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一直以来,很多车主抱怨充电难。在城区,充电桩数量少,排队等待加上充电时间长让车主们备感无奈,更让车主们闹心的是,有些充电桩存在不兼容的现象,等待两小时轮到自己充电了,然而自己的车无论如何充不上电。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充电问题导致不少消费者患上里程焦虑症。不敢驾车去偏远地方;因在高速公路的休息区才能充上电,长途旅行不敢走二级公路。有的车主甚至还因此患上强迫症,只要驾车就会不时地看还能走多少公里,哪怕刚充电不久。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也因此,不少企业在探索不同的充电模式,比如换电模式。换电模式可以让电动汽车在3~5分钟后“满血复活”,即使在偏远地方,移动换电车也能伸出救援之手,解决消费者长途旅行的后顾之忧。换电模式切中了电动汽车的痛点,不少汽车企业纷纷把目光瞄向换电模式,但换电模式真能打通新能源汽车的“任督二脉”吗?这一模式又有哪些局限?

不少车企把目光瞄向换电模式

换电模式最早的推广者是以色列电动汽车生产商Better Place,其后来也将这一模式引入中国市场,在广州建设了首座换电站,也由此,这一模式引起国内汽车行业广泛关注。

目前,Better Place已经破产,但换电模式仍然被部分汽车企业看好,力帆汽车即是其中之一。5月6日,力帆股份披露定增预案,公司拟募集总额不超过24.8亿元的资金,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换电站是此次募资的主要目标之一,“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放项目”是募资的主要建设项目,力帆股份将以“能源站”为核心,推进换电模式的发展,从而打造完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龙头企业之一,北汽新能源也看好换电模式。去年11月,北汽新能源发布了“擎天柱计划”。“到2022年,‘擎天柱计划’预计将投资1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000座光储换电站,累计投放换电车辆50万辆,梯次储能电池利用超过5GWh。” 北汽新能源原副总经理张勇曾说。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按照北汽新能源的规划,“擎天柱计划”将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 第一阶段(2016年~2017年),由北汽新能源、奥动新能源、出租车公司三方联合共建换电站,初步组建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组建以光储能换电站为中心的城市级能源互联网,建成换电站100座,运营车辆超过4000辆,实现梯次储能电池综合利用100MWh(10万度电).

● 第二阶段(2018年~2020年),在北京、厦门、广州、深圳、兰州、西安、昆明、郑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组建以光储能换电站为中心的区域级能源互联网,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辆,梯次储能电池综合利用1GWh(100万度电)。

● 第三阶段(2021年~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及重点城乡区域,组建以光储能换电站为中心的全国范围能源互联网,建成光储换电站3000座,运营车辆50万辆,梯次储能电池利用5GWh。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不仅老牌汽车企业热衷换电模式,新造车势力也同样对此青睐有加。蔚来汽车在ES8上市时也宣布将采用换电模式。在发布会现场,蔚来汽车演示了其换电模式。用户只需要把车停在蔚来换电站外,车辆会自动倒入换电工位,换电站可以在3分钟内自动完成电池更换工作。蔚来汽车计划以3公里为服务半径,在各大城市部署自动换电站。届时,消费者换电所需的时间甚至短于加油时间;全球知名企业特斯拉也曾涉足换电模式,换电时间只需93秒。

换电模式优势明显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在方建华看来,换电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

首先,对于营运车辆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现有的电动出租车普遍需要中途补电才能满足全天的行驶里程要求,如果采用充电模式,大约花费一个小时,这也意味着司机们的一部分有效工作时间被浪费了。另外,以往电动出租车司机担心寒冷季节电动汽车掉电太快,即使冬季也不敢开空调。换电模式可以弥补上述缺陷,不仅可以解除司机的里程焦虑,也可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其次,从电力系统来看,我国电力供应存在明显的波峰波谷现象,晚间有大量的电力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利用,换电模式正好起到削峰填谷作用。方建华说:“营运车辆换下来的电池可以夜间充电,不在白天与工厂、企业争夺电力资源。随着换电车辆数量增多,夜间充电起到的削峰填谷作用会越来越明显,有利于我国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

第三,把换下来的电池进行集中管理,也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增加其全生命周期价值。方建华说:“相对来说,慢充比快充更能延长电池的寿命,换下来的电池可以在夜间使用慢充,对于用户来说也可以节省不少成本。”

对于方建华提到的这些优势,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张青平表示赞同,不仅于此,张青平还指出,换电模式有利于电池回收。“在换电模式下,电池可以集中管理,这样就便于详细记录电池的使用情况,集中回收电池的工作也就更容易进行。”他说。

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一直以来,传统汽车的电池回收工作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每年更换的电池本应送到专门的回收机构进行处理,但长期以来,正规的回收企业却“吃不饱”,这些报废电池都流入了不正规渠道。换电模式的集中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让回收工作变得相对容易。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私人市场难以推广

优势明显,局限性也很突出。

此前,特斯拉曾想把换电模式应用在Model系列车型上,但后来却放弃了,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解释放弃的原因时说,用户更倾向于充电方式,换电模式的推广价值不是很大。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一直以来,传统汽车用户习惯了在城区加油,而目前的换电站一般在郊区,受传统思维影响较大的消费者很难接受这一改变。换电站转向城区是否可行?在张青平看来,换电站需要的土地面积不是很大,即使如此,各大城市也很难找到地方建设换电站。另外,换电站具有充电功能,这就要求换电站所在的区域进行电力扩容,这项工程涉及到区域的电力系统改造,投资比较大,难度也非常大。

最为重要的是,电池技术不定型严重制约换电模式发展。我国各大电池企业分别采用圆柱、方型、软包电池,这些电池的特性差别较大,使得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不能随便更换电池。目前,我国已统一动力电池的外形尺寸,其他方面的统一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换电模式无安全隐患

从电动汽车诞生以来,安全性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同样,不少人也担心换电模式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有专家指出,换电模式下,电池与车体的连接并不牢靠,尤其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容易造成电池与车体之间出现缝隙,从而产生虚接,造成电池与车体在频繁摩擦中产生电火花。

针对这一问题,张青平明确表示,换电模式安全有保障。“北汽新能源早就研发出高压插接技术,并且申请了专利。在推广换电模式之前进行了5000多次插接验证,没有发生任何安全问题。”他举例称,北汽新能源数年前在厦门投放了100辆换电出租车,有的车辆已行驶40万公里,这么多年换了无数次电池,没有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张青平说:“换电模式的优缺点都很明显,就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状况来说,比较适合在营运车辆上推广。”不过,满足私人用户出行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换电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走访发现:充电出租车司机想开换电车

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换电能打通新能源汽车任督二脉?

在景师傅看来,在运营过程中,换电出租车与传统燃油车并无太大区别,只是在下雨时路面出现积水的情况下,不要让积水漫过底盘就可以。另外,他们也不用太担心电量消耗太快的问题,即使寒冷的冬天他们也可以放心地开启空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