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表手下有很多人才,但刘表却不能用?

应天意1

因为刘表和后来的刘备有本质上的不同,这好比一家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的大型公司,刘表是上面空降的名誉领导,而刘备是带资进组的投资人之一。

我们来了解刘表其人。

匹马入荆州

刘表是汉景帝之子,西汉鲁恭王之后,和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可以说属于同一支。不过和有一百多个儿子的中山靖王之后比起来,刘表的地位可就高多了。

但因为是“八顾”之一,早年被卷入东汉末年著名的党锢中,只得逃亡以躲避追捕。直到解除党禁后,才被征辟为何进的掾属。

初平元年,因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刘表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但此时的荆州可不是好地方,刺史刚刚被杀,宗贼横行,又有袁术屯兵鲁阳致使道路阻断。

在困局中,刘表竟然表现出了惊人的智慧和胆略。他单身匹马到宜城,会见荆州大族蒯、蔡的代表蒯越和蔡瑁,并获得荆州主要大族的支持。

有了荆州实力派的支持后,刘表诱杀宗贼首领十五人,尽获其众,又派蒯越、庞季劝降了江夏、襄阳陈坐。一系列手段,使得刘表威名广传荆州,各地伪官皆解印而逃,江南遂平。

守土之犬

刘表在荆州大族的支持下,终于坐稳了刺史之位,但并不表示荆州无患矣。

袁术领地和荆州相接,因此虎视眈眈,刘表于是联合与袁术不和的袁绍。但这也惹怒了袁术,于是派遣孙坚打败了刘表,并围困襄阳。恰逢刘表部将黄祖来援,孙坚中流矢而死,余众退走,但这也为日后与东吴结下死仇。

建安元年,骠骑将军张济自关中走南阳,因缺粮草攻击穰城,却中流矢而死(刘表也许有流矢光环……)。刘表收纳张济的兵马。

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叛刘表,刘表派兵围攻,灭张羡,并趁机开疆拓土,南接五领,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直到这时荆州算是彻彻底底的平定了,之后刘表整治地方治安,广纳士人,建立学校,荆州一片欣欣向荣。

可见刘表守土有能,兵马精良,粮草足备之后,若有良机,当可以图谋中原,但是刘表却目光短浅,只图自保。

官渡之战时,盟友袁绍向刘表求助时,刘表虽表面答应,却做壁上观。从事中郎南阳韩嵩、别驾刘先对刘表说:“现在天下两雄相争,将军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如果要有所作为,就要乘这个时机。不然的话,就选择一个支持,你现在两头观望,只会使两边都怨恨你。曹操善于用兵,麾下能臣大将多,一定能打败袁绍,要不就直接带整个荆州投降曹操。”

蒯越也这样劝说刘表,刘表却犹豫不决,反而派韩嵩去见曹操,看看虚实。韩嵩说:“我看曹操有取天下之志,如果您想归附我可以去。如果你有犹豫,我到曹操那,一定会被授予官职,就成为汉朝的臣子了,而不是您的官吏。到时候我肯定为那边讲话,不再为你效死。你好好想想吧!”刘表以为是他害怕,于是依然强迫韩嵩出使。

韩嵩到许昌后果然被任命为侍中、零陵太守,回来后称赞曹操之德,劝刘表投降,刘表非常生气,以为韩嵩有贰心,要杀他。因为妻子蔡氏的劝诫,才没有杀他,只是囚禁起来。

刘表的表现如此的首鼠两端,患得患失,自然使得属下很多人才离心离德,不能为刘表所用。

暮年志衰

至刘表晚年,优柔寡断的性格愈发明显,再也没有当年匹马入荆州时的锐气。其根基本就是依靠荆州大族,在晚年更是逐渐被架空,致使大族把持政务人事,而普通士人将领难有出头之地。

刘表长子刘琦,原先因为很像刘表而得到宠爱。但是因为刘琮娶了刘表后妻蔡夫人的侄女为妻,导致蔡夫人爱屋及乌,偏爱刘琮。这里和演义中不同,蔡夫人虽然是刘表续弦,但刘琮并非其所生,且已成年,只是因娶蔡夫人侄女而受到喜爱。

依靠刘表的宠幸,蔡夫人和弟弟蔡瑁及外甥张允每日在刘表面前诋毁刘琦,导致刘表开始宠爱刘琮而疏远刘琦。

父子尚且如此,外人在刘表面前又如何立足?

