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赴台后为什么没有为难阎锡山,而为难了小诸葛白崇禧?

范东臣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了,各种利益纠纷,说到底都是权力惹的祸,在军阀混战的时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没有点情商的人注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具体表现在:

一、阎锡山情商高,会总结。

阎锡山自小跟随父亲到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参与放债收息及金融投机。积累了经商头脑,后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慢慢登上政治舞台。

他很会察言观色,分析利弊。早在袁世凯得势时,就选择跟随左右。拥袁称帝与反对护法的相继失败后,迫使阎锡山接受教训,奉行“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

他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让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

蒋为削弱阎的势力,阎诸多抵抗,后来蒋阎关系恶化。阎打着“应军民之请求,”以战争手段重建党国,与蒋开战,后失败。

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大举侵占中国东北,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蒋介石无奈,不得不重用阎锡山。阎锡山抓住机会,为缓和与蒋介石的矛盾,提出“自强救国”、“造产救国”等口号,成立了经济建设委员会,发展经济。并好言好语多次保证愿为钧座效命直至牺牲。”言词恳切恭顺,后来获得蒋的谅解,使阎锡山得以在山西继续掌权。

国民党失败后,阎锡山跟着退回台湾,已是不惑之年,他晚年选择退出政治舞台,为自己找了后路,专门从事著述,主要的是以反共和宣扬他的“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

二、白崇禧不会审时度势。

1.白崇禧固执己见,没有远见,太自负。

在国民党内部,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敢直接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叫板,白崇禧跟随李宗仁一起“逼宫”,迫使蒋介石13日通电下野,桂系把持了中央大权。由此蒋怀恨在心。

2.太自我,失去机会。

当国民堂政权岌岌可危时,共产党劝白崇禧起义反蒋,他还想着他在广西的独立王国呢。最终一无所有。

3.白崇禧脾气暴躁。

白崇禧是火爆脾气,常常让蒋介石下不了台。

3、想的太简单

明明知道蒋介石和自己早就心存芥蒂,更不不是一路人,他还跑到台湾,结果受排挤、压迫,最终余生悲凉。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蒋介石曾经说过:“共产党只要我江山,李宗仁、白崇禧既要我的江山,也要我的命,还要我的钱。”



1927年8月14日,蒋介石第一次下野,逼他下野的是桂系和何应钦。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第二次下野,这一次联名反对他的人里面,又有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禧。

1949年1月21日,年逾六旬的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幕后主使,还是桂系。此时,他对桂系的仇恨,可以用“一天二地仇,三江四海恨”来形容。


桂系和阎锡山最大的区别在于,晋绥系求自保,只要中央军不进山西,什么都好谈。桂系求发展,无时无刻不在谋求中央那个“总统”的位置。

1936年,两广事变。粤系朝中央开炮,桂系又公开支持陈济棠,气的蒋介石牙痒痒。平定广东后,南京政府调动部队进攻广西,企图一举平定两广。桂系也不含糊,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的调动下,广西武装了二十万兵力抗战中央。

西安事变时,刚刚与中央和解的桂系,又在故意找事。当李宗仁听说张学良扣押蒋介石后,滴酒不沾的他,给自己倒了一满杯白兰地,高兴地说:“蒋公这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蒋公也只有一死方能平国人之义愤!”

蒋介石事后知道,连骂几声“娘希匹”,收拾完共产党,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李德邻和白健生。

桂系和蒋介石的矛盾,简单的概括就是抢地盘和抢财富。所谓的蒋桂关系,不过就是纸糊的罢了,一捅就破。


Mer86

能为已谋者可谋人,能为已计者可计人!

