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裡有幾百顆地雷,正等待被引爆

2018年6月19日,端午節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再現千股跌停。

山雨欲來風滿樓,端午節之後的暴跌只是開始,如果走勢持續,就會演變成2015年式的股災。

下面這一幕或許有點諷刺:一位身家千億的大佬,平時是金融機構的貴客,如今拿不出區區3000萬救急,企業已經被推倒崩盤邊緣。

但眼下,這一幕頻繁可見。

2018年初夏資本市場的走勢,像是2015年的往事借屍還魂、再來一遍。不同只在於,2015年的去槓桿只在股市體內,而2018年的去槓桿,則擴展到整個經濟體,——可能只有房地產除外。

當下的股市裡,埋著幾百顆地雷,隨著股價下跌,火苗亂竄,他們距離爆炸越來越近。

地雷即大股東股權質押,股價下跌就是導火索,現在,火苗正在靠近。

A股“無股不質押”。根據第一財經統計,A股沒有進行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佔比只有2.8%,而隨著股價下跌,數據顯示有400多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以當日收盤價計算,A股質押的總市值達5.94萬億元。

大股東股權質押出來的資金,都沉澱在各種項目上,短期沒有變現能力。股價下跌觸及平倉線時,大股東想要自救,就必須再出錢,比如追加保證金、補充質押物或提前還款等。極端的情況是,股東所質押的股票被強制平倉賣出,一聲巨響,血肉橫飛,大股東撲街。

但今年,大股東融不到錢。於是我們看到,4月份,浙江盾地雷的地雷被點燃,旗下兩隻股票迅即停牌。這邊廂餘音未消,別處 “滋滋”的火線聲又紛紛響起。中南文化、康得新、瑞康股份等股票出現股價閃崩,硝煙的味道瀰漫,背後的原因跟浙江盾安如出一轍。

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企業(大股東)借新還舊的鏈條被斬斷,浙江盾安自然也就不是孤例,相反,它很典型。今年來,共有244家發行人的309只債券推遲或取消發行,包括超短期融資券、一般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一般公司債和地方企業債等,計劃發行總量為42087億元,換言之,這是個反向的4萬億。

沒有哪個公司經得起抽貸、斷血,所以資本市場上一片撲街倒地。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5月9日,今年已有17只債券出現違約,涉及四川煤炭、大連機床、丹東港、億陽集團、中城建、春和集團,以及凱迪生態(000939.SZ)、神霧環保(300156.SZ)、富貴鳥(01819.HK)、*ST中安(600654.SH)等上市公司,違約金額合計超過130億元。

停牌,是暫時的解決辦法。只能祈禱,停牌的這幾個月大環境出現好轉。

這個過程中,很多優秀的企業可能粉身碎骨。股價下跌,直接壓迫大股東的資金鍊,如果大股東融不到新的資金,就會導致雪崩——企業換了大股東,但業務也同時被打斷。比如緊急停牌的康得新,其研發和生產能力都很強,除預塗膜等主營業務外,碳纖維,裸眼3D等前沿技術也都有板有眼。如果康得新被動更換大股東,企業能有幾成成活概率?

投射到金融領域,後果就十分恐怖。當下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最可怕之處,正是A股大量企業質押盤可能集中爆倉,進而帶來連鎖反應。經濟環環相扣、相互傳導,多米諾骨牌效應會放大最初的衝擊。

消除槓桿、戳破泡沫,是個高風險的動作,2015年的股災就是前車之鑑。槓桿本身是正常的市場行為,2015年的監管不應該針對配資槓桿。即便要消滅配資槓桿,也應該在牛市初期,到了牛市末期,查配資就是戳破泡沫,放大負反饋,最後形成雪崩。彼時,政府救市也無濟於事,群體崩潰的力量相當於動物大奔逃,可以輕易踩死獅子王。

心理作用在現代經濟當中越來越不可忽視。一旦形成不良的預期,引發集體拋售,則不可救藥。

中國經濟負債率過高,會積聚系統性風險,所以必須得去槓桿,這確實是國內國外、上上下下的共識。但是,槓桿該怎麼去?哪些部門最應該去?如果說第一刀沒有落在政府,央企,國企頭上,對民營企業卻刀刀致命,這將是個真正的不祥之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