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黄芪对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它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什么?

旭日东升168


黄芪,又名黄耆,为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可种。

【生长环境】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植株有较强的抗寒能力,但忌热怕涝。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栽培。当气温过高时,植株生长受抑制;土壤温度大时,常引起根的腐烂,土质粘重,植株生长缓慢,主根短,侧根多,产量低。种子的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种子萌发不喜欢高温,当地温7-8度时,土壤保持一定温度,一般1-2周即可出苗,发芽适温14-15度。忌重茬,不宜与马铃薯、白术、菊花连作。重盐碱地、涝洼地不宜种植。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水良好,疏松而肥沃的沙壤土;山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好,背风向阳的山坡或荒地栽种。地下水位高、土壤湿度大,质地黏紧;低洼易涝的黏土或土质瘠薄的沙砾土,均不宜栽种。选地后进行整地,以秋季翻地为好,一般深耕30~45厘米,结合翻地施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春耕翻地要注意土壤保墒,然后耙细整平,作畦或打垄。

2、繁殖方法:

①水温变换浸种。在播种前几天,白天用40℃温水浸泡,晚上再换冷水,连续处理3个昼夜,捞出后装入瓦罐内,上用湿布盖住放在温暖的地方催芽,3―4天便能发芽,即可播种。也可将种子放在沸水中急速搅拌1分钟,立即倒入冷水中,水温冷却至40℃,再浸泡2小时,将水倒出,加盖湿麻袋闷12小时,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②机械损伤。按1份细河砂与2份种子均匀混合,放在中等大小的碾子上,铺3―4厘米厚,碾至种皮起毛刺时为止。碾好后筛取种子,在20℃温水中浸泡1天,堆沤在温暖的地方,5天左右发芽,即可播种。注意勿使种子碾搓过度。

③硫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的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半小时,或用清水多次洗净种子上的残余硫酸,稍干即可播种,发芽率可达90%以上。

3、播种方法:

-般采用穴播、条播。穴播,在起好的种植地畦面上按行株距30公分×25公分开浅穴,每穴播入种子6—7粒,覆土厚2公分,亩用种量1—1.5千克。条播,在畦面按行距40公分开横沟,沟深3公分,播种时将种子与草朩灰、有机肥拌匀后,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1—2公分,稍加压实。近几年,山东菏泽巿润康中药材研究所大面积基地种植时,把经过处理的黄芪良种,用播种机-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程序,可有效减少用工和提高播种质量,亩用种子2千克。

【田间管理】

①灌溉:出苗前保持士壤湿润,出苗后少浇水,多松土,促使根下扎,在早晚进行浇水,如遇中午大雨后骤晴,应及时排水。

②中耕除草和追肥:当年苗出齐后即可松土除草,一般进行2~3次。当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疏苗,按15~20厘米株距定苗。以后每年于生长期视土壤板结和杂草长势,进行松土除草。播种1~2年生黄芪生长旺盛,根部发育较快,可结合中耕除草适当追施磷钾肥料。

【病虫害防治】

蚜虫:7-8月份发生,为害嫩梢,高温干旱年份尤为严重,可用40%乐果1000-1500倍或50%避蚜雾2000-3000倍喷雾防治。

豆荚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包上产卵,孵化后幼虫蛀入荚内咬食种子。老熟幼虫钻出果荚外,入土结茧越冬。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一次,连续喷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黄芪白粉病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烧毁残株落叶,减少越冬菌源。根据黄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叶上越冬的习性,待收割完黄芪以后,扫除残枝落叶集中烧毁,以压低越冬菌源。

药剂防治:黄芪白粉病发生期较长,6月—10月份防治黄芪白粉病为最佳时期。在发病初期、中期及后期各喷药1次,用25%粉锈宁4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0%以上。调查发现,粉锈宁的药效期长达1个月左右,粉锈宁对白粉病理想农药。另外,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黄芪锈病:主要为害叶片。6~7月为盛发期。田间种植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高湿多雨有利发病。

防治方法: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坡、土质深厚的砂壤土种植。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降低越冬菌源基数。发病初期可用25%粉锈宁600~8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8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喷雾,或用敌锈钠喷雾防治。

黄芪根腐病:选择砂质土壤种植。黄芪为深耕性药用植物,要求土壤有较好的通透性,防止湿气滞留,切忌在黏土地中种植。进行轮作,实行条播或高畦 栽培。种子处理。播种种子用温水浸泡6 h,然后用种子重量4 %的50 %多菌灵WP拌种,晾干后播种,可降低苗期发病率。拔出病株。齐苗后,发现病株及时销毁,并用50 %多菌灵WP 800~900倍液浇灌病穴。

【收获与加工】

1、收获时间:根据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各技术指导基地种植经验,各地区黄芪的生长年限为:黄淮地区,生长1-2年收获;西北、东北地区生长2-3年收获。收获过早,黄芪质量差;年久不收,极易黑心或木质化。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植株枯萎时进行,也可在翌年春季尚未萌发前进行,因此时根生长充足,积累的有效成分含量高,黄芪产量高。采收时要深挖,不要伤根,防止挖断主根,影响药材产量与质量。大面积种植基地,在收获前,把地上部茎秆割去,然后用黄芪收获机一次性收获。

2、产地加工:黄芪根部刨收后,去掉根上附着的茎叶,抖落泥土,趁鲜切去芦头,剪光须根,即行晾晒,待晒至六七成干时,将根理直,扎成小把,再晒至全干。晾晒时避免强光曝晒,应放在通风的地方,其上可平铺一层白纸,晒至全干或炕干即成。黄芪药材以跟条粗壮、直顺、质硬、粉性足、味甜者为佳。要求做到干燥、无芦头、无须根、不霉、不焦、无泥、无杂质。


农村小文文哥


“黄芪常喝百病少”。生活中常用的很多中药都含有黄芪。河北省最近几年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黄芪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选择推广黄芪是因为它对生长环境要求不是十分苛刻,一般气候清凉,土质肥沃的沙壤土就可以生长,而且耐寒又耐旱,种植简单。下面我就结合在河北省的种植经验说说如何实现黄芪的高产栽培。

黄芪是一种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具有保肝、杀菌、利尿以及降压的中药材,在用途上非常广泛,种植面积也比较大。主要产自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黄芪的特点

黄芪一般株高达到40到80公分,主要收获它圆形的柱状根为药材,最近几年河北省很多产区也采集嫩尖制作中药茶饮黄芪茶。黄芪的植株为直立生长,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蝴蝶形状,浅黄色,花开时漫山遍野一片金黄,在河北省一般每年的六、七月份开花,七到九月份结果。

黄芪的习性

黄芪一般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喜欢寒凉干燥的气候,具有耐旱、耐寒、怕高温,忌涝等几个主要特点,春季、夏季和秋季都能种植,可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最好,为提高产量和保证药性,不建议在黏重板结、土质瘠薄的低洼地块栽培,另外黄芪不耐连作,咱们种植时应该注意以上这些特点,才能取得好的收成。