这时候,随着袁绍兵败,刘备来投刘表,刘表非常高兴的接纳了刘备。但是早年就没有争霸之志的刘表,晚年更是苟且而安,仅仅新野小城就把刘备打发了,却置之不用。

但刘备的到来,却搅动了这一摊死水。

刘备到来前,荆州实际分成两派,一派是以蒯、黄、蔡等为代表的大族,因为支持刘表有功,牢牢的掌控的军政重要机关。但是他们对刘表没有多少忠诚,只是维持自己利益的代表而已,如果刘表有意进取,他们为了更大利益自然支持。但是随着刘表表现出来的胸无大志,他们对刘表越来越不满,而快速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成为了他们更青睐的绩优股。

另一派比较年轻,来自中小家族,或外来士子,他们受到当地大族的排挤,在荆州很难获得更高的发展。他们并非没有被刘表任用,但是更多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职位,同样非常不满。刘备即是和刘表一样的汉室之胄,同时拥有自己的班底和军队,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团队被荆州大族过多渗入而遭到架空。因此刘备更倾向于提拔有能力,但是没有太多根基的荆州中下层官员和更锐意进取的年轻人。更主要的是刘备白手起家,屡败屡战的精神,表现出了其所含的大志。成为了更爱冒险,愿意投机的年轻人眼中的潜力股。

最终,曹操南下,裹挟刘琮投降的也正是这些荆州大族,而跟随刘备的基本是荆州的中小官吏,或者年轻一代。


Rick潘维镛

想当年,单骑入荆州。游走于董卓代表的朝廷,和袁术代表的当地实权派之间,冒着原荆州刺史王叡(被孙坚所杀)的风险,匿名单马入宜城,结交当地豪族蒯家、蔡家、庞家,姻亲联盟,得蒯良兄弟相助,诱杀宗贼十五人;劝降张虎、陈生登,得襄阳;其余伪职望风逃遁,遂得南阳郡外荆州七郡!


(老版三国的刘表形象)

关东州郡起兵讨董,刘表置身事外。命黄祖偷袭并杀孙坚,断袁术粮道,袁术遂退出南阳,因而荆州八郡尽归刘表!

至此,刘表昏聩么?没能力吗?显然不是。然则能文能武,堂堂“八俊”之一也!

论功绩刘表绝对不俗。刘表治理荆州期间,一方面打击地方不稳定因素,一方面开经立学,安抚北方涌入的大量士族,给他们土地,让他们休养生息,参与政治。他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将荆州变成一个乱世中的世外桃源。他接纳刘备,让刘备在自己的北面铸成一道抗曹的防线。

他的做法和后世的陈炯明、卢永祥的所谓“联省自治”很像!不涉及荆州利益 ,不轻言刀兵,别人怎样,与我无关。


(新版三国的刘表形象)

但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在乱世之中,谁都不能幸免刀兵。当袁绍和曹操死磕的时候,他带甲十万,却按兵不动;当张绣和曹操死磕的时候,他带甲十万,却按兵不动的;让刘备、吕布在徐州和曹操死磕的时候 ,他带甲十万,却按兵不动。

随着年纪的上升,刘表就更趋于保守。保住荆州这一亩三分地,是刘表最大的心愿,而逐鹿中原这种事情,谁爱干谁干,与我无关!

