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人128858193
在農村,昕瑞生態小時候就經常吃鹽炒飯,鹽泡飯,還有各種用鹽醃製的蔬菜瓜果。像夏季辣椒成熟,在農村現在還會用紅辣椒加鹽直接醃製,當下飯菜。在農村,老人常常會說“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要多”,用來形容農村老人比年輕人更見多識廣,雖然有些誇張,但鹽在農村的消費量確實很大,高血壓在農村被稱為“富貴病”,很多人把高血壓“歸功於”鹽,為什麼以前農村把鹹菜當成菜吃,吃的人也非常多,卻很少有高血壓?
1、在農村幹農活體力消耗非常大,鹽很多隨汗液排出
記得小時候,在南方農村,七八月份是雙搶的季節,也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月份。在雙搶的農忙季節,做菜放的鹽比平時更多一些,更鹹。農村老人都說,幹體力活要多吃點才有力氣。特別是七八月份在南方農村是最熱的也是最繁忙的季節,鹽隨汗液大量排出,出完汗後在身上都能明顯的看到白白的鹽斑。現在種地少了,現在吃東西也吃的比較清淡了。
2、攝入鹽過多真的會增加高血壓嗎?
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含量達90%,只含有少量的氯化鎂、碳酸鎂、硫酸鎂但其他營養成分。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食鹽日攝入量為6克。使用過量的鹽,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口渴。食鹽含有大量的氯化鈉,過量攝入,會導致細胞內的鈉離子增多,出現細胞內水腫,小動脈壁平滑肌的腫狀致使管腔狹窄,阻礙血液循環,導致血壓升高。
3、食鹽攝入過量只是血壓高的其中一個致病因素,所以能看到農村其實高血壓的人不多,相反城市人患病幾率更高,這也是農村人所說的“富貴病”
其實60%高血壓的患者是遺傳,環境因素、年齡因素、藥物的濫用、其他疾病的影響才是主要原因。膳食結構不合理,使用過量的鈉鹽,這只是眾多高血壓致病因素的其中一個,佔比非常小。這也是為什麼農村人把高血壓等疾病叫做“富貴病”的原因,在農村食鹽的攝入量比城市高很多,但卻很少有高血壓等疾病,相反城市居民食鹽攝入量很少,卻高血壓的患者比例很多。
任何食物,都不能過量食用。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健康養生之道。
昕瑞生態
一說到防治高血壓,第一條就是鹽少!控制食鹽攝入量,不要吃鹹菜、醃製食品等等。前後對比,為什麼現在這麼強調少鹽的問題,吃了上百年千年的鹹菜,怎麼成了罪魁禍首了?以前大家都是這麼吃,也沒這麼多事兒啊!
我想這不是一個兩個人的疑問,今天就來說說。
五六十年代吃鹹菜或鹽的本質
①身體需要多。
五六十年代人們以體力勞動為主,體力勞動出汗會排出大量的鹽分,在勞動之中揮汗如雨的情形司空見慣,本身就需要更多的鹽分攝入,所以,雖然人們攝入鹽分比較多,卻不會最終造成身體的過分失衡。
②鈉的來源相對單一,總量不比現在多。
五六十年代菜雖然比較鹹,但菜餚的總量很少,食物以無鹽的主食為主,一大碗米飯就一小碟鹹菜就是一餐,而且加工食物非常少,鈉的來源幾乎是食鹽,鈉的總攝入量並不比現在更多 。
③鈉鉀的平衡
據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充足的鉀可以平衡鈉的升壓作用,並促進鈉的排洩。五六十年代糧食不足,五穀雜糧豆、薯類及蔬菜瓜果,都是大家的食物,相對來說,大家吃精製的白米白麵的比例是比較少的,而這些食物都含有豐富的鉀,保證了充足的攝入鉀。
現代的飲食與鈉的情況
相對的,鈉的需要量下降而鈉的攝入過多。
如今,體力活動所造成的出汗已經很少,夏天還有空調,出汗量進一步下降,減少了鹽的排出途徑——鹽的排出減少,需要減少。
然而,飯吃的少了,菜餚的總量比過去增加很多,一小碗飯配上兩三個菜是很家常的飲食,加上大家對味蕾的追求,食鹽、味精、雞精、醬油等(這些均含有較多的鈉)豐富的調味,每個菜加上一些,總的攝入量也不比以前一碟鹹菜的鹽分少。
再加上餅乾、點心、零食、甜飲料等預包裝食品大行其道,人們獲得非常容易,而這些都含有大量的鈉,儘管吃起來並不覺得很鹹,但總的鈉攝入量必然比從前大幅度上升。有心,你看看包裝食品的營養成分表中的鈉含量,數字乘以2.5就是鹽量。
舉個例子:如圖,這是某品牌瓜子的營養成分表,淨含量305g,每100g含鈉627mg,乘以2.5,相當於食鹽1567.5mg(約1.5g),這一袋瓜子就含有鹽約4.7g。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為6g。
另一方面,鈉和鉀的比例,也隨著時代發生了改變:鈉多,鉀少。現在的生活當中,精白米、精白麵粉是幾乎佔餐桌主食大部分江山,五穀雜糧因為口感粗糙,作為以前“窮苦生活的代表”等原因,不被人們“喜歡”,已經“消失”在大部分人的餐桌上。同時加上大量加工肉類,如火腿、午餐肉、培根等,作為新型(非傳統)食物,因其色、香、味俱全,同時非常方便,為大家喜愛,也替代了部分肉類。然而,好吃背後,這些加工肉類也含有大量的鈉。然而蔬菜水果攝入並不多,所以鉀的攝入量就很低了。特別是如果經常吃快餐和方便食品度日,鹽多而菜少,又沒有水果,鉀的攝入量少得可憐。鈉鉀的嚴重失衡也就合乎情理了。