黄芪的高产栽培

1.用心选地整地。黄芪要想产量高,咱们要根据它的特点和习性,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和渗水能力较强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播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然后对土地翻耕30到40公分,耙细整平,作宽120公分的高畦,畦面呈上拱形,即两边低中间突出。

2.仔细繁殖选种。黄芪用种子繁殖,购买种子要选择颗粒饱满的成熟种子,播种前去掉杂质和虫害种,一般按照每亩4斤种子备播。自留种的话,一般两年生黄芪才开始结籽,当秋季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可以提前采收,将荚果采下,晒干脱粒,除净杂质,选籽粒饱满有褐色光泽的种子用来播种繁殖。无论购买的,还是自己繁育的在播种前都要提前进行处理。因为黄芪种子硬实,吸水力差,播后不易发芽,播前一定要先用摄氏40度的温水浸泡10个小时,然后将种子捞出,用细沙拌匀摩擦,使种子发亮或种皮被磨损,当然也可以把黄芪的种子装入潮湿的布袋内堆闷12小时,让种子受热受潮膨胀或者露白后再进行播种。3.严播种促全苗。黄芪选择春播、夏播、秋播都可以,春天播种一般选择在3月底;夏季播种一般选择在7月的中旬;秋季播种一般在10月底。播种的时候在畦面按行距30—40公分开沟条播,播种沟深3公分,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上细土然后淋水或盖草,保持土壤的湿润。春播的话如果温度合适一般10天左右就发芽了,夏播一般需要8天左右就能出苗。而选择秋播一般要在第二年的春天出苗。

黄芪的高产管理

1.间苗定苗。黄芪苗子出全后,在小苗长到5公分时进行标准间苗,去弱留壮,这时候暂时不要定苗,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要等到20天后,小苗长到15公分的时候,按株距10—13公分定苗。

2.中耕除草。黄芪苗子长,地里的杂草也会随着生长,所以这时候一定要及时除草。黄芪长到5公分高的时候,咱们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一次,第二、三次分别在苗高8公分和10公分定苗时进行,防治杂草与黄芪争水争肥。

3.适度追肥。采收黄芪根一般需要两三年的根最好,但是根据需求不同,有的采收一年生的根,这时候就一定要注意进行一次追肥,追肥可以选择在6月份,每亩施尿素20斤就可以。如果2-3年采收的,为了保证品质,不建议施用化学肥料,可以从第2年起,在每年早春或冬季枯苗后,每亩沟施堆肥或圈肥3000斤。

4.浇水排涝。黄芪怕涝,适当干旱可以正常生长,但在苗期不能干旱,一定要注意适当浇水,促进苗子尽快发棵齐苗;当黄芪长到半米高的时候基本就不需要人为浇水,一般情况下,正常的雨水就可以保证它的健康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在雨季一定要及时排水,以免雨水浸泡发生烂根问题。

5.去花打顶。如果不需要结籽留种,在每年的6月下旬到7月底要进行去除花穗,减少结籽造成的营养损耗。另外还要注意打顶控制株高,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

黄芪的病虫防治

黄芪适宜的生长环境主要是在气候冷凉的地区,一般很少发生病虫害,根据最近多年的种植经验,目前主要发生的病害有白粉病和根腐病等。虫害主要又菜叶蜂、豆荚螟以及广肩小蜂等。结合一些主要病虫害,我专门制作了一个表格,大家可以结合我制作的下面的图中介绍注意预防。

1.病害。简单介绍几个危害黄芩较为严重的病害,咱们需要注意的主要有白粉病和根腐病。白粉病发病后,黄芪叶子的两面都会出现白色绒状霉斑,手摸有黏感,传播较快,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造成黄芪叶片的干枯死亡。根腐病一般是由黄芪的须根开始发病,然后逐渐向主根蔓延扩散,最终造成根部腐烂死亡。防治方法:白粉病发病初期咱们可以使用25%粉锈宁或者70%甲基托布津或者77%可杀得等进行喷防;发现根腐病时要及时挖除,并在病穴内及周围植株撒上石灰粉,防止真菌扩散蔓延,同时也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进行灌根治疗。

2.虫害。黄芪的虫害也相对不是很多,容易给黄芪造成伤害的主要有豆荚螟、蚜虫、拟地甲和广肩小蜂。豆荚螟主要时在幼虫时钻入果荚内咬食种子;蚜虫主要危害黄芪幼嫩的顶部;拟地甲危害幼苗;广肩小蜂以幼虫危害嫩籽。防治方法:在花后及时喷辛硫磷或水氨硫磷等防治豆荚螟、广肩小蜂;蚜虫、拟地甲发生期可选用吡虫啉、阿维菌素、抗蚜威等。

黄芪的采收加工

1.全根采收。 黄芪播种后1-4年都可以收获,当然一般在河北省安国中药材市场收购,2-3年生的根价钱最好,2-3年的根采挖质量最上乘。一年生的根过于细,药效偏差,生长年限过长的根,容易产生黑心或严重木质化,因此建议广大种植户最好选择2-3年进行采挖。采挖一般选择在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解冻前,需要提醒的是,采挖黄芪的时候一定要深刨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

2.加工标准。黄芪采收后需要进行初步加工再进行销售可以提高种植收益,一般采挖黄芪跟后,要及时轻抖落干净根上的泥沙,并趁着新鲜切去芦头,剪掉多余须根。利用秋末天高气爽的晴好天气进行晾晒,在晾至半干的时候,还需要将根理顺直,捆成小把,然后继续晾晒或烘干。在河北省安国药材市场上,商品药材黄芪品质高的标准是根条粗长,褶皱较少、断面黄白、粉足味甘。所以,把握了这些,您的黄芪种植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收效。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对您的生产有所帮助。


燕赵农业


黄芪主要分布在我国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新疆、四川等地。主产于山西浑源、应县、代县,对环境气候,土壤条件要求较严。下面,我们来看看黄芪对生长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具体种植技术有哪些。

黄芪结荚图片

♦一、黄芪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对土壤的要求

①棕色森林土:土壤疏松、腐殖质较少、砂性较大、排渗水力强、透气性好、pH值微酸性。种植的黄芪根系长而直,分枝少,根皮黄棕色,表皮光滑无锈斑,折断面纤维细腻,粉性好,商品质量好,呈鞭竿芪。

②黑砂壤土:质地松散,渗水性好,透气性好,有团粒结构,pH值呈中性或微酸性。种植的黄芪较长直,分枝不多,根皮黑褐色,有少量锈斑,折断面纤维较粗,粉性较小,商品质量好。

③盐碱土:质地较松,渗水力较好,保水力较差,含有盐碱,pH值呈碱性,种植的黄芪根系较长,分枝较少,但因为根皮受盐碱侵蚀,锈斑严重,折断面纤维木质化,粉性很小,商品质量较差。