树欲静而风不止!荆州聚集了大量北方的避难士族。他们被蒯、蔡二家压制着。

如题主所讲的诸葛亮、黄忠等有着天下志向和征伐疆场热血的人才们,希望在乱世找到自己价值的人才们只能偏安一隅,所谓是龙得盘着,是虎得窝着。就像当年太史慈、甘宁等人最后都投奔了小霸王孙策。

这就是为什么刘备到了荆州后,那么快能得人心的缘故。


(大耳贼刘备)

也是为什么刘备后来能不费刀兵,就可以取得荆南四郡的原因。因为在很多能人的眼里,刘备是一个有图霸天下志愿的雄主,跟着他有前途。

而刘表空守荆州那么好的资源,却不能进据一步,眼看着曹操的地盘一天天坐大,就打过来了。而自己却因为宠爱幼子,让荆州分裂,最终幼子不战而降。荆州最终易主他人!

文/炒米视角


炒米视角

从三国演义来看,刘表后期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自然很难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荆州刺史刘表,作为刘氏后人,有心思偏安一隅,却没有大的志向,中原混战,刘表坐拥荆襄九郡无所事事,不能进取中原、维护汉家朝廷,对内不能有效约束部下,权力被逐步架空。

这样的一方之主,也就没有发现才能的眼睛,人才也不会跟着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荆襄九郡虽然有很多人才,但是却没有得到刘表的重用。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津城沐雨

刘表手下的甘宁、黄忠、魏延、文聘以及众多文人,都不受刘表重用。首先,这是刘表、黄祖等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刘表刚去荆州,稳定政局的手段非常狠辣,让人一度认为刘表是个狠手。但是稳定荆州之后,刘表再不重视军事。鲁肃、诸葛瑾离开荆州的原因就是,荆州只重名门大族,不重视真正的人才。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断定,刘表守不住荆州。刘表尚清谈,结交名流,但在乱世中不尚武功,别说甘宁这样的外来户,就连魏延、黄忠、文聘这样的本地将领,在刘表手下都被埋没。刘表、黄祖对荆州的军事实力还很自信。


九州历史

刘表是名士,是“八骏之一”八骏,刘表 张隐、薛郁、王访、宣靖、公褚〔绪〕恭、刘祗、田林。当时刘表去荆州是单枪匹马,他这样做让很多人觉得动容,让很多人投靠他。甘宁,魏延,黄忠都是本土的寒门。他觉得自己是名士,又是八骏之一。总是摆架子,瞧不起哪些寒门,他瞧不起哪些社会地位低有真本事的人。他明知道他们是虎将不敢用也不去用。如果一个公司员工比懂得都多,会的多能力大,那么这个经理绝对不会重用这个员工,老板知道了他的经理位置就不保了!


今天要努力966

这个问题首先要看你对人才怎么理解,人才一般是老板或比自己级别高给下属的评价,说刘表手下有很多人才却不能用,这个要看刘表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人才能在刘表那里被称为人才,比如一个饭店要招一个厨师来一个唱歌非常好的你感觉餐馆老板会用吗?同时一个人要在行业被认为是人才老板也很重要,你跟一个行业老大干几年那你在这个行业就有无形的资历,你跟一个行业老末干几年你还是一文不名,人才和老板是相互的一个好的人才跟一个差老板,一个好老板得了一个没用的人才都不会再社会上有所认同,只有好的老板得到了好的人才才会在社会上有所成就,再看问题刘表不能用人才这是刘表的问题应为他本就没什么大理想只是保住自己的地盘,如果把问题中的几个人为他所用也干不出什么大名堂,但给刘备、曹操、孙权任何一个人就会大方光彩。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所以感觉自己在那方面是人才的一定要找个好老板


闲人读史

因为他只求偏安,无进取之心,人才无用武之地,不愿意投效,或投效而不愿出力;多疑,重女子,纵容外戚当权,表面重仁义,实则重色轻仁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