上海小报将中原大战的三个主要人物漫画了一幅漫画:蒋介石左手拿了一支枪,右手拿着现大洋;冯玉祥左手拿着一把刀,右手抓着窝窝头;阎锡山左手提着一杆秤,右手握着算盘。



阎锡山对这幅漫画颇为得意,自己擅长经济,能治国理财,这是军阀割据环境中难能可贵,没有人能够既可以掌握军事抢地盘又可以治国理财保境安民的,阎锡山做到了自1911年开始,他主政山西38年以来维持了山西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的繁荣,被蒋介石誉为模范省。

阎锡山与自己的父亲一起经历了放贷生意破产后亡命天涯的岁月,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在太原稳定下来后考入山西陆军第一小学,随后由于成绩优异被官费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5年日本留学期间他与孙中山结识,加入了同盟会。阎锡山回国后就职山西讲武堂担任教官,后陆续升迁为北洋新军的团练和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联络山西同盟会员组织了起义,枪毙了山西巡抚。同盟会会员们的支持下,拿下山西民政局局长梁玉书,成为山西的都督


中原大战失败后,他下野到天津,但是仍然遥控山西的军政权力,等待时机后复出,复出山西后权力更加稳固。

阎锡山总是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的灵活改变自己的政治立场,以适应国内形势与世界的新格局。他是一名学者型的军阀,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法案,改善山西的交通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潜力,同时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将自己擅长金融领域植入山西各个领域,自己直接控股和间接投资的企业资产规模巨大垄断了山西经济命脉。阎锡山在军队控制上,聘用了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土肥原贤二担任晋军顾问,按照日本军队战法和训法建设,植入了忠君思想,培育自己私人武装力量。

当解放军攻到太原城下之时,阎锡山策动自己部下游说代总统李宗仁任命自己为国防部长兼行政院长,凭借自己与蒋介石之间关系来调和李宗仁与蒋介石矛盾。阎锡山接受国民政府国防部和行政院后,积极组织军队反攻解放区,同时联络新疆与青海地区的草头王协同准备光复太原,经济上废除了通货膨胀的金圆券引进了银圆卷制度,可是大厦将倾无法改变。

阎锡山与待嫁的寡妇白崇喜的台湾岁月

阎锡山在蒋介石复出后,主动辞去了国防部长职务,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员,开始赋闲在家的生活。白崇禧也在耗尽了桂系部队后,转到香港做寓公,后去了台湾。



阎锡山在台湾继续进行反攻大陆的研究,他围绕自己中的主义和劳资研究,著书立说300万余言,发表著作20多本,这在国民党军政高级干部中是独一无二的,蒋介石把阎锡山视为自己国策顾问,阎锡山也积极扶持太子蒋经国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在蒋家两代人之间取得了平衡,作为辛亥革命元老,蒋介石无法撼动他的影响力。阎锡山也乐于放弃一生的土皇帝的欲望,静静的思考自己的人生,发挥自己对这个社会最后的贡献。

国民党从大陆败退了,桂系的李宗仁和白崇喜难辞其咎,蒋介石需要为败退台湾找到一个理由,长有反骨的白崇喜不可信任,他到了台湾与孙立人搞到了一起,企图接着亚洲太上皇麦克阿瑟的影响力,扶持国民政府的新领导人,这让蒋介石格外愤怒,于是毛人凤展开了行动,但是白崇喜也不是好惹的,屡次失败。直到风流倜傥的小诸葛遇到清纯可人的护士小姐,牡丹花下死 ,做鬼也风流,一代枭雄,精尽人亡了。



综合而言,无论身在何种时代,自己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力量,把自己融入潮流之中,因势利导立于不败之地!