④沿江冲积砂土:质地疏松,渗水力强,保水力强,含水量大,腐殖质少,pH值呈微酸性。种植的黄芪根系长直,分枝较少,根皮水眼重,烂皮较多,商品质量较差。

⑤白浆土:表土层腐殖质较多,质地疏松,保水力强;心土层质地黏重紧密,渗水力差,透气性极为不好,pH值呈酸性。种植的黄芪主根短而弯曲,分枝多,呈鸡爪型,且因表土层保水力强,根皮锈斑多,水眼重,折断纤维较粗,粉性较小商品质量最次。

⑥草甸土:地势低洼,腐殖质层深厚,排水力差,保水力强,含水量大,pH值呈酸性。种植的黄芪主根短,分枝多,水眼重,烂皮明显,商品质量低劣。

2、对水分的要求:土壤含水量必须适度,如果过多则减少土壤中空气含量,植物供氧不足;如果含水量过少,则干旱,减少养分输送。

黄芪为多年生深根系植物,具有耐旱怕涝的习性,在土壤含水量过多的情况下,特别是地势低洼,土壤结构不良,质地黏重板结,渗水排水能力不好的土壤,黄芪根系将受到明显影响,根分枝增加,根皮锈斑,水眼增多,烂皮程度加重。

在人工栽培黄芪时,必须注意调节土壤水分,控制植株徒长,诱导主根下伸,抑制主根分枝。

3、对光照的要求:黄芪幼苗期怕光,必须搭棚遮阴,透光率在30%左右。也可以种植遮荫植物,如果采用混播模式,可以起到遮荫效果。

♦二、选地整地

1、选地:黄芪喜欢冷凉、耐旱性强,怕涝,但苗期怕强光。黄芪种子有硬实现象,外皮坚实而厚,透性不良,吸水力差,在正常温、湿条件下约80%左右的种子不能萌发。种子的硬实率还因各地条件不同而异。一般硬实率在60%~80%。种子的硬实还与成熟度有关,随着种子成熟度提高硬实率增加。

黄芪对土壤及水分要求比较严格。1~2年生幼苗的根系对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强,随着黄芪的生长,吸收功能逐渐减弱,但贮藏功能渐强,主根变得粗大,不耐高湿和积水,如果水分过多,则容易发生烂根,形成水眼锈斑。

在山区和半山区,应选择地势向阳、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渗水力强的砂壤土或棕色森林土;平地种植黄芪,应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渗水力强,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或冲积土。忌选白浆土、盐碱土、粘壤土和积水草甸土。

2、整地:黄芪是深根性药用植物,栽培前必须深翻地。翻地深度可根据土层厚度来决定,一般不能浅于30厘米,以40~50厘米为最好,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2500~3000公斤,结合整地,将土壤耙细、整平、起垄。一般春翻地要在早春土壤解冻后化够深度时顶浆翻地,随翻、随耙、随起垄,以利于土壤保墒。夏天翻地要在翻后进行几次耙地灭草,在秋季进行起垄。秋天翻地最好秋天进行起垄,以利于蓄水保墒;如果秋季来不及起垄,也可以次年春季顶浆起垄。起垄时多为南北向,垄高30~50厘米,垄宽为80~100厘米,起垄后要用木磙子镇压保墒。

黄芪规模化种植

♦三、大田直播方式

1、选种:播种前要进行风选或者筛选,选择籽粒饱满、无虫蛀、无病害的优良品种供种用,淘汰秕粒、杂物等。

2、种子处理:黄芪种皮较坚实,为了加速种子吸水萌发,促进苗齐苗壮,应进行种子处理。目前较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三种。

①温水处理:将种子浸泡在50℃温水中,加水量应浸没种子。浸泡6~12小时,再将种子捞出,装入布袋内催芽播种。

②硫酸浸种:用浓度为70%~80%的浓硫酸浸种后,放入电热恒温培养箱中,将温度控制在30℃,处理3~5分钟,捞出后立即冲洗掉种子表面硫酸,然后再播种。

③磨砂处理:

将种子与粗沙按1:1比例混匀,放入石磨上,直到磨破种皮为止。播种量大时,可用磨米机磨破种皮。

3、播种时间:黄芪春季、夏天或秋末均可播种,一般在3~4月,地温稳定在5~8℃时播种。春播应注意适期早播,抢墒播种,播后15天左右即可出苗。在春旱较重的地方多采用夏天播种,即在6~7月雨季到来时播种,这时候土壤水分充足,气温高,播后7天左右即可出苗。近冬播种是当地温稳定在0~5℃时播种。近冬播种应注意适时晚播,以保证种子播后不萌发,以休眠状态越冬。如果播种较早,种子萌动后容易被冻死。近冬播种应适当加大播种量,以防因气温回升使部分种子萌动发芽,降低出苗率,造成缺苗。

4、播种方法:目前播种黄芪主要有穴播、条播等方法。以穴播方法较好,因穴播保墒好,覆土一致,镇压适度,有利于种子萌动。穴播多按20~25厘米穴距开穴,每穴放入6~10粒种子,覆土2厘米,每亩播种量大约1公斤左右;条播是播种时在垄上开沟,播幅9~12厘米,覆土2~3厘米,播种量比穴播多,大约每亩播种1.2~1.5公斤左右。

♦四、大田育苗移栽方式

由于黄芪入土较深,起收费工费时,近年部分地区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栽培黄芪,育苗一年,起收后平栽,栽后两年采收。

1、育苗:选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疏松的砂壤土,要求土层厚度40厘米以上。如土壤板结、需施足有机肥并深翻。育苗可采用撒播或条播,条播时行距15~20厘米,每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2、移栽:移栽可在秋末或初春进行,要边起边栽,起苗时要深挖,深度不小于40厘米,严防损伤根皮或折断黄芪根系;同时将细小的自然分杈苗淘汰。移栽时按行距40~50厘米开沟,沟深10~15厘米,将根顺放于沟内,株距15~20厘米,摆好后覆土、浇水。待土壤墒情适宜时浅锄一次,以防板结。

♦五、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为黄芪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对于提高黄芪生长速度、缩短栽培年限保证药材质量有重要意义。

1、松土除草:黄芪苗出齐后即可进行第一次松土除草,同时进行间苗。这时苗小、根浅,应以浅除为主,切勿过深。除草过深土壤透风干旱,容易造成小苗死亡。以后视杂草滋生情况再除2~3次。

2、间苗定苗:一般在黄芪幼苗长到6~10厘米,五片复叶出现后进行间苗,间去田间弱苗、小苗、过密苗、重叠苗。间苗时,注意不要用力太大、太猛,把并蒂苗拔出,把苗距控制在10~15厘米左右。当苗高15~20厘米时,条播苗按21~33厘米株距进行定苗;穴播苗则每穴留壮苗1~2株。在定苗时,结合拔出垄上杂草,并及时补齐缺苗部分,以免断条。

3、抗旱排涝:黄芪比较耐旱,只要土壤墒情好,见干见湿,定苗后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以利于根系向下延伸。特别干旱时,可适当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防积水烂根影响根部正常生长。

