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前一陣的伍迪·艾倫(Woody Allen)性侵案炒得沸沸揚揚,雖然至今沒有實錘,但過去和小老頭合作過的演員紛紛蹦出來急著撇清關係。90年代的《非強力春藥》(Mighty Aphrodite,1995)的女演員米拉·索維諾(Mira Sorvino)停不下來地寫信表示再也不會和伍迪·艾倫合作;參演《愛在羅馬》(To Rome with Love,2012)的艾倫·佩吉(Ellen Page)稱這部電影是“職業生涯最錯誤的選擇”;去年

《摩天輪》(Wonder Wheel,2017)的女主角“肉絲兒”凱特·溫絲萊特(Kate Winslet)則表示後悔拍了這部電影……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摩天輪》上映時正遇上轟轟烈烈的#METOO,於是票房口碑雙雙慘敗,不過小老頭兒這些年的電影確實一部比一部爛,《摩天輪》算不上伍迪·艾倫史上最爛,但看著也夠糟心的。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無非是各種混搭,婚外情、中年危機、黑幫,以及艾倫非常喜歡的,老少配。不過他電影中的老少配多為中老年男性配年輕姑娘,《曼哈頓》(Manhattan,1979)裡甚至公然和女高中生談戀愛!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曼哈頓》

“摩天輪”的標題即點明瞭影片中心:我們的生活就如摩天輪,可以將你帶入幻境的頂峰,但也註定要回到原點,回到平庸的生活。

凱特飾演的金妮是一個過氣的前演員,有個平庸的丈夫和行為怪異的兒子。她無法接受現有的生活,和淪為餐廳服務員的自己,通過出軌去尋找刺激。她選中的這個主修戲劇的年輕人米奇,被金妮的激情吸引,展開了一段短暫的夏日戀情。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不過這也只是一時的精蟲上腦,清醒後的米奇又愛上了金妮的繼女——這似乎是類似電影情節註定的橋段。於是人到中年,風韻不存,卻幻想著保有青春的金妮,只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金妮的故事恰如《慾望號街車》的布蘭奇一般悲劇。而伍迪·艾倫的《子彈橫飛百老匯》(Bullets Over Broadway,1994)中和小鮮肉談戀愛的中年婦人顯然格調高得多。實際上《摩天輪》的故事和它有點像。同樣有戲劇圈的事,同樣也有黑幫元素。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一個年輕而又清高的劇作家,一個是早已成名的中年女演員。昔日她是他的偶像,如今成了他的秘密情人。風韻猶存的女演員顯然也很享受和劇作家之間的愛情。

