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教孩子吗?习惯性的否定将孩子推向极端的深渊!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这一幕:孩子从外面回来之后,看见孩子身上的衣服弄脏了,第一反应就是对孩子的质问“怎么又弄脏衣服了,跟你说多少次了,玩的时候注意一点,你知道你一天要换多少衣服吗?”而这个时候的孩子往往会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默默的忍受。

很多时候,家长并不会过多的去问原因,只会注重结果,但是这种方式的教育只会使得孩子一直生活在压抑中,长久下去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扭曲。

为什么父母产生习惯性否定

  • 因素一

很多时候,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望子成龙,因此在很多时候对孩子都是高要求标准,而这种高要求应用在孩子身上就会显得很多的不足。

并且,家长市场会将一些优秀的案例与自己的孩子对比,这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优点。

当孩子没有做到父母心目中的要求的时候,则武断的将孩子贴上不及格的标签。因此,时常出现对孩子的否定。

  • 因素二

在很多时候,孩子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孩子宣泄的出口,使得孩子一直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

或者直接把自己生活中不能达到的要求,直接全加孩子身上。这样也会变成习惯性批评。

他们对待身边的一切,总挑差的不如意的地方加以批评和指责,他们身边的人也成为无辜受害者。

你真的会教孩子吗?习惯性的否定将孩子推向极端的深渊!

孩子长久的生活在一片压抑的生活中,要么产生心理扭曲,可能会做出对社会以及对其周边的人产生危害的动作;要么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的期待事与愿违。

我的大学同学,在我们上大学四年期间,竟然一次家都没有回过。

当我们问他时,”我家太远,来回花费太多了。“

等和他熟悉后,才知道,他不回家,是因为根本不想回去。

”回家后,我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他痛苦的说。

从小他的父母就一直批评他,从来没有正面表扬过一次。

后来他毕业直接留在了沈阳,离家几千公里,他的父母常常哭诉说他不孝顺。

你真的会教孩子吗?习惯性的否定将孩子推向极端的深渊!

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是没有错,但是过早的将孩子与成才尽心绑定,过早的将孩子制定过高的要求,不仅会对孩子生产严重的心理阴影,而且还有可能会将孩子推向毁灭的深渊。

可能做家长的并不会觉得“你这里不行,那里有错”,“你怎么总那样”,“你能不能让爸妈省心”……这些话语的威力会有多大,父母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却实实在在的在孩子身上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每个孩子都非常害怕考试,害怕上课,但是孩子是真的不喜欢上学吗?不!孩子对校园的生活是非常喜欢的,不喜欢或者说是孩子害怕的是在考试时候受到家长的责备,不管孩子考的好还是考的差,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够达到父母的要求,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对老师产生恐惧,对考试产生恐惧,在孩子看来,考试是为了家长而考的,只是完成一种任务而已,从而严重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以及日常的学习。

注意事项

因此,家长批评孩子,不要逢事就说,因为有的错误,孩子可能马上就能自己明白,不说也罢。

而对于重大的错误,在批评时也应该注意两点。

  • 第一是冷处理

即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不妨放低声音,或采取沉默,

这比高声大喊要更有效果,孩子反而会更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 第二是要趁热打铁

但不找后账,不能形成习惯性的指责和批评。

因为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

如果觉得孩子做的错事必须批评,那么别拖拉,马上就说,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事情过去后,不要在找孩子的后账,否则将会陷入习惯性指责的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