現在高血壓患者呈逐年上升、年輕化趨勢,離不開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促進其成為很大的公共健康問題而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視。要有效防治高血壓,就要採取高鉀低鈉的膳食。最有名及得到證實可以有效防治高血壓的膳食模式就是得舒(DASH)飲食,特點為:
全穀物,多蔬果;
低脂乳,健康肉;
堅果豆,用好油;
低鈉鹽,少加糖。
有效防治高血壓,從飲食調整開始。
營養百事通
這個問題提的好,張大夫來給大家說一說這個問題。
在我國的五十年代,人民生活方式與現在有很大的不一樣,比如說那時候人們體力勞動多,沒有現在這麼多美食,常常吃的就是鹹菜,甚至有些人就吃鹽粒。那麼,為什麼那時候沒有發現現在這麼多的高血壓患者呢?我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兩點。
1、衛生條件差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的大部分人還在農村,當時農村的衛生條件很差,很多衛生所並沒有測量血壓的血壓計。血壓計在中國的普及源自於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九十年代經濟條件好了以後。五十年代,大部分人的醫療條件連一個血壓計都沒有,那如何診斷高血壓呢?實在是談不上。
2、當時的生活方式比現在健康
當時的人們有可能鹹菜比現在吃的多,但是鹽的攝入量不一定比現在多,現在的絕大部分小食品裡都有食鹽的參與,只不過你沒有察覺。現在人們吃的食物種類多,總體食鹽攝入量也有可能比以前多。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五十年代的中國,大部分人都是體力勞動者。每天所從事的體力活動比現在多很多,所攝入的美食也沒有現在這麼多。通俗的講,除了吃鹹菜多一點,沒有其他危險因素,這樣一來血壓也就高不起來了。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張之瀛大夫
一、高鹽飲食是高血壓的易患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高鹽飲食可以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而且有明確的證據表明,高鹽飲食就是高血壓的易患因素,而且是其中一個獨立的危險因素之一。但記住了,除了高鹽飲食以外,好多的因素,都是高血壓的幕後推手,都可以使得高血壓的患病率增高,而不是隻有高鹽飲食一個原因。
二、除外高鹽飲食,這些五六十年代沒有的原因,也是高血壓的易患因素!
1、生活方式的改變: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已經和五六十年代有了質的不同,五六十年代最好的代步工具,恐怕就是自行車了,而現代人更得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率。比如缺乏運動,比如抽菸喝酒的增多,比如夜生活的增多等等,都是高血壓增加的直接原因。
2、飲食結構的改變:
五六十年代的人,每年吃肉只能到過年過節,而現代人每天為吃什麼而發愁,每天大魚大肉已經讓人味蕾失去了品嚐美味的能力,而這種飲食結構的改變,使得肥胖的病人越來越多,而這些,也是高血壓的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3、精神因素的改變: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五六十年代,我們的物質生活極其匱乏,但我們的精神世界確是很豐富的,每每想起小時候,都是洋溢著幸福滿滿。但現在我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幸福感確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的房子、車子、票子......每天都是我們需要為之努力奮鬥的。而且隨著精神因素的增多,更多的人焦慮、抑鬱、擔憂、失眠等等,也是高血壓增多的重要原因。
4、生活節奏的改變:
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已經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各種各樣的考核,各種各樣的加班加點,各種各樣的KPI,已經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的時間,整個人每天都是忙碌在工作、應酬、交往等各項事務中,而這些,都是交感神經張力升高的主要原因,當然,交感神經張力升高,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
三、不僅僅是這些原因,檢出率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不僅僅是以上原因,醫療水平的進步,大家對健康的關注度,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等等等等,也是高血壓檢出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檢出率高,就使得大家對高血壓患病率升高的感覺也越來越強烈。
但事實是,現在真的是高血壓病越來越多,或許,還有其他更多的原因?