4、打顶去蕾:黄芪在孕蕾、开花、结实期都要消耗养分,影响根部生长发育。黄芪商品田,应在现蕾初期,将花蕾摘除,打去将成为花序的顶心,使地上部分营养向根部转移。

5、选留良种:在选择黄芪种子留种的,应从生产田中选留主根粗长、分枝性能弱、粉性好的植株留种。黄芪种子成熟时荚果下垂,果皮变白,果内种子呈褐色时即可采收。

黄芪为腋生的总状花序,开花不齐,种熟也不一致,应适时分期采收,如采收过晚,不仅硬实率高,而且荚果开裂造成损失。在人力不足时也可在果熟50%时整株割取,割后晾干脱粒。

6、适时采收:栽培黄芪一般3~4年收获,野生黄芪6~7年收获,年头过久根系内部容易成为黑心甚至成为朽根,不能药用。一般春秋均可收获,春季从土壤化冻到出苗前采收,秋季采收从落叶到霜降为止。秋季收获的要比春季收获好,秋季不同时期采收也会影响根的质量和产量,以8月花期、9月果期、10月植株将近枯萎期、11月植株枯萎期采收,收获的黄芪折干率也有所不同,其中10月和11月采收的黄芪根系质量最好,产量最高。

♦六、黄芪病害防治

1、白粉病:从苗期到成株都可能被侵染此病,一般7~8月多发。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荚果。发病后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随后蔓延,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造成早期落叶或整个植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每7~10天喷一次波美浓度0.3度石硫合剂,或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连续喷雾2~3次。

2、根腐病:此病主要危害根部,造成烂根。发病后植株自上而下萎焉、枯黄,甚至死亡。发病期多在6~8月,在高温高湿、土质黏重的情况下更易发病。

防治方法:播种或育苗要注意选地、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并带离园地深埋或烧毁;病穴用石灰消毒,发病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灌根或喷雾。

黄芪开花初期

♦七、黄芪的虫害防治

1、蚜虫:蚜虫又名蜜虫,属同翅目昆虫,多在6~8月发生,主要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茎叶,使黄芪植株嫩叶和生长点生长受到抑制。又因为蚜虫在吸食嫩叶时,会分泌一种蜜露,从而传播病毒病等。

防治方法:在黄芪生长期间,认真观察植株生长情况,一旦有蚜虫危害,立即用1000~15000倍液40%乐果乳油或1500倍液50%的磷胺乳油喷杀。目前还有专门杀灭蚜虫的药剂吡蚜酮或噻虫嗪和吡虫啉。上述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2、豆荚螟: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多在6~9月发生,成虫产卵于嫩荚或花苞上,幼虫孵化后危害种子。

防治方法:

在成虫盛发期,在傍晚喷洒8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每7~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雾3~5次,直到种子全部成熟为止。

【我是鄂硒农技,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加关注,可进入我的主页免费学习更多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你们的点赞,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鄂硒农技


黄芪为豆科紫云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传统的大宗药材,黄芪适应性很强,一般土壤都能种植,耐旱、耐寒,以土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土壤为最宜,适于干旱、半干旱山区种植,那高产栽培有什么技术呢?今天就谈谈这方便的栽培方法,以供参考。

一、 选地

选择土地平整、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黑钙土或沙质土壤。前茬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土壤以微酸性或中性为主。

二、 整地

深翻地30厘米左右,把杂草秸秆深翻入地下。每6亩底施有机肥1500千克、磷酸二铵25千克、硫酸钾肥10千克后深翻,整平耙细呈待播状态。播前土壤墒情好,利于黄芪种子萌发。

三、种子处理

种子适宜发芽温度为14~15℃,因此,每年4月20日以后开始播种,种子需要机械破皮,以不损伤种子为度,用40℃温水浸泡3~4小时,捞出后按种子重量的1%拌入多菌灵,装袋催芽,第2天播种。

四、播种方式

可采用条播、穴播或机械直播方式播种,采用穴播行距35厘米、穴距25厘米挖浅穴;采用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3厘米深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2厘米左右。

五、间苗、定苗

苗高5~7厘米时开始间苗,以免植株拥挤互相遮荫争肥夺水。苗高10~12厘米时定苗,按株距10~15厘米留壮苗1株,剔除弱苗、小苗、病苗,留壮苗。实践表明适当密植可以增加黄芪种子产量,但根重有所下降,黄芪品质有所降低。一般来说土壤肥沃、供排水畅通的地块可适当密植,肥水条件差、养分不足的地块不宜密植。

六、中耕除草

苗高4~5厘米即可中耕。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杂草生长快,若不及时除草易造成草荒。一般每年中耕2~3次,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当苗高8~10厘米时第2次中耕,结合定苗,以后视田间杂草情况除草。一般人工除草效果差,建议使用苜草净除草。

七、追肥

黄芪喜肥,除了施足基肥,有必要在生长期追肥,以提高产量。1年生苗高30厘米、2年生苗在5月中旬,结合浇水追肥1次,每亩用复合肥15千克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覆土浇水,禁施尿素等氮肥防止疯长。

八、抗旱排涝

黄芪苗期需水量少,根系下扎不需要过多水分,在足墒播种情况下,苗期可不浇水。若底墒不足、天气干旱、出苗率低,可以采用拖拉机喷灌,防止大水漫灌造成种子或苗被冲走。小面积可以用小水或隔行灌溉。在结果成熟期应及时灌水,一般需灌水2~3次促使种子正常成熟,以降低硬实率,提高种子质量。土壤湿度过大,会导致根部腐烂,低洼地块应注意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以利于根部正常生长。

九、打顶、摘蕾

7月中旬需及时打顶摘蕾,打顶摘蕾可以打破主茎顶端生长优势,抑制黄芪株高,控制地上植株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部生长,提高黄芪产量,通常每年摘蕾1~2次。

十、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7月初发病,8月为发病盛期,高温多湿易发病,苗期和成熟期都发病,防治方法是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忌连茬、迎茬,合理密植并加强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在发病期,用50%多菌灵800倍液,每隔10天喷1次,连喷2~3次。根腐病5月中旬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7~8月,低温多雨、排水不良,易发生此病。防治此病应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倒茬,雨后及时排水,保证地面无积水。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倍液喷施根基部。还有食心虫、蚜虫病害,均需要及时喷药防治。

综上,黄芪为名贵药材,农户要要因地制宜,适期播种,科学管理,日常注意大田管理,以预防为主、医治为辅的植保方针,即可获得黄芪高产。


田园小哥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黄芪,又被人叫做“黄耆”,是一种植物和中药材的统称。植物黄芪主要产于甘肃、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区,属于我国的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黄芪的根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最常用的中药材之一,是我国很多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目前,黄芪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山区和半山区,而纯野生的黄芪大都生长于山区及半山区的阳坡上,或向阳林绿树丛间,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由于人为的无限采掘,黄芪的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根本不能满足医药行业的需要。因此,学习种植优质黄芪,可以帮助农民另辟蹊径,提高经济收入。

一、黄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黄芪属于典型的深根系植物,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另外,黄芪比较喜欢凉爽气候,抗旱、耐寒、怕热,但忌积水涝洼,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在4-12度即可,在年日照时间大于2600小时的平原或山区,遇涝能排、微碱性的钙质壤土或砂质壤土上均可以正常种植。