唐俊龙55398571

白崇禧,一生不把蒋介石看在眼里;请看下列事实;

1927年8月,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成功推动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的合流,史称“宁汉合流”,逼迫蒋介石下野。

1929年,新桂系与蒋介石因争夺国民政府领导权爆发了“蒋桂战争”,河北的新桂系部队土崩瓦解,白崇禧只身逃到国外。

1934年底,蒋介石围剿长征中的红军,白崇禧和他的新桂系除在“湘江战役”(11月27日—12月1日),出动部队侧击过红军少共国际师外,采取消极态度,既不允许红军入境广西,也不允许蒋介石的中央军尾随入境。对过境广西的红军网开一面,“打尾不打头”,还将尾随红军进入广西的中央军一部缴械,在蒋介石承诺中央军不进驻广西后,才将人枪交还。

1947年11月,为围剿挺进入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国民党国防部九江指挥所正式成立,这是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以来,蒋介石首次给他掌兵权力。白崇禧趁机提出;“守江必守淮”战略原则,主张华中只在蚌埠设一个华中“剿总”战区,集中控军于江淮地区,巩卫固首都南京。但蒋介石不想让白崇禧拥有重兵,设了徐州“剿总”,让刘峙指挥;将华中“剿总”设在武汉,让白崇禧去指挥长江上游北岸部队,并名正言顺免了他的国防部长职位。

1948年底,随国军在东北战场失利,国民党预感淮海会战将爆发,决定由白崇禧统一指挥华中和徐州两个“剿总”所属部队,集中兵力保卫南京。这本是白崇禧当初提出、被蒋介石否定的计划,白崇禧当然负气不干。后来蒋介石电令将华中“剿总”所辖的黄维兵团和张淦兵团东调去参加徐蚌会战。黄维系蒋的嫡系,白崇禧放行;而张淦兵团是白的老家底,白坚决不让他们去送死,气得蒋蒋介石摔电话大骂“娘希匹”。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被迫下野,白崇禧力挺本家大哥李宗仁,策划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将他的部队集中在武汉,确保老根据地广西。这种“自私”令蜗居溪口的蒋介石无可赖何。

1949年12月30日,退守海口的白崇禧,收到心腹李品仙从台湾发来的信息,蒋介石许愿让他当行政院长,他才下决心乘专机飞入台湾。

从此,对他恨得刻骨铭心的蒋介石,先用他对抗抵消李宗仁在海外反蒋活动影响,然后一撸到底,由保密局特务终身监视。

“小诸葛”一生精明,但最终自投罗网,被蒋介石算计。

阎锡山,大儒,深谙官场凶险,处事中庸,审时度势,善于变通,成为政坛不倒翁。他有至多语录,摘录几段,可窥见他的城府之深。

“头等人是做了不说,二等人是做了再说,三等人是说了就做,四等人是说了不做,五等人是说也不说”。

“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

“善争者与天争,不与人争。与人争,胜亦有限;与天争,胜则无穷”。

如果觉得这只是文邹邹夸夸其谈,请看,阎锡山一针见血来真的;

“什么叫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

“什么叫宣传”?”就是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阎锡山与蒋介石没有交恶的记录,他去台湾,因“健康问题”辞入行政院长职,闲赋,有老家带来的金银,衣食无忧,善终。


谌人

阎锡山是山西的大军阀,一直极力地经营着自己的地盘,防止任何势力对山西的渗透,这里面包括了蒋介石,而白崇禧则是新桂系军阀的第二号人物,是李宗仁身边的小诸葛,是民国时期非常出名的反蒋先锋,李宗仁的多次针对蒋介石,他都在一旁奉献出了很多力量,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有着他的身影。



从这方面来说,无论蒋介石如何为难白崇禧都是无可厚非、是不会有什么可奇怪的。

阎锡山虽然排斥着蒋介石介入自己的地盘,但是除了中原大战之外,他很少与蒋介石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所以蒋介石对于阎锡山就显得没有那么痛恨了。

阎锡山和白崇禧在去台湾前的所作所为

甚至在退往台湾前,阎锡山还营造出了“五百完人守太原”的的假像奉承蒋介石,在阎锡山的策划下,山西军一个非常符合蒋介石心目中忠孝仁义的形象就出现在全国以及台湾的各大报纸中,从这方面来说,阎锡山是在临行前为自己扳回了一局。

