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1946月6月26日,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刘善本上尉及其机组人员驾驶一架美制B—24重型轰炸机飞到延安,宣告起义。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1946年6月26日驾机起义飞抵延安

刘善本,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昌乐县农村。先后任延安总部航空教员、东北老航校副校长、第一航空学校校长、空军学院领航系主任、华东空军混成四旅副旅长、航空某师师长、空军军训部副部长、空军学院副教育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毛主席亲自提名晋升少将军衔。1968年3月10日受迫害去世,终年53岁。

空怀报国之志而无用武之地

刘善本同志是山东省昌乐县人。1935年,20岁的刘善本高中毕业后就怀着“航空救国”的热忱投笔从戎。考入了国民党的笕桥航空学校。他以优良的成绩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国民党空军第八大队当飞行员。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队中,空军被称为“天之骄子”,飞行员的生活是很优裕的。刘善本又素以学习成绩优异、飞行技术超群而负盛名,在一般人眼里,他更是“仕途”坦荡、令人羡慕的佼佼者。

国民党空军在抗日战争前期,也曾奋起杀敌,为民族解放作出过贡献与壮烈的牺牲。但由于受蒋介石推行的消极抗战政策的制约,第八大队在1941年撤至河西走廊、兰州一线后,便再没有飞向抗日前线。这使刘善本产生了空怀报国之志而无用武之地的怅惘心情。这期间,他见到了去过延安的妹妹刘端兰。刘端兰对他讲述了她在延安的一些见闻,并谈到了在共产党一片真诚抗日的感召之下,许多热血青年奔向延安,寻求真理的动人场景。这次交谈给了刘善本深切的感染,他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并从心底里佩服共产党的所作所为。其后,他和密友李鑫森等打算去找当时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探寻抗日救国的新道路,但终未能如愿。

1943年秋,刘善本所在八大队被派往美国,学习驾驶和维护B—24型轰炸机。1945年春学成后,该大队驾驶27架B—24轰炸机欲取道巴基斯坦回国。当时,抗日战争已露出胜利的曙光。刘善本一心要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但他又一次失望了——机群飞至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后,突然被告之“就地待命”。而且一“待”就是6个多月,直到日本投降后才启程回国。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1944年作为首批B-24飞行员在美受训

当时湖南一带水涝成灾,成千上万灾民被洪水围困,急盼空援。而刘善本接受的一道道命令,一次又一次地驾机出动,却是去赶运部队军用物资,准备内战以消灭共产党,而置坐以待毙的灾民于不顾。

面对此情此景,刘善本悲愤至极。他决心以实际行动来与这种黑暗腐朽的统治抗争:一旦有时机,便投奔延安。

惊险机智的起义过程

国民党飞行员优厚的待遇没有拴住刘善本的一颗爱国救国之心。他觉得,人生在世总不能为着多挣几个钱打转,而应该顺应进步潮流,多为人民做些好事。

他是在一次担任机长由成都飞往昆明单机执行空运任务时果敢采取行动的。事前几天,他私下做了精心准备。起飞时,机组其他4名成员还根本不知他心中的底牌,而因公务搭乘此机的国民党空军通讯学校实习工厂的副厂长和通校毕业生等6人,自然更是被蒙在鼓中。无疑,他的起义计划是担着极大风险的,稍有失误便会流产。

起飞后不久,他就离开正驾驶位置独自去了后舱。进到舱内,他以威严的语调对那6个乘客宣布:“本机组5位同事为反对内战一致决定飞往延安。到达目的地后,诸位或走或留,悉听尊便,安全由本人负责。现在请务必老实坐着,不得擅离一步,否则,休怪本机组的手枪对诸位不客气!”说完,他以锐利的目光扫视一遍这些潜在的对手,只见那6人面色如土,纷纷垂首,无言以对,显见精神已被慑服。于是,刘善本又急奔前舱以略显慌张的神色对其他机组人员说道:“糟糕!后舱那6个乘客都是共党分子,我刚才去了一趟,他们当即拨出手枪将我扣下,并搬出手榴弹胁迫我飞往延安。眼下他们正等我回话,若3分钟之内不予答复或予以拒绝,势必机毁人亡!”

机组人员听了这番话都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最后还是平素与刘善本私交不错的副驾驶张受益先开了口:“事情既然已到这步田地,那就一切请刘兄定夺。依愚见,为诸位弟兄性命计,管他的,去就去,反正延安也不是外国地方。”刘善本见事态不出预料,当即顺水推舟,以答应要求为名又一人去了后舱。返回时,他将隔门锁死,拿出了事前准备好的由成都飞延安的航行图。当他重新坐到正驾驶的位置上时,深深地吁了一口气,语义双关地对机组人员说道:“现在只能按共产党给的这份航行图飞了。”

飞机开始做180度转弯,那一瞬间成了刘善本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转折点。兴奋之余,他或许并未意识到,他选择的这一新航向为其后的岁月里数十架国民党飞机飞向光明,开通了一条具有导航意义的天河。

在刘善本与机组人员的通力合作下,他们驾驶飞机,克服气候恶劣、联络不通、地标生疏、跑道短窄等困难,终于在延安安全着陆,开创了国民党空军驾机起义的先例。

他曾风趣地说:“我投奔延安的经历可以作为一篇惊险小说的素材呢!”