你們覺得呢?留言討論吧......
心健康
【2018.6.23 文字:686】
鹽可以升高血壓,但鹽不是唯一升高血壓的因素。
五六十年代到底高血壓是否多,也沒有個真實可靠的數據來證實,完全沒有現在這樣的大數據做依託。
從數據上看,五六十年代的人似乎沒有那麼多的高血壓。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就象現在,高血壓的知曉率並非百分百,很多人有了高血壓也未必知道一樣。
在五六十年代,尤其經濟條件和醫療條件差,不到病得沉重,很少有人會因為頭暈、頭痛去看醫生的,就是有點小病小災的也去找個不花錢的土方調劑一下。
同時,醫療常識的匱乏,很不多根本不懂什麼是高血壓,所以也就談不上那個年代血壓高的人是否多還是少了。更重要的是,那時還多掙扎在吃飽飯這個層面,根本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大數據統計。
而現在,
1、在城市裡幾乎家家都會備有血壓計,尤其是有點年紀的人更是這樣。
2、很多單位都有定期體驗的制度,通過體驗也可以篩查出高血壓。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生活方式同以前的生活方式不同:
一、家務勞動量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作為父母,很少有休息時間,白天工作,晚上做家務,都是親力親為的。
到了現在,家裡基本上全部實現電器化,家務活已被各種電器有替代。
二、運動量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交通不發達,人們上下班、出行基本上步行多,即使不用步行,也基本上是騎車,也是運動。
到了現在,幾乎每家都有小汽車,就是上樓也有電梯,公交也是四通八達。
三、食物種類不同
在五六十年代,家裡很少好葷性,偶爾吃點魚肉如同過年;
到了現在,幾乎餐餐都有魚肉蛋這樣的葷菜,吃油更是像不要錢似的,不用再算計;
在五六十年代,人們多吃的是沒有經過精細粗雜糧和蔬菜、野菜,同攝入相對多的鹽(鈉)的同時也攝入了大量的鉀。鈉、鉀對於血壓來說是一對結抗體。
營養海賊團
這個問題從很多角度都可以來解答。以下列舉的所有的因素不好說哪個佔主要地位,但是有可能都在起作用。
1 高鹽飲食不是引起高血壓的唯一原因。
那個時候營養不良的多,人瘦,運動多,不容易得高血壓。現在的人營養過盛,肥胖,久坐缺乏運動,所以高血壓越來越多。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精神緊張,容易焦慮,也易引起高血壓。
高血壓的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現代人的人均壽命普遍比那個時候長,高血壓的患者增多一點也不奇怪。
2 那個年代很多高血壓患者都沒有被發現。
3 那個年代攝入鹽的總量不一定高。
那個年代一小碟鹹菜,兩碗飯就能嚥下去,別的菜少(青菜為主),幾乎沒有零食。一天總的鹽攝入量不一定高。我們現在的食物種類要豐富得多,攝入量也大,很多食物嚐起來雖然不那麼鹹,其實都是含有鹽分的,一天下來累積的總量也不少。
4 飲食結構發生了變化。
過去條件不好,飲食以青菜為主,每日攝入總熱量不高。現在的飲食葷菜的比例越來越高,且高油、高糖分、高熱量,攝入蔬菜水果的比例明顯不足。這些加劇了動脈硬化的速度,更容易導致高血壓的出現。
暫時只想到這麼多,不一定全面。如果還有其它看法,歡迎補充討論。
鄭醫生百嗑
一
許多人在把吃鹽當作是得高血壓的唯一原因,所以才會得出題目中的預設的結論,這是片面的不科學的推論。
要知道五六十年代的人們從事的基本上都是重體力活,當時工作環境又差,每天都要出很多汗,鹽分會隨著汗水流出來。
而現在的人們,不管吃多少的鹽,都很少出汗水,鹽分就會在身體裡積累沉澱下來。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就會引發出不少疾病。
另外一點,就是五六十年代的人身體都比較廋,工作本身就是運動,因此身體整體情況比較好。而現在的人們,不運動卻肥胖的人太多,這本身就很容易引發身邊健康問題,再加上鹽分沉澱,得高血壓就是大概率事件。
二
肥胖程度是高血壓的正相關因素,運動狀況是高血壓的負相關因素。
