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和華為都是大公司,都做研發,但是他們的研發投入差距真大!

1944年任正非出生,1987年創立華為,時年43歲。

1944年柳傳志出生,1984年創立聯想,時年40歲。

可以說柳傳志與任正非的起步時間點基本一致,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聯想和華為之間的差距卻越來越大,在加上最近聯想發生的一些事情,人們對於聯想的實力產生了質疑。

3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任正非依舊主導著華為的業務戰略,而柳傳志已經轉向了聯想控股,公司的所有大權基本都交給了楊元慶。

聯想和華為都是大公司,都做研發,但是他們的研發投入差距真大!

那麼華為和聯想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呢?下面我們通過兩份數據來詳細瞭解下。

研發投入上華為是聯想的好幾倍,2013年聯想研發投入46億,而華為居然達到了316億,到了2017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了897億,每年都在增加,聯想則出現了下滑,2017年聯想研發投入95億,這是聯想從創立以來研發投入最多的一次。

聯想和華為都是大公司,都做研發,但是他們的研發投入差距真大!

銷售收入方面,從2015年開始,聯想掉隊,華為徹底反超並拉大優勢,2007年之前華為的營收低於聯想,2012年之後華為實現反超,並在2015年徹底反超聯想,全年營收比聯想多了大概1000億。

淨利潤方面,華為始終佔據優勢,2008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華為收入較往年出現下滑,但之後幾年華為營收增幅較大,聯想則是在2008年、2015年、2017年出現虧損。

聯想和華為都是大公司,都做研發,但是他們的研發投入差距真大!

聯想有沒有核心技術?當然有,但相對於華為,聯想更注重渠道創新,以目前來看PC始終是不可獲取的工具,但這些年傳統PC創新緩慢,不僅僅是聯想,惠普、戴爾也是如此,手機廠商採用做手機的思路來做PC,移動優先的策略可以更好實現用戶在生活、工作場景下的切換,為手機和PC間的無縫切換提供了可能,這一點在華為、小米推出的筆記本都能有所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