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 大壑無言——悼念敬愛的郭子緒老師

高山仰止 大壑無言 ——悼念敬愛的郭子緒老師

孫璋

高山仰止 大壑無言——悼念敬愛的郭子緒老師

今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這裡追思緬懷我們敬愛的郭子緒先生。

與先生結緣於1995年4月,當時我在海口辦自己首個個展。之後和先生交往的機會逐漸多了起來。2002年五一,我們全家從海口到廣東清遠拜訪先生,深為他的藝術造詣和人格魅力所折服。2005年先生移居北京後,2007年因工作關係我也到京工作,幸與先生同城而居。只是那時,以晚輩、以忘年之交的身份相處,內心傾慕先生高潔的品質、追慕先生淡泊的人格、仰慕先生深厚的藝術素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從未期及成為先生門下之人。

直到2011年,幾個朋友先後提出拜師,我才斗膽向先生提出,先生很爽快地答應了,先生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他更喜歡與我朋友身份相處,而不願以師尊自居。時至今日,與先生結緣的二十三年的時光,特別是在京能經常伴先生左右,聆聽先生教誨,言傳身教,使我受益終生。

先生是一個守得住寂寞的人。他生活深居簡出,不事張揚。不論偏安清遠八年,還是隱居京城12年,他都遠離於主流中心之外。如今的藝術界充斥著浮躁與浮狂,而先生摒棄富貴,皈依自然,過著簡樸恬淡的生活,他常說,真正的藝術家就是要摒棄火躁虛狂,追求“沉靜”至境。他還說,比起古人,自己好多了。恰逢盛世,衣食無憂,因此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多少有才華的藝術家,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把最好的時光留給自己最渴望的事業,我不能重蹈覆轍。”

他把時間和生命全給了藝術,在寂寞中進行深刻、純誠的人性修煉:“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於是在簡淡放逸的情境中,遺世獨立,走向寂守孤絕的藝術極境,終於到達了“醉眼看山百自由”,“眼前無非生機”的絢麗多彩的自由王國。這是精神得到淨化而生髮出的勃勃生機,是迴歸自我,獲得的大自由、大解脫,走向藝術的圓成,在藝術中完成一個最人性的人格。

先生還是一個天真純粹的人。他愛自然。野花、小草,在他眼裡是何等可愛、堅韌、純樸、自然、美麗。他說,這些花草沒有吶喊,沒有爭鬥,沒有欺詐,只有善良。這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的境界。正如先生創作崇尚的真率,追求一種質樸、自然的書風,他說,最單純、最質樸的東西,往往就是藝術作品中最強有力的東西。因此,他的書法作品富有一種內在的美,不事雕飾,古雅之中天趣溢發,氣機流宕,格高韻足,令人回味。

先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性情中人。他內心遠離庸俗、孤高深遠、超脫不羈,如遠古之高士,同時,他並不拒絕世俗的生活,世俗的生活也是激發他創作靈感的源泉。年輕時苦難的生活經歷,是他成功的基石,對生活的熱愛,讓他顯現出性情的率真。菸酒茶是他的慰藉,音樂、詩歌陪伴著他。他曾以流行歌詞入作品。

1989年,先生在中國美術館個人展的前言寫道:“落花隨著流水逝去了,月亮又從東山升起,當我把人生看明白了的時候,我的藝術因此而沈靜、清麗了。這究竟是瘋狂後的沈靜,還是沈靜後的瘋狂,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是真實感覺召來的迷醉。我想,這就是藝術創造,理想變成了現實,昔日的夢幻,如今更為迷人”

忽然想起一首歌,知道先生一向不會拒絕流行音樂,所以,最後想引兩句歌詞:雖然我只有對愛的幻想,在清晨、在夜晚、在風中,唱著那無人問津的歌謠。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埋在這春天裡。如果有一天我悄然離去,請把我留在那時光裡。

先生曾說:“人生最大的事是生死,每個人都害怕死、畏懼死,而如有緣領受佛法的奧義,則能將生死視作合一,最後坦然面對肉體的消亡。”是的,肉體歸於塵土,靈魂歸於天堂。高山仰止 ,大壑無言,斯人已去,精神永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