不過對這部片子來說,重點不是跨越年齡的戀愛,而是以荒唐滑稽的黑色喜劇探討藝術是否可以背離人性與道德的問題。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菜鳥編劇和過氣女明星的故事並不新鮮,比利·懷爾德把各種臺前幕後真真假假玩的飛起。不過《日落大道》調子陰暗,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兩位主人公並非兩情相悅,而是包養與被包養的關係。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富有的諾瑪曾是默片時代紅極一時的大明星,卻固守曾經的輝煌,成了新時代的小丑。她藉口修改劇本,將瀕臨破產的編劇喬圈養在自己的大宅中,帶他定製西裝,送他貴重的禮物。一方面,喬滿足於做小白臉所擁有的富足生活,另一方面,又想方設法地逃離,去追求自己心儀的年輕姑娘。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在最後的高潮戲中,喬將這醜惡的秘密對女友坦白,當他鼓足勇氣走出諾瑪的監牢時,卻被後者射死在泳池,成了一具可悲的浮屍。而諾瑪,則徹底逃進了自己幻想中的世界,在這裡,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女主角,在無數閃光燈和鏡頭的包圍下,如女王般緩緩走下臺階……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其實,按照喬那個甘願吃軟飯的性格,如果諾瑪稍微正常一點,不要時時“入戲”,控制慾不要那麼強,這兩人發展出愛情也不是不可能的。畢竟諾瑪雖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而且前半段喬對諾瑪其實是滿懷同情的。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能夠吸引到小鮮肉的,一定是中年美婦,如《畢業生》(The Graduate,1967)裡的羅賓遜太太。羅賓遜太太有著令人迷醉的熟女風範,不僅頗有姿色,還風情萬種,還知道如何勾引本傑明那類悶騷男。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雖然已經三十了,但演起二十歲的大學生絲毫不感覺出戲。順便一提,飾演羅賓遜太太的安妮·班克羅夫特(Anne Bancroft)只比霍夫曼大六歲。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同時與母女兩人陷入糾葛的不論關係,這種題材現在看來沒什麼大不了,但在上世紀60年代,還是極為驚世駭俗的。影片的成功之處是用非常商業化的手法去表現這個極具爭議性的話題。它要表現的是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差異,以及各自的迷茫。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風流美婦的誘惑,能有幾個懵懂青年抵抗得了?本傑明繳械上了羅賓遜太太的床,《最後一場電影》(The Last Picture Show,1971)中的桑尼則沉淪在籃球教練太太的柔情中。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籃球教練的太太露絲原本是個很喪的女人,憔悴、孤獨,對丈夫失去興趣,對生活麻木。桑尼年輕的肉體讓她重煥青春。她重新佈置臥室,買來新床單,做頭髮,穿著白裙子和高跟鞋等待年輕的情人到來。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但說到底,和露絲的姦情只是年輕男孩對性的焦渴,一旦暗戀的女孩向他拋來橄欖枝,他便義無反顧地拋棄了老情人。於是露絲又變回了那個邋遢而喪氣的老女人。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雖然真愛不在乎年齡,但懸殊的年齡很可能帶來眼界和價值觀的差距。在《何日君再來》(Goodbye Again,1961)裡,著名“戀母狂魔”安東尼·博金斯(Anthony Perkins,《驚魂記》中的變態殺人魔)飾演一個25歲的富家公子菲利普,他愛上了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飾演的獨立自強新女性寶拉,雖然對方年長他15歲。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片中的博金斯帥氣到不可思議,他以他的天真和執著征服了寶拉的心,此時寶拉正為未婚夫的冷淡而苦惱。這二人看似要為真愛而衝破世俗的成見,然而好景不長,激情和浪漫過後,寶拉越發無法忍受菲利普的玩世不恭和不思進取。這個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公子一直就像個孩子,律師的工作也被他當成遊戲。她已經沒有時間等待他成熟,於是選擇回到未婚夫身邊。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在令人心碎的一幕裡,被拋棄的菲利普崩潰跑掉,寶拉衝出房間,對著他的背影大喊:我太老了!我太老了……是啊,她早已過了那種可以不考慮未來,為愛不顧一切的年齡。她的選擇不是出於保守,恰是因為明智,知道光有愛是不夠的。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今年大火的《犬之島》(Isle of Dogs)的導演韋斯·安德森(Wes Anderson),早期有一部知名度不高的電影《青春年少》(Rushmore,1998)。這裡面,社團活動完全停不下來的差生費雪愛上了女教師瑪麗·克羅絲。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影片將少年不合常理的行為解釋為母親的早逝。