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紅木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

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大方面:

一、工藝傳承:包括目前的榫卯結構、人才傳承等都說明這一點。

最早的記載來自《格古要論》,紅木當時寫作“鐵力木”。《廣西通志》謂鐵力木一名“石鹽”,一名“鐵稜”,產於我國廣東,木性堅硬而沉重,呈黑紫色。《南越筆記》載:“鐵力木理甚堅緻,質初黃,用之則黑。梨山中人以為薪,至吳楚間則重價購之。”因其料大,所以用之制大件傢俱較多。

在《古玩指南》第二十九章中,介紹紅木說:“凡木之紅色者均可謂之為紅木。惟世俗所謂紅木者,乃系木之一種,專名詞非指紅色木言也。”在硬木當中,紅木的木質僅次於紫檀,但紅木產量大,得之較易,所以世人視紅木不如紫檀貴重。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二、國際交流和貿易特性。

大面積採用紅木用材始自明朝初期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

根據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可知鄭和帶回大量紅木用材。同時給沿海的很多地區提供了紅木產業發展的基礎。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三、藝術品的特性。

紅木傢俱大多使用名貴珍惜木材製成,國際市場對完整保存至今的紅木傢俱備加青睞。精湛巧妙的榫卯工藝,或精美華麗,或簡潔流暢的雕刻工藝,以及歷久彌新的文化底蘊,一直深受眾多消費者的喜愛。

如:明晚期 黃花梨圓後背交椅,成交人民幣:23,575,000。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四、保值增值特性。

因其材料的稀缺性和工藝的堅守,使得紅木傢俱的保值增值被人們所認可。如在清末民初,一件上好的紅木傢俱可以換一套四合院。

紅木原材生長期和成材週期非常漫長,對於幾代人來說都是不可再生資源,目前國內的傳統紅木用材如黃花梨、酸枝基本已被開發殆盡,原料十分稀缺。加上近年來,東南亞各國嚴控木材出口,只有少量的木料補充,市場貨源緊張,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紅木的升值潛力巨大。

有數據顯示,10年裡黃花梨價格上漲800倍,大紅酸枝則在兩年內上漲了10倍之巨。至於紅木新貴緬甸酸枝和花梨,也從去年下半年起上演了一輪過山車行情,大漲大落後,相比同期,上漲幅度也達到了100%左右。

雖然市場存在泡沫現象,但總體上來講,紅木傢俱的保值增值是公認的。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五、中國風的重要體現。

紅木傢俱是中式傢俱裝飾的其中一種,卻頻頻被稱為中式的典範。從明式傢俱、清式傢俱,到古典傢俱的統稱,再到新古典傢俱的風行,以及現在新中式傢俱的廣泛認可。都是因為紅木傢俱迸發出來的氣質有著濃濃的中國風,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

目前在國際上看來,紅木傢俱從製作到內在的文化,都映襯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符號。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六、家文化和家國情懷特性。

中國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說明“家”與“國”的關係。“”家”對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從家庭到家族、到國家、到家國天下。而家的體現又在於傢俱的選用上。

特別是新中式傢俱進入市場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喜歡上紅木傢俱。這不得不說是傳承的重要因素。
簡要總結“紅木文化”的六個方面

(引自“紅木二代”)

2018.6.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