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北宋,名相辈出,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它越发积弱的局势。直到靖康年间,金兵南侵,两位宋朝皇帝尽被掳走,造成了宋朝史上最大的悲剧,成为了汉家儿郎心中永远的痛。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这个人就是建立了后晋的石敬瑭。话说这个石敬瑭也是骁勇的将领,他在前期帮助过

李存勖父子,也就是后唐的皇帝。可以说石敬瑭为后唐立下了汗马功劳,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绩,也算得上是一统天下了,而石敬瑭也是做到了从龙之功。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但是当李嗣源死了之后,石敬瑭的日子不好过了。他有从龙之功,而且为后唐建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功高盖主了。李嗣源生前还能因为两人打的相识而没有什么,但是当下一个后唐之主上位时,君臣之间的猜疑慢慢产生了。


后唐李从珂的低位本来就来的不正,而且面对着功高盖主的石敬瑭,自然是打算先下手为强了,于是派兵讨伐石敬瑭了。被刺激的慌乱不堪的石敬瑭,在这个时候做下了一件官愤民怨的事情,那就是向当时的契丹人俯首称臣,自称“儿皇帝”,以此来向契丹人求援。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最后石敬瑭更是做了一件足以让他遗臭万年的事情,那就是为了求得援兵,他将幽云十三州割让给了契丹人,虽然最后他成功建立起了后晋,但只是这一件卖国求荣的事情,就足以让后世谴责唾弃。


幽云十三州的丢失,可以说直接将中原地区暴露在契丹的铁骑之下了。就连石敬瑭的亲信刘知远也知道这个事情,都在反对: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可以说石敬瑭的这个行为,给后来的宋朝埋下了极大的威胁。从宋高宗开始,宋朝就想着要从契丹人手中夺回幽云十三州了,但很可惜,都无功而返,之后的一次次的失败,给宋朝官员都留下了恐惧。


宋朝的军事其实并不弱,在北宋期间,与辽国的交手也只能算是“平手”而没有达成“收复燕云”的成就。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而幽云十三州的丢失,更是造成了北宋灭亡的祸根。宋朝很有钱,我们都知道,但是只能是“穷民富国”,因为北宋没能夺回燕云地区,失去了中原的屏障,所以为了应对北方的少数民族,只能将国家的财政大量的用于养兵、养官上来。北宋初,朝廷禁军只有19万,但是之后几十年间。加上各地的厢军,足足有125万。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北宋有钱,但是并不能买到急缺的战马,而且河西走廊一带也没有收复回来,北宋就没有了养马的草原。之后就是打仗—被打败—招兵—打仗—再打败的循环中来,兵员质量上不行,就只能从数量上来弥补了。最终,就是我们九天看到的“冗兵”现象了。

他不是北宋时期的人,但做下了这事,为北宋留下了灭亡的祸根

北宋外敌强大,在这个强敌环伺的恶劣环境下,这个国家只能“穷兵黩武”了,这样,北宋想不灭亡都有点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