不断飞向光明和进步

刘善本到延安后,6月29日就受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当他提出要尽快向国民党官兵发表广播讲话时,毛泽东主席曾亲自劝慰他先不要着急,还是待党组织把他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妻室儿女妥善安置之后,再对外发消息。这种悉心周到的关怀与体贴,使他感触很深。及至7月9日,当刘善本家眷的安全已有了保障后,他的广播讲话才由延安电台播出。8月14日,他以“这里的人情充满了温暖”为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表达了他决心同党和人民一道战胜困难、迎接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1946年毛主席和刘善本(左)在延安机场合影

3年后,上海解放,刘善本终于和妻子儿女团圆。当他得知我党在上海的不少地下工作者,如廖承志、夏衍等同志,还有因击毙反动军阀孙传芳而名噪一时的女英雄施剑翘等,都曾在危险困难的时刻关照过他的家眷时,感慨地说:国民党的喉舌一贯把共产党说成是毫无人性的魔鬼,事实恰恰相反,就以共产党对我一家如此仁至义尽而言,结论已是不言自明了。

刘善本的起义,发生在那样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已经远不再是单纯个人的行为了。正如当时一位诗人所写的:“这是一声响亮的信号”,它宣告“人民不朽,正义不朽,在黎明的号角里,一切魔怪都要退掉!”它极大地鼓舞了正在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斗的各解放区军民,也促使国民党军队中具有爱国之心的广大官兵重新思考和选择自己的道路。

在他的影响下,国民党空军先后有100余人驾驶42架飞机起义。周恩来总理多次称,“刘善本同志是国民党空军起义的带头人”。

时隔三十多年,一位1948年驾机起义的同志。回忆往事,仍十分动情地指出:“刘善本同志是我们这些从国民党空军中起义过来的人所景仰的先驱,是一面正义者的旗帜。他引导了我们不少的爱国志士飞向人民的怀抱,走上了不平坦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

1946年9月22日, 毛泽东主席在其办公室接见了刘善本,让他到东北筹建第一所航空学校,并与他合影留念。1946年9月,他赴东北参加创办全国第一所航空学校(老航校)的工作,被任命为副校长。1949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刘善本同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刘善本(右一)与东北老航校领导在一起。

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中,刘善本、邢海帆、杨培光、阎磊、谭汉洲以及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赵大海等起义同志和我们党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行员驾驶着战鹰,威武雄壮地列阵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开国大典那天,刘善本驾驶战机,组成编队,在空中接受检阅。

“色彩”丰富的空军少将

刘善本同志不但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勤于动脑,刻苦钻研飞行理论,解决部队在作战训练中出现的新问题。他在五六十年代提出的许多理论观点和意见,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1956年为空十师获得“飞行安全红旗师”称号奠定基础。

刘善本同志既有那种一往无前、坚毅果敢的军人气质,又富有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学者风度。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他又是“色彩”丰富的——豪爽、热情、诙谐,有着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凡是和他共过事,或者仅仅见过一面的人,几乎都会为他那种热情健谈而又谦逊厚道、见多识广而又平易近人的风度所深深吸引,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解放后,刘善本同志先后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经常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开会,共商国家大事。会间闲暇,党和国家领导人常常找到刘善本同志,询问他生活工作情况,回忆当年在延安共同生活时那些富有情趣的交往。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刘善本(后排右一)参加全国第一次政协会议时的留影

1964年2月,经毛泽东主席亲自提名,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下令,授予刘善本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少将军衔。它表明了党对刘善本同志的信任,也是党对刘善本同志为人民革命事业所做贡献的高度评价。

当那场给我们整个民族造成了深重灾难的风暴袭来的时候,刘善本同志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委员,也未能幸免于难,受到了残酷的迫害。1968年3月10日,刘善本同志不幸去世,终年53岁。

首位驾机起义“反内战”的国民党上尉 毛主席亲自提名授衔

刘善本将军

1975年5月,毛泽东批示:“空军刘善本,海军陶勇、张学思三大冤案要平反。”同年10月14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空军领导说:“刘善本同志的骨灰盒就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对他的家属要照顾好。党委还要做出个决定发给部队。”为此,中共空军委员会给刘善本彻底平反昭雪。1975年5月,毛泽东批示:“空军刘善本,海军陶勇、张学思三大冤案要平反。”同年10月14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空军领导说:“刘善本同志的骨灰盒就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对他的家属要照顾好。党委还要做出个决定发给部队。”为此,中共空军委员会给刘善本彻底平反昭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