癮或將正式成為精神疾病,你家孩子也沉迷網絡遊戲嗎?

網絡素養是指個人有效運用網絡的能力及對網絡信息的視聽和辨別能力,其中包括不受網絡遊戲的操縱及矇蔽的能力。家長和教師對於網絡的利弊有更清晰的認識,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網絡遊戲。當然,前提是教育方式正確。如果大人強制性地教導或者限制學生遠離網絡遊戲,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讓孩子有辨別好壞的能力。家長要進行積極的干預,可以試著與孩子一起玩幾款網絡遊戲,發表自己的體驗和看法,並與孩子一起討論網絡遊戲對學齡階段孩子的危害,調整他們對於網絡遊戲內容的理解,從而培養他們辨別網絡好壞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