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崩乐坏的春秋,出了一对真兄弟

话说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个国君叫卫宣公,为人昏庸,又极其的荒淫无道。他在还没有当上国君的时候就和自己父亲的妾氏夷姜私通,并生下了一个儿子叫急子。因为急子是一个私生子,所以宣公把他寄养在了民间。到了宣公即位之后,宣公便抛弃了原配妻子,宠幸这个夷姜,并把急子接回宫中,有意要在自己百年之后把王位传给急子。

这时候的急子已经十六岁了,已经是个大人,并且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了,于是宣公就派使者去齐国求婚。当时的齐国国君齐僖公为了和卫国搞好关系,很爽快地答应了卫国的求婚,并且把自己最漂亮的女儿宣姜许配给急子。这个卫宣公听说宣姜貌美惊人,是人间绝有的美女,就想把文姜据为己有。于是他一边支开急子,一边却命人修建宫廷,把宣姜先接来这座宫廷,纳以为妾。急子后来知道了,也不哭也不闹,反而还把这个本应该是自己妻子的文姜当成母亲一样看待,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宣公自从娶了宣姜之后,逐渐和夷姜疏远,终日沉醉于酒色声乐当中,不理朝政。就这样过了三年,宣公和文姜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寿,次子叫朔。中国自古就有子凭母贵的说法的,宣姜得宠,她的两个儿子自然也尽受宣公的宠爱。但是宣姜并不满足于此,她想,现在她们母子虽然得宠,可是宣公不在了,那么就很难说了。因为宣公除了她的两个儿子之外,还有一个儿子,那就是急子。宣公死了之后,必定是长者为王的,那么到了那个时候自己母子的地位就很难保住了。所以她必须要想办法除去这个眼中钉。于是宣姜就经常在宣公面前说急子的不好,而宣公心里也有意让位给宣姜的儿子的,无奈这个急子的品行实在是太好了,一时之间竟也找不到借口除掉他。

再说宣姜的两个儿子,他们虽然都是同父同母生,但是性格品行却是相差甚远。寿的性格敦厚,为人又好,和急子交往甚密。但是朔却是天生狡猾的,一直看不惯自己的兄长急子,而他又忌惮父亲的王位很久,所以更想把急子除之而后快了。

有一年急子的诞辰,寿亲自带上酒去和急子一起庆祝,朔也一起同席喝酒。席间,寿和急子相谈甚欢,只有朔怎么也不能融入他们的氛围当中去,朔因此就更加痛恨急子了。于是朔借故先走,并密谋怎么除掉这个急子。

朔先来到自己的母亲宣姜的住处,向宣姜诉苦说,急子喝酒半醉,戏弄我,要我叫他作父亲。我心里不平,就说了他几句。可是急子却说,你的母亲本来就是我的妻子,你叫我做父亲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一听,心里更气了,刚要辩驳他的时候,他却出手要打我,幸好哥哥寿出手拦住,不然孩儿恐怕都没有机会再见到母亲了。孩儿希望母亲向父王禀明一切,让父王为孩儿主持公道。宣姜本来就痛恨这个急子,现在竟也信以为真。于是她立即向宣公添油加醋地又说了一遍。宣公于是召见了急子,问急子是不是确有此事。急子说没有这样的事情。宣公半信半疑,但是私下却责骂急子的母亲夷姜教子无方。夷姜心中有无限的怨气无处申诉,无奈之下竟然上吊自杀了。急子心中思念自己的母亲,但是却因为害怕父亲责备而不敢发出一点怨言。

