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誤以為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殺他上位,差點宰了張學良

郭松齡反張作霖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軍閥內部派系傾軋的結果。

張作霖誤以為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殺他上位,差點宰了張學良

軍閥的特點,在於張作霖麾下有很多內部派系。

一來,這是軍閥團體的必然,他們本來就是各種小團體組成的聯盟;二來,這是張作霖的目的,部下分為幾個團體互相鬥爭,就無法聯合反對他。

張作霖的老兄弟形成老派,把持了當時軍政主要力量。

新派也有一定實權,但主要的權力把持在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手中(主要是日本士官學校出身)。楊宇霆是張作霖的愛將,也是智囊,是可以壓倒老派的權臣。

郭松齡一派叫做保定派,主要是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的。

張作霖誤以為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殺他上位,差點宰了張學良


本來保定派沒什麼實力,但因張學良對郭松齡比較賞識,才有所復甦。

保定派的成員多為東北軍中師長、旅長之流。雖不算很高的軍銜,仍然有一定的軍權。

其實,因楊宇霆的士官派比較囂張,以張作霖為靠山,連張學良也不被放在眼裡。

張學良為了扶持自己的力量,選擇了不受寵的在野派郭松齡作為大將。

但是,郭松齡也不是善類,利用張學良的支持開始和楊宇霆甚至老帥們爭權奪利。

因為楊宇霆有張作霖的支持,所以郭松齡鬥不過他。

本來在張學良的遊說下,張作霖同意讓郭松齡去當安徽督軍,但在楊宇霆破壞下任命失敗。

郭松齡極為惱怒,曾經對張學良這麼說:“東北的事都叫楊宇霆這幫人弄壞了,安徽、江蘇失敗,斷送了3個師的兵力,現在楊宇霆又纏著老帥,給他們去打地盤子,這個炮頭我不再充當了。要把東北事情辦好,只有把楊宇霆這幫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趕走,請少帥來當家。”

但張學良沒有能力左右張作霖,更不能換掉楊宇霆。

這邊,楊宇霆發現郭松齡處處和他作對,就盡全力排擠他,試圖奪取他的軍權,甚至派人暗殺他。

到了這種地步,郭松齡只有兩個選擇,第一隱退,離開東北軍,幾十年的心血就這樣白費了;第二乾脆興兵造反,自立為王。

張作霖誤以為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殺他上位,差點宰了張學良

郭松齡選擇了第二,和馮玉祥勾結,準備搞垮張作霖和他的主子張學良。

馮玉祥許諾,一旦推翻了張作霖,東北三省地盤交給郭松齡。

於是,郭松齡突然倒戈,率領部下7萬大軍奇襲張作霖。

郭松齡本事是有的,無論指揮還是練兵都是第一流的,對東北軍的一切瞭如指掌。

在郭松齡起兵後,聯合東北軍軍長李景林,趁虛而入,勢如破竹。郭軍順利從河北殺入山海關,擊破錦州,距離瀋陽只有近在咫尺。

因東北軍都知道郭松齡厲害,此時軍隊時期低落,已經無心作戰。

同時,由於郭松齡是趁虛而入,張作霖措手不及,只能調動張作相的第五方面軍5萬多人去對付郭松齡的7萬大軍。

按照當時的局勢來看,張作霖的大本營瀋陽肯定是守不住了。

那麼,張作霖只能退守黑龍江。

但黑龍江當時開發比較差,又被蘇聯控制著中東鐵路,恐怕退到那裡也擋不住郭松齡的追擊。

由此,張作霖情緒大變。

1925年12月5日,錦州失守的消息傳到奉天后,張作霖大失常態,“當即命令內眷收拾細軟轉移,府內上下手忙腳亂。10時檢點就緒,即以電車27輛,往返輸送(傢俬)南滿貨棧。然後令副官購入汽油10余車及引火木柴等,佈滿樓房前後,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況緊急,準備逃跑時付之一炬”。據目擊者回憶,在得知郭軍進入錦州後,張作霖“整天躺在小炕上抽大煙,他抽一會兒煙,又起來在屋裡來回走動,口口聲聲罵小六子混蛋,罵一陣子又回到炕上去抽大煙。”

張作霖誤以為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殺他上位,差點宰了張學良


但就在這個時候,忠貞不二馮玉祥又玩花樣。

他先是奇襲打跑了盟友、直隸督辦軍閥李景林,試圖控制直隸省。

這還不夠,他順勢佔領了熱河省,等於是抄了郭松齡的後路,失去了後勤補給來源。

張作霖誤以為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殺他上位,差點宰了張學良

盟友不可靠,列強也來搞事。

日本和張作霖達成了協定,以出賣東北的主權為代價支援。關東軍隨即出動空軍轟炸,並且讓守備隊阻擊郭松齡。同時,支援黑龍江的東北軍趕到瀋陽,東北軍也增加到7萬多人。

在這種情況下,郭松齡外無救兵和糧草,正面又有張作霖尤其是日軍的阻攔。

郭軍人心散亂,士氣低落,很快崩潰,將領紛紛倒戈。

於是,郭松齡戰敗,夫妻兩人雙雙被殺死。

郭松齡反張作霖,不過是軍閥內訌而已,他和張作霖沒有誰是什麼正義的一方,都不是什麼好人。

郭松齡這一手,差點玩死了張學良。

在郭松齡叛變初期,張作霖誤以為是張學良要學李世民,想要殺他上位,對兒子破口大罵。張學良差點就被他爸宰了,不過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