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把握好这3个时间段,孩子将来差不到哪去!

[请花一秒,点击上方“关注”,也许有惊喜哟!]

“早出晚归,能陪孩子的时间还没有玩偶多”,这大概是众多父母的真实写照了。生活压力大,总是给父母一个两难的选择——“我要养家就无法陪伴孩子,我要陪伴孩子就养不起家”。

所有的育儿专家都在呼吁“回归家庭,陪伴孩子”,然而不谈钱的“回家”都是胡扯。于是不少父母暗自担心: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会不会造成亲子隔阂?

我们做任何事都尽可能的讲究“高效率”,虽然现实让父母不得不一再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但是教育专家米歇尔·博芭用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亲子高效陪伴理论”,让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只要每一天利用好3个时间段,不仅能和孩子更亲近,也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父母能把握好这3个时间段,孩子将来差不到哪去!

★亲子高效陪伴01:起床→出门

老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而在心理学上也有“一个人早上的状态决定了一天的状态”的说法。

所以,父母要重视孩子早上起床到出门这段时间的精神状态。有的孩子会赖床,那可不能简单粗暴地扯过孩子的被子,或是用多个闹钟强行把孩子叫起。孩子不情不愿地起床了,父母还要叨叨几句。一天如此糟糕的开场,孩子的心情与精神状态都是非常之差。

叫孩子起床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难题。但不妨一试:在房间内播放一首轻柔的音乐,让孩子跟随乐声自然而然地醒来。不要催,反而鼓励孩子“今天起得真自觉”,让孩子在一天的开端就充满自信!

孩子要上学了,父母要上班了,分别的时候,亲子间可以互相道:“今天的心情真好,一定又是快乐的一天!”在心理学上,这叫

积极的正面暗示,使孩子在当天即使遇到挫折也有勇气面对。

父母能把握好这3个时间段,孩子将来差不到哪去!

★亲子高效陪伴02: 回家→晚饭

父母一天的工作很累,有时候还遇到不顺心的情况,所以往往回到家中,脸色都不太好。而负能量是可以传染的,当孩子看到心情不好的父母,自己的心情也会跟着低落。在有限的亲子时间里,最忌讳的就是以负面情绪去面对孩子

我们无法控制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但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即使父母的心情再坏,但要面对孩子前,可以先让自己放松,调整好心态,以微笑询问孩子:“今天学校里发生什么趣事了?”这样的询问,可以让孩子养成学会分享的好习惯。

这个分享,可以在父母准备晚饭时进行。父母做饭,孩子在旁边打打下手,顺便亲子间聊天、交流感情,既可以促进亲子感情的升温,也增加了更多陪伴孩子的时间。

父母能把握好这3个时间段,孩子将来差不到哪去!

★亲子高效陪伴03:睡觉前

在孩子上床睡觉前1小时,就应该停止能让大脑兴奋的活动了,免得会影响睡眠质量,造成第二天精神不振。

父母可以趁这个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亲子阅读,或者给孩子讲讲睡前故事,都是不错的陪伴方式,既简单也轻松。

或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明天要穿的衣服、要带的书本等,这能够在有限的陪伴时间中教会孩子自立、自理的能力,还能让亲子感情愈加亲密,何乐而不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