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汉高祖刘邦画像

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是杀戮功臣的典型代表。那么汉高祖刘邦为什么要杀戮功臣呢?西汉初年,刘邦登基称帝是在众多的异姓诸侯王的拥戴之下成为皇帝的。汉王五年,刘邦在消灭项羽之后,楚王韓信、韓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故衡山王呉芮、趙王張敖、燕王臧荼等人共同拥戴刘邦成为皇帝,刘邦稍微推辞了一下之后在山东即位为皇帝。在此之前,刘邦身为汉王,和这些诸侯王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形势图

刘邦称帝后,这些异姓诸侯王事实上都是半独立性质的。他们对刘邦的大汉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刘邦对他们并不放心。而这些人,都是一群草莽英雄,在秦末的战争中和楚汉相争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拥有比较高的声望。刘邦自己或许还能镇得住他们,但是刘邦不能不考虑到自己的身后。

最具有典型性的是彭越,彭越在楚汉相争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相当于敌后游击队的队长。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楚汉相争中彭越作战示意图

后来有一次代国的相陈豨反叛刘邦,刘邦要求彭越带兵参与对陈豨的讨伐。眼看着各地的异姓诸侯王越来越少,彭越不能不产生兔死狐悲之感。于是,彭越托病没有亲自前往,而是派了个将领带了点儿兵就去了前线。刘邦一看彭越没有亲自前来,非常恼怒,立即派了一个使者到了彭越的封地去训斥彭越。

彭越一看刘邦真的生气了,不禁也有些害怕,想着干脆就自己去一趟。而彭越的将领扈辄却对彭越说,如果大王亲自前往,就证明此前你生病是装的,不如干脆反了算球!彭越则是犹豫再三。

就在彭越犹豫之际,彭越曾经对手下一个官员非常不满,准备杀掉他,于是这个官员就跑到刘邦那里告发彭越和扈辄谋反。刘邦本来就对彭越心存忌惮,如今有了借口,刘邦立即下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捕了彭越。

刘邦把彭越抓到了洛阳,经过一番审理之后,刘邦也没有找到彭越谋反的真凭实据。不得已,刘邦以彭越“反形已具”为由,废黜了彭越的王爵,把彭越流放到四川。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影视作品中的吕后

彭越前往流放地的路上,遇到了准备到洛阳去探望刘邦的吕后。故人相见,彭越涕泗横流!他向吕后哭诉道:“我真的没有谋反,如今我已经一把岁数了,皇后能不能看在故人的份上,跟皇帝陛下讲讲情,让我回老家。我就想在老家安安静静地当一个小老百姓,您看如何?”吕后一听,立即爽快地答应下来,“这事就包在我身上!”就这样,吕后把彭越又带回了洛阳。

吕后见到刘邦之后就立即责问刘邦:“像彭越这样的壮士,你不杀掉他,难道还打算留给我们的儿子吗?我已经把他带来了,陛下看着办吧!”刘邦听到这话,不禁以赞许的目光看了吕后一眼,心里说道:“真不愧是我媳妇!”

刘邦吕后马上就安排彭越的旧部,继续诬告彭越谋反,彭越就这样被杀于洛阳城。彭越被杀以后,不仅被灭族,而且他本人还被剁成了肉酱。刘邦还将彭越的肉酱分送给当时已经所剩无几的异姓诸侯王。当彭越的肉酱被送给淮南王英布那里的时候,摆在英布面前的也只剩下一条路可走,与其被你剁成肉酱,不如干脆反了,真刀真枪地干一场。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影视作品中的英布

在战场上,刘邦又与英布见面,刘邦问英布,为什么要谋反呢?英布回答得倒也干脆:“亦欲为帝耳!”不过,英布到底不是刘邦的对手,最终被刘邦所杀。相对于彭越窝里窝囊被剁成肉酱,英布反抗失败而死,也算是死而无憾了。何况,刘邦本人也在平定英布的过程中被流失所伤,最终不治而亡!

本质上,刘邦个人和这些功臣之间,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比如,韩信被杀之后,刘邦的表现是“且喜且怜”,“喜”是因为终于除掉了一个心腹之患,而“怜”是因为刘邦毕竟知道当初韩信是立有大功的。

刘邦为什么要杀那么多开国功臣?

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因为被封为诸侯王,对汉朝的威胁最大,所以刘邦在生前就消灭了他们。而其他的功臣,刘邦也不是没有猜忌。比如,西汉第一功臣相国萧何,被封为酇侯,官居丞相,并且尊为相国(就官制而言,萧何是丞相。因为萧何地位尊崇,所以尊为相国)。刘邦也多次表达过对萧何、韩信和张良的赞赏。但是,出于皇权的安全考虑,刘邦不可能不对萧何有所猜忌。后来萧何还曾经被刘邦投进监狱。

而张良在刘邦登基之后,干脆明哲保身,宣布自己要求仙,辟谷不食了。其实是害怕步韩信的后尘。

就个人而言,刘邦和功臣之间的感情还是比较深厚,但是出于加强中央集权,捍卫皇权的专属性,刘邦不可能容忍有任何功臣挑战他的权威。一旦他觉着有人有挑战其权威的可能性,刘邦坚决不能容忍卧榻之旁有他人酣睡。刘邦本人或许对镇服这些功臣还有信心,但是刘邦也要考虑到自己的身后儿子是否能镇服他们呢?为了不给儿子制造麻烦,干脆,彻底清除了他们算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