而白崇禧则在退往台湾前协助李宗仁登上了代总统之位,与蒋介石争权夺利了起来,不过后来战局失利,白崇禧深感李宗仁不适合担任代总统之位,所以他在蒋介石的委托下劝说起了李宗仁。

他想让李宗仁主动辞掉代总统之位,只不过被李宗仁拒绝了,二人的感情也至此出现了裂痕,白崇禧后面和蒋介石越走越近,感受到了蒋介石的善意,所以在大陆失守之后没有听从李宗仁的劝说,跟蒋介石一同来到了台湾。

但是来到台湾之后,蒋介石真的没有为难阎锡山,而唯独为难白崇禧吗?如果我们仔细的了解一下历史,会发现他们二人其实是半斤八两的,他们二人都受到了蒋介石的为难。

首先白崇禧和阎锡山都被蒋介石剥夺了所有的实权,只担任了一些空有名号没有丝毫权力的虚街。

就比如阎锡山担任了“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等虚衔。
而白崇禧在台湾担任了“国民党国大代表”和“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虚衔。

实际上来说他们二人的身上已经没有了半点的权力,也说不上为难谁,不为难谁之类的话。


这个时候,有人就可能会拿出白崇禧被软禁的事情出来了,实际上白崇禧并没有被软禁,在一定的程度上他是可以保持自己行动自由的,他还是住在豪宅里面,每天基本上是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想去哪里游玩就去哪里游玩。

只不过身边经常会有一名蒋介石派的卫士盯着以及不能出台湾,抛开这两点外,白崇禧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半点的限制。


阎锡山同样如此,他也住在豪宅中,也能保持着自己的自由,只不过身边同样有着一名卫士的盯睄,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很多当时从大陆退往台湾的将领们都是有着相同待遇的,卫士的盯梢代表了蒋介石对他们的忌惮,但却并不会影响他们的行动自由。

可能还会有人说白崇禧被蒋介石派人刺杀的事情,有人说在李宗仁回到大陆之后,白崇禧就被蒋介石派出的一名护士耗干了身上所有的精力,最终精疲力尽而亡。

但是这件事情也是无法确定的,因为白崇禧的儿子就明确的表示过,他的父亲并不是被蒋介石所杀,而是因为自身的心脏疾病死在了病床上,当然在这里面很多事情也是说不清的,不过我比较偏向于白崇禧儿子的说法,那就是白崇禧是因病而亡,毕竟他当时也有着73岁的高龄了,这个年龄的人因为心脏衰竭而亡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所以说在台湾蒋介石并没有为难白崇禧,也没有为阎锡山,如果要说为难的话,当时在台湾,除了蒋介石的一众心腹干将之外,所有的高级将领都受到了蒋介石的为难,白崇禧并没有和其他的军阀以及高级将领们不一样,他们所受到的待遇都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也不应该人云亦云,被流言所操控,白崇禧在台湾活的好好的,只不过从权力的中心退居了下来罢了。


孤客生

一切问题请先搞清楚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先说阎锡山。去台湾后,蒋介石没有为难阎锡山吗?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吸取了在大陆的教训,准备严肃整党,建立个人的绝对专制,在这种情况下,之前的国民党大佬们,到了台湾,可以说没有一个受到重用的,受到重用的都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如陈诚等。再说了,到了台湾的这些军阀们,手下都没剩几个兵了,有兵的时候你是大爷,没兵的时候,老蒋念着旧情,没杀了你们这些当年的对手就是好的了。

阎锡山到了台湾,他频频召开新闻发布会,反复宣传到台后的施政方针,并多次发表演讲,批评国民党内的不团结,总结在大陆失败的经验和教训。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差点把老蒋气死,本来给他的就是个“行政院长”、“国防部长”的虚职,1950年蒋介石改组行政院,把阎锡山的人全换掉了,气的阎锡山打算以退为进,提出辞职,谁知正好中蒋介石的下怀,蒋介石直接给批准了。

