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質量低,不只是學生的過錯

某211高校一名大二學生說,上課時,總提不起精神,堅持十幾分鍾,就昏昏欲睡,不知道如何是好。雖然深知學習的重要性,但是身不由己,有時候,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其實,這個現象不是個例。不少大學生表示,與高中相比,上大學後,學習效率低下,學習狀態不佳,學習能力趨弱。甚至有大學生認為自己在大學課堂上沒學到什麼東西,只學會了“睡覺、嘮嗑、玩遊戲”。
高等教育質量低,不只是學生的過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我們可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來分析。

主觀上有兩個原因

一、懈怠了,沒了“學習熱情”

“經過高中階段的奮力拼搏,終於考取了大學,可以放鬆一下了”,這是很多大學新生的想法。有這種想法的大學生,學習積極性固然不高。某師範大學一名新生說“軍訓後,幾乎每天都在睡覺和遊戲中度過”、“上課的話,會坐到最後一排,然後玩手機或者睡覺。”

高等教育質量低,不只是學生的過錯

二、認為上課內容不重要,對就業或升學沒有幫助

大學課程門類比較多,有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等,每年要學的課程普遍達到十幾門。面對如此眾多的課程,一些大學生不僅馬虎應對,還到處宣揚“課程無用論”。比如部分同學認為公共課、基礎課對專業學習作用不大,沒有現實意義;還有少數大學生對專業課也很有意見,認為學校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就算是好好學習,就業也不會有什麼優勢。

內心裡,認為上課內容無實用價值,造成大學課堂“懶散、低效”,甚至個別大學生直接選擇“逃課”。

客觀上也有兩個原因

一、大學課堂重在知識授予,“消化吸收”靠自己

高等教育質量低,不只是學生的過錯​某高校專家講座

高中階段,學生的目標是高考,目標單一明確,學校、家長、老師、學生,同心同力,為實現高考勝利而奮鬥。在高中課堂,老師不僅授予知識,還有答疑、考試、解題方式指導等等。但進入大學後,高校老師會在儘量短的時間裡教給學生儘量多的知識,至於這些內容能不能被學生“消化吸收”,就要看課後功課做的足不足了。有的大學生沒有利用課餘時間去鑽研、理解老師講解的知識,就可能出現“課程上完了,感覺啥都沒學到”的尷尬情況。

二、有些大學課堂教學內容“空泛”,學生感到“無趣”

高等教育質量低,不只是學生的過錯​自習教室(圖片來自網絡)

有人說,大學老師上課讀PPT,讀完PPT就讓學生自習,下課後連個人影也見不著。同時,老師們授課方式機械、內容空洞,學生們毫無興趣。雖然這不是普遍現象,但的確在部分高校教師群體中存在。少數大學教師熱衷於課題、項目研究,在教學上“不用心”;還有部分教師教學語言不豐富,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學生們上課就跟聽“催眠曲”一樣,最後睡倒一片。

其實,對於大學課堂,學生們有很多要吐槽的地方:沒個固定的教室,每天上課跟搬家一樣;課程安排不科學,有位大學生曬出他的課表,週一,白天八節課,晚上兩節課,一整天上十節課,累死人,週二全天沒課,在宿舍無所事事;課程調整隨意,有的老師突然有事,臨時一個電話,通知調課,有的學生已經在教室坐穩了,然後接到調課的通知,心理自然很不高興。

實際上,大多數高校老師都認真的按照教學計劃實施教學。當然,良好的教學環境,必須要師生雙方共同營造。曾有一位高校老師表示,剛到大學教書時,非常認真的備課,非常認真的教學。但他發現學生們並不會認真的去聽講,到快要考試的時候,學生們都嚷嚷著要 “劃考試重點”,剛開始不願意這麼做,然後他們“委派”班幹跟自己溝通,為了不造成對立情緒,只能給他們“劃重點”了。現在,自己也不似以前那麼“認真”了,因為學生真的沒把這門課當回事。

總之,大學生要保持自己學習的初心,不懈怠;老師要把教學當成一份事業,認真的去做。大學課堂才會保持勃勃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