二、黄芪的主要特征

1、植物学特征

黄芪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度为50-100厘米。黄芪植株的主根肥厚,木质,常伴有分枝,颜色为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有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植株为多羽状复叶,常有13-27片的小叶,长度在5-10厘米,叶柄长为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为4-10毫米。总状花序稍密,具有10-20朵花,子房有柄,被细柔毛。黄芪的果实为荚果,薄膜质,稍膨胀,为半椭圆形,顶端具有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大约在3-8颗。

2、生物学特性

黄芪具有喜冷凉、耐干旱向阳、怕涝的习性。植株的根系深扎,吸收贮藏功能强,生长周期可达5-10年。黄芪从种子播种到新种子成熟需要经过5个生育时期,即幼苗生长期、枯萎越冬期、返青期、孕蕾开花期、结果种熟期,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

三、黄芪的高产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1)选地

选择地势高燥,海拔在1400-1800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渗透力强、坡度在15-45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的砂质壤土坡地进行种植。另外,种植地要求周围无任何污染源,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远离居民区,且距离公路主干道500米以上,但需要交通运输方便,以利于生产管理。

(2)整地

一般采用人工或机械,刨除芪坡上的杂草和灌木丛,翻刨深度需要达到30厘米以上,并将刨出的杂草、灌木清理出地块之外。将地块沿等高线打成4-6米宽的条形梯田,并用石块或带草根的土块堆砌畦塄,以有效防止下大雨时,形成径流,造成水土流失,导致黄芪植株被冲出。同时,我们需要根据地形整好排水沟渠,以保证田间积水能够顺利排出。

(3)深施基肥

在清除杂草之后,我们需要结合整地,先在表土撒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2500-3000公斤,然后将肥料翻入土壤中混合均匀。坡度小于30度的地块,我们可以用畜犁翻耕,而30度以上的坡地,需要人工翻刨。

2、种子处理

由于黄芪的种皮坚硬,播种之后不易发芽,所以,在正式播种之前,我们应该进行种子处理。首先将种子浸泡在50度的温水中搅动,在水温下降后,再浸泡24-30个小时,随后涝出洗净,并摊放在湿毛巾上,再盖上一块湿布催芽,在裂嘴出芽后进行播种。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种子中加入2倍的河沙进行搓揉,以擦伤种皮,促使种子快速发芽。黄芪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在15度左右。

3、播种方法

在对黄芪播种时,我们可以采用条播与穴播两种方式。

(1)条播

在畦面上,每间隔40厘米开一个横沟,沟深约为3-4厘米。在播种时,我们需要将草木灰、种子与肥料进行有机搅拌,均匀撒入种植沟内,然后及时覆盖上1-2厘米厚的细土,稍稍进行压实。

(2)穴播

在起好的畦面上,我们可以按照30厘米×25厘米,挖掘浅穴,每个穴中可以播下5-7粒种子,然后覆上1-2厘米厚的细土。在荒山荒坡面积较大时,我们也可用撒播,能够大量节省人工费用。

4、大田管理

(1)间苗、定苗、补苗

在黄芪幼苗高度为5-7厘米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第一次间苗,并通过2-3次间苗之后,每隔8-10厘米保留壮苗1株。如果遇到缺棵,应该用小苗带土补植,也可以重播催芽籽补苗。

(2)中耕除草

当年生的黄芪地中耕除草与间苗、定苗同时进行,一般用小锄头或小铁铲操作。在这以后,每年一般中耕除草2-3次,第一次在黄芪返青后封垄前用大锄头进行,第二次可以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用小锄头或小铁铲操作。如果田里杂草太多,可以采用人工拔除的方式。

(3)打顶去蕾

在植株80%的主茎现蕾时,我们需要进行第一次打顶去蕾,当80%的侧枝出现花蕾时,就要进行第二次打顶去蕾,一般进行两次即可。黄芪植株的去蕾应该选择在晴天露水晒干后进行,用手直接掐去植株顶部蕾穗,并将摘除的黄芪花蕾装入袋子里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4)水肥管理

黄芪的施肥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保持或提高土壤肥力以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在黄芪间苗之后的6-7月份,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适时适量进行追肥。在播种之后,可以采用喷灌的方式浇水,以达到床面湿润,确保齐苗。在植株出苗之后,我们需要根据降雨情况,进行田间水分管理。在天气干旱时,应该进行喷灌浇水,雨季田内积水的时候,就需要注意排水,以防止黄芪烂根。

5、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根腐病主要由真菌引起,大多发生于多雨季节。在刚发病时,主根发生红褐色病斑,以后植株的叶子逐渐发黄,地上部开始枯竭,最后导致根系完全腐烂。

防治方法:我们需要及时清除杂草,尽量不要连作。在发病初期,推荐用70%杜邦克露1500-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或直接灌根部。

(2)白粉病

在植株发病后,由叶片、叶柄到茎部都布满白粉,最后直接使植株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我们可以用25%粉锈宁1500-2000倍液、70%代森锰锌或三效灵600-800倍液叶面喷雾,每次间隔10-15天,连续用药2-3次,药剂尽量交替使用。

(3)地老虎

在每年的初夏期间,幼虫常咬断黄芪幼苗。

防治方法:在虫害发生之前,我们可以用辛硫磷拌细土,均匀撒于植株周围,并及时中耕松土进行防治。在虫害发生期间,可以用40%硫酸或0.2%茗苦参碱水剂1000-1500倍液,喷灌受害植株周围的土壤。另外,我们也可以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地老虎的成虫。

(4)黄芪种子小蜂

黄芪种子小蜂的雌虫用产卵器刺入种,夹内产卵,幼虫为害黄芪嫩子,仅留种皮,严重影响到黄芪种子及药材的生产。

防治方法:首先,我们要清除田间杂草和冬季清洁田园,并选用抗虫品种。在播种之前,要做好种子清选工作,除去有虫种子,以减少小蜂传播。在植株的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各喷1次40%乐果EC1000-1500倍液、50%辛硫磷EC1000-12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EC1500-2000倍液,以杀灭大量羽化的成虫,防治效果很明显。

(5)蝼蛄

蝼蛄属于直翅目蝼蛄科。蝼蛄为多食性害虫,成、若虫均喜食各种药材种子和幼芽,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也会咬食幼根和根茎,被害部常咬成乱麻状,使幼苗凋枯死亡。

防治方法:在黄芪药材收获后,我们要及时翻耕以减少虫源,不施用未经完全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并根据蝼蛄早春可在地表造成虚土堆的特点,查找虫窝,将雌虫和卵一并消灭。

6、适时收获

黄芪以定植后2-3年的秋季霜降后,采挖根系质量最好,药用成分较高。在开花结籽之后,采挖根则药用质量较差。在植物茎叶干枯之后,即可进行采挖。在黄芪采挖时,先从地边挖开深沟,然后逐渐向内采挖,应该尽量保全根,以避免伤皮断根。要整株挖出,切去芦头、须根,并去尽浮土,清理干净。随后将收获的根按要求分等级,置放于通风向阳处晾晒至7成干,扎成10-20 厘米的小把,继续晾晒至干,切忌不可将湿根堆放在一起,以避免霉变。

农学博士有话说:黄芪的药用价值、保健价值都比较高,近年来市场受欢迎程度逐渐增高。但因为原产地的过度采挖,导致野生黄芪的产量明显下降,从而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推广黄芪的人工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实现脱贫致富、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名农学专业博士,点击右上角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农业种植知识,推广作物高产技术,欢迎大家评批指正!]