幼時缺乏母愛,極度既渴望被關注,於是通過社團不停地與人接觸。也是因為缺乏母愛,他對親密關係的極度渴望,扭曲了他與女性的關係,包括同學的母親和女教師克羅絲。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很多人把這解釋為費雪的早熟。然而,當克羅絲辭職後,費雪去教室找她,克羅絲問他想從她身上得到什麼,是性,還是向別人吹噓的談資?費雪明顯嚇壞了,他從沒想過這些,他只是想親近她,和他建立一直缺失的親密關係,而他以為這就是愛!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青春期男孩的愛有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魯莽勁兒,但《西西里的美麗傳說》(Malèna,2000)中的雷納多顯然不是這種人,為了心中的女神和性幻想對象,他甘願變成偷窺狂魔和跟蹤高手。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他跟其他人不一樣,不願意坦露對瑪蓮娜的愛慕,只是默默地觀察她,守候她,所以從頭到尾瑪蓮娜都不知道他是誰,她跟他說過的唯一一句話是“謝謝”。然而,他又和普通男孩一樣,白日的觀察變成了夜間性幻想的素材。他在咯吱作響的小床上放飛自我,用偷來的瑪蓮娜的內褲提升快感,腦補著和女神間的性愛遊戲。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終於父親發現兒子已經不是從前那個傻白甜了,將他帶入妓院,完成了一次成人禮,當然,也是在幻想中的瑪蓮娜的幫助下。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年輕男孩對年長女性的愛慕確實有“美”在其中,但如果對象換成老太太呢?對於《哈洛與慕德》(Harold and Maude,1971),有人認同這對極端老少配的感情,也有人覺得虛偽、做作、譁眾取寵。片中心理醫生的一句話可以概括這個故事:“在現代社會,男孩子潛意識裡總想同他母親睡覺。但讓我不解的是,哈洛,你想和你的祖母睡覺。”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沒錯,青年哈洛愛上了80多歲的老太太慕德。慕德是個老頑童,年輕時在納粹集中營待過,人生觀因此重建,經常有一些出格行為,比如在寵物店打開鳥籠放生、偷汽車、和警察飆車……當然,這在編導看來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而是正視生命、熱愛生活的一種方式。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部電影以一種特別奇葩而扭曲的方式,表達了對被定義被束縛的生活的反抗。這種電影只能出現在70年代,那個舊好萊塢已死,新好萊塢導演們急切表達自我的年代。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而真正名留影史的類似題材可能當屬道格拉斯·塞克(Douglas Sirk)的《深鎖春光一院愁》(All That Heaven Allows,1955),這個特別詩意的翻譯不如直譯成《天堂所允許的一切》。一對愛侶不顧年齡差與他人的眼光而結合,在天堂中顯然是被允許的。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中年富寡婦和年輕園丁相愛,無論是放在半個世紀前思想保守的美國小鎮,還是觀念自由開放的現代社會,都會掀起軒然大波。塞克借這個故事將中產階級社交圈的保守和虛偽批判得體無完膚。不同於如今的流言蜚語在網絡上傳播,那個年代大大小小的聚會簡直就是八卦集散地,傳閒話對人們來說,就是娛樂。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道格拉斯·塞克的頭號粉絲、“德國新電影”導演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Rainer Werner Fassbinder)在70年代翻拍了這個故事,並加進了自己的社會批判。富寡婦變為年老色衰的60歲單身女清潔工艾米,男主角則是來德國打工的阿拉伯人“阿里”。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恐懼吞噬靈魂》(Angst essen Seele auf,1974)是法斯賓德最溫柔的影片,人與人之間雖然有歧視,有利用,但這對戀人的感情卻顯得特別美好而真實。說不清楚艾米和阿里之間是否存在愛情,比起相愛,他們更像是互相需要。他們在這個冷漠的世界裡互相喜歡,互相關心。“至少我們在一起的時候,要對對方好一點。”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艾米計算著她當清潔工和阿里汽車維修工的月收入,“我們好有錢,我們應該去買一小片天堂……”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這是銀幕上的艾米和阿里的故事,也是導演法斯賓德和他的同性伴侶薩勒姆的故事。薩勒姆就是影片中阿里的扮演者。法斯賓德小時候父親死了,母親用電影院當保姆,在同性戀還不被接受的時候他是其中一員。他個子矮小也沒有魅力,薩勒姆則高大英俊。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影片結尾,艾米去看望胃潰瘍住院的阿里,醫生說,這是外國勞工的通病,是壓力造成的,他會好的,但六個月後,還會回到這裡。

現實中,來自北非山區的薩勒姆開始因為壓力而酗酒,有一天他跑到柏林某個地方捅了三個人,然後回到法斯賓德身邊,對他說,“現在你不需要再害怕了”。他在監獄裡上吊自殺。

“鮮”肉“熟”肉,各有所愛:電影中的小青年×美婦人

法斯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