但是朔和宣姜却决心要置急子于死地,他们不断地向宣公进谗言。宣公本来也不怎么相信的,可是谗言听多了,而且文姜和朔又是自己最爱的人,最后也真的下决心要除去急子。

这时候正逢齐国讨伐纪国,向卫国借兵。宣公认为这是杀急子的最好时机,于是就定下计谋,私下和朔相议。宣公说,我假装以和齐国商议借兵的事宜,派急子去和他们商议,并授予急子以白旄。从这里出发去齐国,乘船只能到莘野这个地方,到了莘野,他们必定要弃船登陆转走陆路。我们只要在这里埋伏人手,打扮成强盗,一看见头戴白旄的人便把他给杀了就行了。朔听父亲这样说,也觉得是个好主意。这样一来,急子是死于强盗,怎么也不会想到宫廷里来了。于是朔马上把这个计划告诉了文姜。

再说寿看见自己的父王单独召见弟弟朔,同时还屏退左右,心里觉得奇怪。于是就去找母亲,问个清楚。文姜于是把这个计划告诉了寿。

寿想到自己的哥哥急子就要被谋害,不禁伤心欲绝。于是他就去找急子,希望急子到别国去避难。急子心里此时真的是伤心透顶了,父亲逼死了母亲,还要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上绝路。这个事情换做是谁心里也是无法承受的。但是他却拒绝了寿的好意,他动情地说:为人子者,以从命为孝。弃父之命,即为逆子。世间岂有无父之国,即欲出奔,将安往哉?于是他毅然收拾行装,从容上路。寿劝兄长不听,心里想,哥哥真的是个仁义的人啊!他这一次去齐国,必定是殒命的。哥哥一死,父亲就要立我为继子的。那时我还有何面目见我的好哥哥呢?唉,孩儿不可以没有父亲,弟弟也是不可以没有哥哥啊!我现在应该要代替哥哥先去,我死了,哥哥就能获免于死了。或许这样还可以感动到父亲,不再责备哥哥了。这样还能落得个忠孝两全,流芳千古的美名,也算是对得起我的哥哥了。

于是寿在急子离别的时候请他喝酒,两人一见面,端起酒杯,还没有来得及说话眼泪就不停地往下流,最后眼泪竟然落到了酒杯里,泪水和酒水混在了一起。急子说:我马上就要出发了,不能耽搁太久,不然父亲又要责骂了。寿说:今日是你我兄弟诀别之日,往后我恐怕再也难和哥哥再见面了。我的好哥哥啊,你今日可要多喝几杯啊。急子心大痛,和弟弟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寿一直不停地向哥哥敬酒,急子不知其中意思,不断地喝酒,不久之后便醉倒了。于是寿向哥哥再三作揖,换上哥哥的衣服,戴上白旄坐船前往齐国了。

宣公果真在莘野这个地方埋伏了强人,寿到了那里马上就被他们杀死了。

再说急子醒来,不见了自己的弟弟,盘问左右才知道寿已经代替自己先去齐国了。急子顿时跌倒在地上,随后,急子马上收拾行装去追赶弟弟。他此时的心里一个想法,就是希望那些强人不要那么快下手。可是,等急子赶到莘野这个地方的时候,那些强盗已经把寿的头给割下来了。急子看着弟弟的头颅,痛哭说道,你们啊,你们杀错人啦,我才是你们要杀的人啊,你们为什么要杀我的弟弟呢?

那些强盗中有认识急子的人,他们可不管那么多,照杀不误。

可怜这对亲兄弟就这样被人杀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情深意重的兄弟,特地写了首诗纪念他们。这首诗就是《卫风》中的《乘舟》。诗曰: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后话: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宣公为人父亲,竟然听信谗言,置儿子于死地,这是于天理难容的。自从他的两个儿子死后,宣公每晚梦中都见到自己儿子来向他索命。这不过是后人遵循了因果报应的结果而自己去想象的罢了,至于有没有这回事情,我们现在就很难知道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这个宣公在两个儿子死后不到半个月也随之而去了。宣公的死是罪有应得,但是急子和寿这两兄弟冤死却是着实让人觉得可惜。但是要是不至于生死,又怎能见于真情呢?他们两兄弟的情义,在他们诀别的那一刻表现得不留痕迹。也正因为他们的这一份真情,才会让千百年后的我们记住了这两位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