农学博士教种植


黄芪在我国应用的历史悠久,是常用的中药材,在医学中广泛应用。黄芪有野生品种,和家庭种植的品种,在我国分布为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甘肃,四川,宁夏,陕西等省区,家庭种植的主要是山西的浑源、繁峙、应县、代县这些地方。黄芪对生长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中药材黄芪对生长环境有什么要求?它的高产栽培技术是什么?

一、黄芪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根据日常找到黄芪的情况,黄芪一般生长在海拔800至13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而且要半干旱的草地上,也可能是长在向阳的缘树丛间。

黄芪具有喜欢冷凉、耐干旱怕水涝的生长习性,生长周期一般为5至10年,如果水分过多容易发生烂根。

但是黄芪1年生和2年生幼苗的根,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功能较强,这段时间要加强对水肥的管理,随着黄芪的生长,吸收的功能逐渐减弱,储藏的功能逐渐增强,主要的根系逐渐变粗变大,形成了可以出售的黄芪。

二、黄芪的药材形状。

黄芪的根呈圆柱形,有的还有分支,黄芪的上端较粗,下端逐渐变细。表面呈淡棕黄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者是纵沟,质地坚韧而且有韧性,不易折断,气味微甜,嚼起来有豆腥味。

三、黄芪高产的栽培方式。

★选地。

根据黄芪的生长习性,黄芪为深根性植物,所以在平地栽培的过程中,要选择地势高,而且干燥,排水性能良好,疏松而且肥沃的沙性土壤。

如果是在山区进行种植,要选择土壤深厚,排水性能好,背风向阳的山坡地进行种植。

★进行整地。

地块选好后要进行整地,在整地时候,要以秋季深翻地块为好,要进行深耕,深耕为50厘米左右,同时施入基肥,每一亩施入农家肥4000公斤。

如果是在春天耕种翻地,要做好的土壤保山墒工作,然后把地块耙细整平,作畦,这样有利于排水。

★栽培的技术。

①采种。

在采取黄芪的种子时,要采收生长3年以上的黄芪种子最好,在采收黄芪的种子时,要做到随熟随采,采收到荚果以后,进行晒干脱粒,就可以留做黄芪的种子。

②选种和浸种。

在选用种子的时候,可以用水漂洗,或者是用吹风的方式,要除去杂质、不饱满的种子,或者是被虫蛀了的种子。

选出种子以后,在播种以前要进行种子处理,要采用粗砂轻度的摩擦种子的表皮,除去种子的表皮。还可以将种子置于50度的温水中,浸泡7至11小时,捞出来以后用纱布沥干水分,放入布口袋中进行催芽。

③进行播种。

黄芪的播种可以分为春播、伏播和秋播三种。

根据时间段计算,春播一般以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伏播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播种,而秋播已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进行播种。

在现在生产的过程中,多采用直播的方式,采用直播,方便田间管理,能节省用工的数量,而且能提高产量,所以一般不用育苗移栽的方法。

★做好田间管理。

①进行中耕除草。

当黄芪的苗出齐以后,就可以松土除草,一般进行2至3次较好,当苗长到10厘米时,要进行疏苗和间苗,按18厘米的株距定苗。

然后结合黄芪的生长情况,或土壤的板结,以及杂草的长势,及时的进行做好松土除草工作。

在黄芪播种下去1至2年以内,由于生长旺盛,需肥和需水量非常大,根部发育快,所以要结合进行中耕除草的时候,适当的追施鳞钾肥,促进黄芪的生长。

②灌溉和排水。

黄芪出苗以后,和返青的时期,需要的水分较多,如果遇到干旱的年份,应该及时的进行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是遇到雨季到来,要及时的做好排涝工作,防止黄芪烂根。

③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黄芪的白粉病防治。

黄芪的白粉病,从一出苗到长成植株都可能发生病害,而且一般集中在7至8月份,主要是危害黄芪的叶片,也可能危害黄芪的荚果。受到白粉病危害的黄芪,叶片或者荚果的表面生出白粉,然后病斑上出现了小黑点,可能造成黄芪早期落叶或整株的枯萎死掉。

【防治的方法】

发病前和发病的初期,每隔10天,用50%的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连续的喷3至4次,能起到预防和防治的作用。

◆根腐病。

黄芪的根腐病,主要是危害黄芪的根部,造成黄芪烂根,发生病害以后,植株自上而下的萎焉、枯黄甚至死亡,一般发生在6至8月,特别是高温高湿,和土质黏重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根腐病。

【防治的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的拔除生病的植株,病穴采用石灰消毒。在整地的时候,每一亩施入70%的五氯硝基苯本1公斤进行土壤消毒,还可以施入石灰氮 25公斤作为基肥。

④防止虫害。

◆芽虫的危害。

芽虫的危害多在6至8月发生,主要是危害植株上部的嫩茎叶,造成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的方法】

用50%的乐果乳液2000倍液进行喷洒,每隔7天喷洒一次,连喷2至3次。

◆豆荚螟的危害。

豆荚螟对黄芪的危害,一般在6至9月的时候发生,成虫产卵于嫩荚和花苞上,幼虫卵化以后危害种子。

【防治的方法】

在成虫多发的时期,用80%的敌百虫2000倍液进行喷雾,每隔10天喷一次,连续的喷5次,直到种子全部成熟为止。

四、及时进行采收和加工。

★采收。

黄芪一般3至4年才可以采收,以秋季11月为采收期,要进行深刨100厘米左右,才可以连根拔起,在刨的时候不要损伤外皮,更不要折断。

★加工。

然后洗净泥土,将黄芪置于沸腾的锅内,浸泡1至2分钟,然后取出来,放置在阴凉的地方,削去头尾,用细绳捆成把晒干,在进行搓直,然后进行上市销售。

总结

要结合黄芪的生长习性,喜欢冷凉,耐干旱怕水涝的特点,选好地块,选好种子,做好田间管理,预防好病虫害工作,才能种植出产量高,质量好的黄芪。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首发头条,抄袭必究。


以文温暖三农


中文名

黄耆

学名

Astragalus propinquus Schischkin

别称

膜荚黄芪、黄芪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

黄耆

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耆播种的温度要求。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甘肃、四川和西藏等),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黄耆

繁殖方法

播前准备

种子处理:播种前要进行选种,除去瘪粒及霉腐种子以确保全苗,减少病虫害。由于黄耆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存在休眠状态,为提高发芽率,应采取以下方法,促使其尽快发芽。