阎锡山没办法,只好真的辞职了,辞职第二天就把家搬到了台北地处偏僻的丽水街,开始一心写书,后来又搬到了阳明山边的菁山居住,一边著述,一边除草种地,打发时间,直到1960年去世,享年77岁。

再看题主说的被蒋介石为难的小诸葛白崇禧。1948年,白崇禧联合李宗仁倒蒋,导致蒋介石1949年初被迫下野,后来李宗仁逃往香港,白崇禧则孤身奔赴台湾。到了台湾后,白崇禧确实没有得到蒋介石重用,只担任了个“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职务,1966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看白崇禧有没有被蒋介石为难,我想白崇禧儿子白先勇应该最为知道。白先勇在很多场合多次说过,白崇禧去台湾是自愿的,而且去之前就知道肯定会受冷落。到了台湾之后,白崇禧的行踪确实有人跟踪,但蒋介石和陈诚都曾坦诚的跟白崇禧说,这是必要的保护措施,陈诚还说他做“副总统”也是如此,也有人跟,当时就是这样的制度。

1946年,蒋介石(中)与参谋总长何应钦(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右)

以上,在台湾,白崇禧不算是被蒋介石为难,若说为难,阎锡山比他受的为难大的多。


渔樵侃史


白崇禧是桂系人物,虽然名义上是桂系老二,实际上是说话举足轻重的核心实力人物,在桂系的实际影响力应该是超过李宗仁的。蒋桂之间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矛盾很深。

蒋介石三次逼迫下野都有桂系活动的影子,有时甚至是明火执仗的趁火打劫。特别是在国共内战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国民党内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内战是蒋介石挑起来的,蒋介石应该承担责任。

但是蒋系人马不能取得中共信任,再也无法促成和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位能够与中共取得联系,而且有可能被共产党信任的人出来主持大局,这个重担理所当然的就落到了桂系首领李宗仁身上。但是在蒋介石看来,这就是桂系在背后搞鬼,想要把他搞下课,所以始终耿耿于怀。


这之前,蒋桂两系之间也发生过战争,桂系在蒋桂战争之前,其实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蒋桂战争一战使桂系元气大伤,然而抗战期间桂系实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复,成为这段时期极少数实力增长的地方军阀之一。这也是桂系一直不服蒋介石的原因和底气。

在解放战争期间,桂系基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中南作战之前并未受到严重打击,且对内拉拢了不少杂牌,形成了以桂系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对外又得到了对蒋不满的美国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战以来的许多政治活动,军事行动,人事变动上与蒋频频爆发矛盾。


淮海战役期间甚至发生扣住武汉的轮船,不准蒋军调动的严重事件。当蒋介石在三大战役惨败后,桂系趁机跳上前台逼宫。所以,长期以来蒋介石对桂系可谓怀恨至极。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始终未能恢复元气,抗战期间山西大部被日军占领,绥远的傅作义自立。抗战结束后,山西大部又成为了解放区,阎锡山仅仅控制了晋中部分地区,处境十分艰难。阎锡山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蒋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实上的附蒋状态,极尽谄媚讨好蒋介石之能事,所以蒋介石并没有那么恨阎锡山。


到台湾后,阎锡山深知大势已去,认真约束晋系人马,本人也隐居山林,低调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好,也就不再能够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号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并没有到台湾,他在海外继续反蒋,甚至最后还回到大陆,这让白崇禧想低调都低调不了,必然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自然就会对他下手。

还有,中原大战之后,阎锡山只求保住山西地盘,不再觊觎中央大权,对于蒋介石保持全面合作。小诸葛是从从四一二国共决裂开始,一直到败退台湾之前,都是和蒋对着干。即便抗日,也是三分合作七分阴阳,只要有机会就要整倒蒋介石。另外阎锡山没有团队,白崇禧却有反蒋的圈子。阎锡山最多是癣疥之疾,而白崇禧是心腹之患。