換言之,就是身體越肥胖,得高血壓的可能性就越大;運動的時間和頻率越多,得高血壓的可能性就越小。
身體裡的好多種疾病,都是身體出了多種問題疊加的結果。並不是單個原因導致的結果,比如高血壓就不能單純說是吃鹽多造成的。
三
現代社會人的壓力都比較大,這也是導致高血壓患者低齡化的原因。
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是相互影響的。身體好的人精神狀態往往也不會太差,精神狀態好的人身體狀態也不會太差。
在現代社會中,尤其是年輕人,承受著巨大的工作壓力,還不喜歡運動,並且喜歡熬夜,最終身體不好和精神不好雙重疊加,相互影響,最終就導致現在的許多疾病開始低齡化。
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它會讓我們的身體更健康,精神更飽滿,工作更高效,生活中脾氣更好,人際關係更融洽。
新知傳習閣
雖然這個問題已經很多的回答了,還是忍不住要說一下。
曾經看過央視《走進科學》的一期節目,應該是幾年前的事兒,說的是河南一個貧困山村裡,人們到了五六十歲都會得一種怪病,在地裡幹著活就會突然倒地去世,發病率非常高,經過曲折漫長的調查拍攝,最終的原因是因為這個山村的人,都吃的是粗鹽,就是那種大鹽顆粒,一般做菜放的鹽量也很大,因此這個村裡的人,大部分都有高血壓的問題。長期高血壓不控制,會導致腦血管小動脈的硬化,最終可能會導致卒中或腦出血的發生,因此,出現這種“常見現象”也就不奇怪了。
這是發生在21世紀的真實事件,現在尚且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又何況是醫療條件遠遠不及現在的五六十年代了,因此,這個問題是個“抬槓”問題,並不是五六十年代高血壓患者少,而是那時候發現高血壓的,糾正高血壓的人少。
不管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強調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為了一些自身的不願意改變的習慣找藉口——你說“低鹽飲食”,他說人家拿鹹菜當飯吃,血壓也不高;你說尿酸高少吃海鮮,“我們隔壁鄰居小夥,不吃海鮮咋也痛風了?”,你說戒菸,人家老壽星抽菸抽到90多了不也沒事?
這些抬槓的朋友,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個體,差異很大,人家抽菸抽到90多,換個人可能不到50就肺癌晚期了,人家吃海鮮沒事,你吃一點可能就會痛風,拿這個例當普世真理的人,是真正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苦口婆心說這麼多,還是奉勸大家,對於科學真理,我們探究的過程中,要深入研究,不斷探索,不怕挑戰,但是對於身體健康,請大家還是遵守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跟自己的健康和身體“抬槓”!
李藥師談健康
麻辣SC
疾病不是單純的某一個因素的問題,而是整個身體是否平衡的問題。
中醫養生,究竟養什麼?就是要讓身體達到平衡。而這個平衡,並不是整齊劃一的,人人相同的一個什麼指標,而是相對於自己而言的平衡。
人生下來的體質是不均勻的,一些人體弱一些人體質好,一些人脾胃差,而一些人容易感冒等等。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身體素質,在贏弱的地方更容易生病。
所以在身體養護上,也是人與人不同的。每個人其實要做的就是彌補自己的短處,“找平”自己的身體,使之無病。脾虛的補養脾胃,體寒的增加一些熱量,體熱的少吃帶熱性的食品,等等。
五六十年代的人,肉油吃的少,體力勞動多,環境好,汙染物少。人體沒有太多的東西堵塞身體,勞動量大,身體消耗也多。吃進去的鹽,很多從汗液裡都排洩出來了。身體裡沒有多餘的鹽,自然也就不會堆積出問題。
如果現在的人,少吃過油膩的食品,多勞動,多出汗,保持身體內的整潔和暢通,高血壓恐怕也不會多。
說到底,人種不會快速改變,飲食超標了,吃出來的問題。
還有就是不信中醫的多了,懂得中醫養生之道的少了,成天躲在空調房裡,不曬太陽不活動不出汗,身體都是堵塞的,焉能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