沸水催芽:将选好的种子放入沸水中搅拌1分钟,立即加入冷水,将水温调到40℃后浸泡2-4小时,将膨胀的种子捞出,未膨胀的种子再以40-50℃水浸泡到膨胀时捞出,加覆盖物闷12小时,待萌动时播种。

机械损伤:将种子用石碾快速碾数遍,使外种皮由棕黑色有光泽的状态变为灰棕色表皮粗糙,以利种子吸水膨胀。亦可将种子拌入2倍的细沙揉搓,擦伤种皮时,即可带沙下种。

酸处理:对老熟硬实的种子,可用70-80%浓硫酸溶液浸泡3-5分钟,取出迅速置于流水中,冲洗半小时后播种,此法能破坏硬实种皮,发芽率达90%以上,但要慎用。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分春播和秋播。多采用春播,时间在4月末至5月初,5月上旬出苗,约1个月齐苗。播种时在整好的畦垄上按行距45-60厘米耧一浅沟,沟宽8-10厘米。施入三元素复合肥(氮、磷、钾各15%)10千克作种肥,覆土5厘米,踩底格子后采用条播方式,把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1.8-2.4厘米厚的土,脚踩1遍或镇压1次即可。每亩用种量为1.5-2.5千克。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黄耆遇积水会发生烂根和死苗,平原地区栽培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种植;地下水位高、雨水多的地区宜选择高燥地和河沿高地种植;山区宜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壤渗水力强的向阳山坡地种植。黄耆为深根性植物,为促进根部发育健壮,在秋天要求对土地进行深翻达40厘米以上,作高畦,开深沟,这是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防止黄耆烂根的一条重要措施。畦连沟宽160厘米,畦面做成龟背形,每隔两畦开一条深沟,浅沟10厘米,深沟50厘米。

栽植管理

移栽:可在第2年春季(用秋播苗)当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移栽。在垄上开沟,顺垄向移栽,幼苗平放或斜放于沟中,覆土踩实,浇透水即可。

施肥:

基肥:黄耆根深,生长期长,为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营养成分的需要,整地时必须施足基肥,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后翻入耕层,最迟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匀。

追肥:追肥要根据气候条件及长势而定,一般追肥2次或3次。第1次在5月上旬至5月下旬苗高10-20厘米时,浇稀薄的粪水,每亩需人粪尿750千克或猪粪尿1500千克冲水浇;第2次在6月上旬苗高30-40厘米时,每亩施尿素25-30千克;如果前期脱肥,叶色黄,则在7月上旬至7月下旬苗高60-80厘米时,再进行第3次追肥,这时已封垄,可施入氮素化肥、饼肥和过磷酸钙。

出苗、间苗、定苗、补苗: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齐。当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厘米留壮苗1株。如遇缺棵,应将小苗带土补植,也可用催芽种子重播补苗。

中耕除草:黄耆幼苗生长缓慢,如果不注意除草易造成草荒,因此,在苗高5厘米左右时,要结合间苗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第2次于苗高8-9厘米时进行,第3次于定苗后各进行中耕除草1次。第2年以后于5月、6月及9月各除草1次。要经常保持田间无杂草。

灌水防涝: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少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在将要开花时适当灌水,种子成熟后应不浇水或少浇水。黄耆生长旺盛时期的6月、7月和8月,正逢雨季,田(畦)间发生洪涝和积水要及时排除,并随后进行中耕,保持田间地表土壤有良好的通透性,以利于根系生长,防止烂根。秋后,当上部茎叶枯萎时进行培土,以利越冬。

收获留种

收获:黄耆生长2-3年后采收为佳,生长年限过久可产生黑心,影响品质。本地区在10月下旬采收,用工具小心挖取全根,避免碰伤外皮和断根,去净泥土,趁鲜切去芦头,修去须根,晒至半干,堆放1-2天,使其回潮,再摊开晾晒,反复晾晒,直至全干,将根理顺直,扎成小捆,即可供药用。质量以条粗、皱纹少、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甘者为佳。正常年份每亩可产干品300千克左右。

留种:选3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地块作黄耆种子田。黄耆种子的采收宜在9月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褐色时立即进行,否则果荚开裂,种子散失,难以采收。因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随熟随采。若小面积留种,最好分期分批采收,并将成熟果穗逐个剪下,舍弃果穗先端未成熟的果实,留用中下部成熟的果荚。若大面积留种,可待田里70-80%果实成熟时一次采收。采收后先将果枝倒挂阴干几天,使种子后熟,再晒干,脱粒、扬净、贮藏。

病虫防治

病害

白粉病:黄耆白粉病一般在7月后花蕾结荚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荚果,多发生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症状:发病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严重时叶片被白粉覆盖。被害植株早落叶,严重影响生长。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枯萎病:黄耆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6月开始发生,7-9月为害严重,高温多雨、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容易发病。症状:须根变褐色并腐烂,主根发生红褐色或焦褐色烂斑,病株的叶子发黄、脱落。地上部枯萎,根部完全腐烂。防治方法:不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不在低洼地栽培,不重茬。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浇病穴。

虫害

小象鼻虫:黄耆小象鼻虫的成虫和幼虫为害黄耆幼苗和幼根,严重时吃光地上部分,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方法:出苗后,隔10天用敌百虫2000倍液喷雾,以杀死成虫。

食心虫:黄耆食心虫以幼虫钻入荚内蛀食种子,为害严重时,种子失去发芽能力。防治方法:在成虫孵化期,用灯光诱杀幼虫或在花期用敌敌畏或敌杀死按用量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直到种子成熟为止。


AAAAA雪狼39


黄芪是一种豆科植物,黄芪在药材界中还是占据了很大的地位的,尤其是在中药界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黄芪具有利水消肿和补气固表的作用,能和许多的药材一起搭配使用,如今黄芪的种植已经被广泛实施,但是有些产量不是很理想,那么下面阿金就给大家讲讲黄芪如何种植才能高产吧!

一、选地整地

想要高产,首先就要选好土地,黄芪种植要选择排水性好且深厚的土壤最好,在播种前我们要对土地进行整改,首先要对土地进行施肥,增加肥沃度,一般都是施浓肥和磷肥,保证轮作后的土地的营养度和肥沃度。

二、种子处理

黄芪的种子要经过处理才能播种,首先我们要将种子放在五十度的温水中搅动,浸泡24小时即可,然后再盖上一块湿抹布,等到裂嘴出芽后播种。

三、播种

播种分为几个季节,分为春波和秋播,播种首先要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中,然后覆土后将种子盖严实,最后往沟里面灌水,让土壤保持湿润,十五天后即可出苗,但是这种情况发病很多。

四、栽培管理

保持每株之间的距离要适当,经常给地里除草,不要让杂草跟黄芪抢营养,除草两到三次即可,期间还要进行追肥,肥料可以选择磷肥和硫酸铵,将其混合后用水稀释然后浇灌。

五、病虫害防治

黄芪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病,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进行防治,另外就是紫纹羽病,这种病会危害到根部,造成黄芪烂根的现象,一旦发现要使用石灰粉进行消毒,发现其他虫害可以喷洒对应的杀虫药剂。

以上就是黄芪高产种植技术了,阿金建议大家在选地的时候不要选一些轮作了几年的庄稼地,这些地的质量已经非常差了,对于种植药材这类植物不适合,有条件的可以购买一些肥沃的土地,或者租用场地,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到大家!