一旦到了台湾,就不再是哪个系的地盘了,都是蒋介石的地盘。蒋介石吸取在大陆的教训,第一件事就是搞掉门派山头,统一格局,像一直不老实而且还有相当实力的桂系,自然是首当其冲了。


谢金澎

蒋阎、蒋桂的历史关系是不一样的。

一、蒋桂矛盾远大于蒋阎矛盾。

蒋桂之间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矛盾至深。蒋介石三次下野都有桂系在背后运动,尤其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蒋桂之间断断续续打了七八年仗。相比之下,蒋阎之间矛盾则要浅得多,蒋阎只是在中原大战期间打了半年仗,虽然此后蒋介石一直在挖阎锡山的墙角,但阎锡山始终不敢公开挑战蒋介石。

二、蒋桂阎之间的实力对比变化走势不同。

桂系在蒋桂战争之前,其实力一直在走上坡路,但蒋桂战争一战使桂系元气大伤,然而抗战期间桂系实力又得到了一定恢复,成为这段时期极少数实力增长的地方军阀之一。在解放战争期间,桂系基本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中南作战之前并未受到严重打击,且对内拉拢了不少杂牌,形成了以桂系为中心的政治军事集团,对外又得到了对蒋不满的美国人的支持。而且桂系在抗战以来的许多政治活动,军事行动,人事变动上与蒋频频爆发矛盾。淮海战役期间甚至发生扣住武汉的轮船,不准蒋军调动的严重事件。当蒋介石在三大战役惨败后,桂系趁机跳上前台逼宫。所以,长期以来蒋介石对桂系可谓怀恨至极。相比之下,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后,始终未能恢复,抗战期间山西大部被日军占领,绥远的傅作义自立,抗战结束后,山西大部又成为了解放区,阎锡山仅仅控制了晋中部分地区,处境十分艰难。阎锡山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蒋介石的支援,造成了事实上的附蒋状态,尽其谄媚讨好蒋介石,所以蒋对阎之恨要轻得太多。

三、阎白在台湾的处境不同。

阎锡山和白崇禧都是被骗到台湾的。与白崇禧不同,阎锡山是晋系唯一的领袖。阎锡山被困台湾后,亲信余部没有任何反蒋的行为,阎锡山本人也隐居山林,低调度日,且他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自然不易引起蒋介石的注意。相比之下,白崇禧只是桂系的二号人物,桂系老大李宗仁并没有到台湾,他在海外继续反蒋,甚至最后还回到大陆,这让白崇禧想低调都低调不起来,必然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自然就会对他下手。


标准猪腰子脸


“他没有选择mao,也没有选择jiang,他选择的是guo——zhonghuaminguo。”

在谈到父亲白崇禧最终为何会去台湾的时候,著名作家白先勇如是说。辛亥革命,他参加了;北伐战争,他参加了;最后的争夺战,他也参加了。他的荣与哀,自民国始,自民国终。

蒋介石不是不想用白崇禧,是不敢用。白崇禧被称为“小诸葛”,是公认的优秀的谋略家,蒋介石难道不想用他?不想笼络他?但是蒋介石知道自己做不到。



蒋介石退到台湾以后,真的没有为难曾经屡屡与他为敌的“土皇帝”阎锡山,偏偏去为难被称为“战神”的白崇禧?

对于阎锡山,蒋介石只是简单的清理。

但是对于白崇禧,蒋介石则是层层布防。

阎锡山,治军是好手,治政更是好手。蒋介石与阎锡山的龌龊很深,因为阎锡山很难缠,偏偏阎老西在山西坐得很稳,老蒋奈何不得他,反过来还要强忍着怒气和他称兄道弟。对待政敌,老蒋的策略是什么?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山西后,阎锡山跑到广州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国民党的“宪法”规定,在没有总统和副总统的情况下,行政院长代行总统职权。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后,李宗仁任代总统,但是12月李宗仁即赴美国休养,后来李宗仁也没有去台湾履职,这意味着他们退到台湾后名义上的当家人是阎锡山!蒋介石肯向阎锡山俯首称臣?绝不可能。

