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譯走路姿勢不佳因強直 早期正確干預可避免骨組織破壞

張嘉譯走路姿勢不佳因強直 早期正確干預可避免骨組織破壞


強直的痛“由下而上”,早期治相對容易控制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風溼與關節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風溼病專家何羿婷教授指出,強直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中軸關節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有較強的致殘性。其發病率為0.32%-0.38%,多發於10-40歲人群,男女比例為(5-10):1。

強直的常見臨床症狀就是痛!包括腰腿痛或不適,以下腰部明顯,休息後不緩解,活動後能改善,症狀時間多於3個月;夜間或晨起疼痛明顯且晨起關節僵硬。主要病理表現包括肌腱端炎、滑膜炎,炎症、異位骨化與骨破壞同時存在,患者最後因為全脊柱的融合而致殘。病人脊柱關節呈‘竹節樣’改變,走路好像鴨步。

“一般來說,病人中軸關節的侵犯‘由下而上’,從骶髂關節(骨盆的一部分)開始,往上到腰椎、胸椎、頸椎,也有一開始就侵犯頸椎或胸椎的。”何羿婷指出,強直的臨床表現主要是中軸關節(骶髂、腰椎、胸椎、頸椎)、周圍關節(膝、踝、肩等大關節)、關節外(眼睛、心血管系統、腎臟)表現。

她從張嘉譯的表現猜測,其病變已侵犯到頸椎。

張嘉譯走路姿勢不佳因強直 早期正確干預可避免骨組織破壞


中醫認為,強直的內因是腎督虧虛,外因是風寒溼邪。辨證分型為腎虛督寒證、督寒標熱證、痺阻肢節證、肝失疏養證、督寒脾溼證和腎督痰瘀證6型。“病人多為虛寒體質,6型中以腎虛督寒證最常見,需要補腎強督。”

除了補腎強督治僂湯等系列代表的方劑外,還可以進行督灸。督灸通過在督脈的脊柱段上“隔藥發泡灸”的中醫外治法,減少炎性損傷、降低骨破壞指標、改善脊柱畸形,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張嘉譯走路姿勢不佳因強直 早期正確干預可避免骨組織破壞


相關內容:

  • 強直患者能不能生孩子?

周杰倫與昆凌已生育一男一女兩個孩子,這讓人關心的是,強直患者會否將疾病遺傳給孩子?

他建議,一旦出現炎性腰背痛,且有慢性背痛持續超過3個月、背部疼痛是逐漸產生的、運動後可緩解背痛但休息後未好轉、夜間會持續疼痛或在夜間醒來的特點,或髖關節病變導致的活動受限、功能障礙,就要儘早到風溼科檢查到底是否強直性脊柱炎。

張嘉譯走路姿勢不佳因強直 早期正確干預可避免骨組織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