乡里阿金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植物,别名:棉芪,百本等。主要以根入药,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的作用。黄芪是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种植黄芪前景十分看好,是一项致富的好项目。

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黄芪的种植技术,种植黄芪,首先来了解黄芪的分布特征。黄芪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黄芪主产于内蒙、吉林、辽宁、河北、黑龙江、甘肃和山西等地。黄芪一般株高60到80厘米,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小叶13到27片,小叶片为椭圆形,假果半圆形,稍扁,半透明膀胱状鼓起,果尖端尖刺状,内有几个黑色的种子,主根深长,圆柱形稍带木质,不易折断。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黄芪的种植技术。首先是土地的选择。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怕水涝,怕高温,所以应该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渗水力强的砂质土壤,不宜在粘土地、积水地和盐碱地种植。土地选好以后,2月下旬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在使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再使用化肥,能够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施肥以后要对土壤进行深翻,一般深翻25到30厘米,深翻以后应根据地势和气候条件做畦,地势平坦的可以做成长畦,地势起伏的可以做成短畦,北方雨水较少的可以做成平畦,一般畦宽为220到250厘米为宜。

畦面要求平整,一定要踏平整齐,黄芪是在3月中旬播种,一般用种子繁殖,种子表皮坚硬,吸水能力差,播种前用50℃的温水浸种6到12小时,然后将水倒掉,拌沙土,由于种子表面比较坚硬,所以在拌沙土的时候一定要反复揉搓,这样有利于提高发芽率。播种时在畦上用工具顺畦开沟,一般沟距约为20厘米左右,沟深为5厘米左右,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每亩用种约为3000克,播后覆土,然后用耙子搂平,使土壤与种子紧密的接触,可以起到保墒的作用。

注意黄芪不能重茬地种植,播种以后要浇水一次,这样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后黄芪10到15天就可以出苗了。接下来就是田间管理了。虽然说黄芪的生长受环境影响很大,但是其经济产量和药用品质取决于田间管理水平,所以说加强田间管理是十分重要的。黄芪的生长一般经历幼苗期,生长期,生长后期三个时期。幼苗期是指3月下旬到5月中旬这一时期,在出苗期间需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这一时期要采取一切抗旱保墒措施,确保种根层内有足够的水分,满足幼苗生长的需要,严防土壤酪干,力争达到苗全苗壮。

黄芪幼苗期中耕除草特别重要。由于黄芪苗长到30厘米左右的时候中耕不便,所以在幼苗期一定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防止草荒弃苗。一般要看情况,除草2到3次,间隔期为15天左右。中耕的深度要看根部生长情况来定。生长期是指6月上旬至9月下旬这一时期。6月上旬,当植株长到30厘米左右时,枝叶繁茂,一般就不再中耕除草了。但在这一时期是根部发育的盛期,一定要供给足够的养分。第一次追施磷肥,钾肥或者草木灰为主,每亩施熟饼肥100到200千克,8月进行第二次追肥,用磷铵颗粒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施肥以后浇水,黄芪根部发育前期发育较快,需水较多。

夏季久旱不雨,植株呈萎蔫状况的时候,应该浇水,但是要注意浇水要在早晚进行。由于中午气温高,浇水使地温急剧下降,影响植物的生长。雨季到来之前应该注意排水防涝。进入雨季以后应该经常检查田间,发现积水应该及时排除,以免造成根茎腐烂。生长后期是指10月上旬到11月中旬,10月上旬黄芪到了生长后期,这一期间就可以不再进行田间管理作业了,但是也要注意保持田间的清洁,防止杂草滋生。病虫害的防治,病虫害防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在病虫害防治上,滥用农药,用药过量,农药使用方法错误等现象非常普遍,造成了中药材重金属含量超标,药用质量下降的情况。所以说病虫害的防治在中药材种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的根部,根部横切,可见横断面有明显的褐色,后期根部腐烂,植株地上部分萎蔫枯死,最后整个植株死亡。控制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实行条播或者是高畦栽培。发病初期喷淋或者是浇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到9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3到4次,间隔6天左右。

白粉病最初表现为在其株叶子表面上长有白色的粉状物,这种真菌生长迅速,很快即盖满在整个植株的叶片上。在这一阶段,叶子布满了白色灰尘似的粉。如果不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由于白粉的窒息作用,可致使叶片变黄,植株枯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有利于田间通风透光,可以减少发病。发病初期喷洒25%的粉锈灵1000倍液,或者50%的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等药剂,7到10天喷一次,连续喷2到3次,大青叶蝉成虫体长7到10毫米青绿色,头部机缝处左右各有一个小斑,长虫或者幼虫是吸叶片的汁液,造成白色的小斑点,严重时叶片失去绿色,造成植株衰弱,长虫发生盛期,选用20%的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者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喷3到5次,间隔七天左右。

甘蓝夜蛾北方地区都有分布,幼虫食量极大,造成严重减产。成虫体长大约20毫米,展翅45毫米,为棕褐色。7月中旬和8月下旬危害严重,幼虫发生盛期选用21%的灭扫利油2000到3000倍液,或者20%菊马乳油2000倍液等,应该交替使用,喷2到3次,每次间隔六天左右。鼠害是黄芪栽培过程中的另一大危害,主要危害黄芪的根部。毒饵由诱饵和灭鼠剂组成,配制毒饵时可以加少量的植物油和食糖,以提高老鼠食用时的适口性。

捕灭野鼠所用的药剂浓度要比捕灭家鼠所用的药剂浓度要高一些,将毒饵撒于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毒粉是利用鼠类有事毛的习惯,在鼠洞四周或者其经常活动的地方撒上毒粉,使鼠毛沾上毒粉,再通过老鼠而造成鼠类的中毒死亡!采收加工,黄芪一般选在10月中旬收获,收获时选择晴天,先将地上部用镰刀割去,从畦的一端进行采挖,深度由根长而定。当根全部露出以后,顺垅植株小心地取出全部的东西,去掉泥土,运回加工。黄芪在加工时切忌用水冲洗,采挖以后用剪刀剪去残茎,晒至八九成干的时候,把一株株的根,按等级捆成小把,然后再进行晒干,干后即成为成品的药材。


好了,感谢大家的观看,今天的回答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新鲜水果最好吃


一、出苗、间苗、定苗、补苗:

播种后7天开始出苗,30天左右苗木出齐。当苗高5-7厘米时进行第1次间苗,通过2-3次间苗后,每隔8-10厘米留壮苗1株。

二、灌水防涝:

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少浇水,促进根系下扎。在将要开花时适当灌水,种子成熟后应不浇水或少浇水。

三、施肥:

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加过磷酸钙20-30千克或磷酸二氨8-10千克,宜在秋天深翻前施入地表面,然后翻入耕层,最迟要在整地作畦前施入。施肥要均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