蒋介石在阎锡山到台后,马上对他动手。老阎也知道自己这个行政院长没有实权,所以在老蒋复职的时候,他便识相地向蒋介石辞职了。阎老西比老蒋想象的更识相,阎老西的辞职几乎是彻底的退出,当时老蒋忙着收权没顾上老阎,等老蒋回过头时看到阎老西仍然老老实实趴着,想了想,已经没有必要在对付他了。



白崇禧与李宗仁并称“李白”,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老白是作为老李的副手,但是事实上老白可不是老李的附庸。老蒋在忌惮老白,忌惮老白的谋略。

1950年1月,白崇禧给李宗仁发电报,相当于是在发最后通碟,你要么回来履职,要么干脆辞职。结果是老白被无视了。老白失望地摇了摇头,然后转头去支持老蒋了,但是在老蒋稳定局面并且腾出手后,老白马上又被架空了。让老白更想不到的是,即使在自己选择以沉默应对老蒋的逼迫后,老蒋仍然不放心,竟然派人时时刻刻地监视着自己,而且还厚着脸皮美其名曰“保护”。

老白不高兴了,写信问老蒋,老蒋你什么意思,我都这样了,我只想过我的小日子,你派人监视我是几个意思?

老蒋让人给他解释,老白,你可是功臣,时刻面临着危险,我们肯定要保护你的呀!

白崇禧呛过去,不需要!

但是这事已经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了。



1966年,白崇禧因病去世,终于摆脱了命运,终于得到了解脱。

在白崇禧的葬礼上,白先勇看着父亲的遗照感叹道:“照片脸上的悲哀是真的,那时候感受是真的。”

但是白先勇又认为父亲是“死得其所”的。


吾与吾国

张学良就不用说了,虽然西安事变结局还算可以,但对老蒋真是革命生涯中最惨最煎熬的一段时间,所以老蒋虽然不能杀张,但始终囚禁,多少也算出了口恶气。

冯将军虽然身后的官方评价还可以,但这个人也算是各种评论都有,1949年前后,冯在归国途中遇难,到底是不是老蒋派人下的手姑且存疑,但如果真让他到了北京,老蒋这个脸还真丢不起……

为什么?因为李宗仁、李济深这些原来国民党大佬,都成了北京的座上客,被逼到台湾之后,反思失利的根源,老蒋肯定不会归咎到四大家族,反而会更把矛头指向这些两面三刀的曾经的自己人……

尤其是李宗仁,他跟小诸葛背后阴老蒋,那是太在行了,中原大战时桂系军阀搞过老蒋一次;1948年底逼蒋下台,估计这也是让老蒋耿耿于怀的一次(被动程度应该不亚于西安事变);再加上1949年,李代总统又施施然出现在北京成为座上宾……这个怎么会不让老蒋火冒三丈……

反倒是阎老西,虽然一辈子精打细算,但坦白讲倒真没啥阴老蒋的前科,这家伙颇有自知之明,对老蒋虽然不能算忠心耿耿,但也是可用之才……

所以说回到白崇禧,首先他跟李宗仁“焦不离孟”,再加上李宗仁宁肯寓居香港绝不去台湾,老蒋对李宗仁的那些邪火只能发在小诸葛身上,别忘了小诸葛还有让老蒋暴跳如雷的表现,在淮海战役的关键时刻,老蒋曾经指望手握重兵的白崇禧集团从武汉北上救援杜聿明集团,但小诸葛关键时刻玩了把“坐山观虎斗”,坐视国民党输掉了徐蚌会战……这可是改变内战走势和格局的关键战役……

就凭这样“出色”的表现,白崇禧居然还跟老蒋一起到了台湾,有事没事就在人眼前晃悠,那不整他整谁……闲着没事,找个人出气也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