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都不動的康熙,為了剿滅此人,一生親征三次

在封建王朝,皇帝御駕親征戰場是極為罕見的事情。作為帝國首腦,皇帝的安危實在是太重要了,一旦皇帝遭遇不測,整個國家就會亂成一團,故此一般皇帝都是待在宮中即可。而被部分學者譽為“千古一帝”的康熙一生御駕親征三次,卻都是為同一人,那麼究竟是誰有這麼大能耐呢?

“三藩之亂”都不動的康熙,為了剿滅此人,一生親征三次

此人就是噶爾丹,是蒙古部落的一個將領,因為他的出現,改變了衛拉特及準噶爾部與清朝的僕從關係,對蒙古民族而言,他稱得上是最後一個能代表蒙古族強力政權的建立者。噶爾丹是17世紀衛拉特准噶爾汗國大汗,也先的後裔,也是準噶爾首領的第六子。

噶爾丹被西藏黃教派認為是第八世活佛,他在十三歲左右就進入了西藏,拜達賴為師,並潛心的修煉十年之久的佛法。倘若沒有意外的話,他也許就會這樣一輩子下去洞悉禪理,成為受人敬仰的活佛。

“三藩之亂”都不動的康熙,為了剿滅此人,一生親征三次

但是,命運註定切不會如此平凡。在1670年,放生了一件改變噶爾丹一生的事情。那就是噶爾丹擔任部落首領的哥哥因為政變被殺,導致整個準噶爾群龍無首,於是在眾僧的支持下,他回到了準噶爾,靠著大哥的殘餘部下支持成為了準噶爾的新首領。

倘若你覺得他受到了佛法的薰陶,會變得看破紅塵,無心功名利祿,那麼你就錯了。成為首領之後,噶爾丹的野心也漸漸龐大起來,他積極對外擴張,想要統一蒙古各部,此後他還不停的揮軍漠北,揮師來到了距離北京只有七百里的蘭布通,使得清朝上下無不震驚,而康熙也真正開始真正重視起先前一直給忽略的噶爾丹。

“三藩之亂”都不動的康熙,為了剿滅此人,一生親征三次

第一次親征戰場在烏蘭布通,康熙的哥哥以及大將軍福全與他展開了激烈的對戰,雙方都損失嚴重,甚至連康熙的舅舅也在此戰中身亡,戰爭不可謂不激烈。此戰本來有機會活捉噶爾丹的,但清軍中了敵方的緩兵計,讓噶爾丹成功逃脫了。

逃脫後的噶爾丹回到部落後不久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危機,於是康熙看準了時機,於康熙三十五年發動第二次御駕親征,在一番交戰之後,噶爾丹的軍隊只剩下數十人,但此戰還是給噶爾丹逃走了。

“三藩之亂”都不動的康熙,為了剿滅此人,一生親征三次

接連失敗噶爾丹鐵了心要和清朝為敵,於是在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發動了第三次親征。當時的噶爾丹已經是眾叛親離了,結果還沒等到清軍抵達,在1697年,噶爾丹就死於科布多這一地。對於他的死,有人說是服毒自盡,也有病死一說。

當噶爾丹的死訊傳來之時,康熙正在巡視黃河大堤。聽到這個消息後,康熙激動的當場跪在了黃河大堤上感謝天地。“三藩之亂”都不曾御駕親征的康熙,為了鞏固邊境線卻三次親征噶爾丹,這不得不說噶爾丹才能確實了得。

“三藩之亂”都不動的康熙,為了剿滅此人,一生親征三次

在康熙解決了這個心頭大患之後,清朝的邊境線也延伸到了阿爾泰山,清朝的版圖上也增加了遼闊的漠北喀爾喀蒙古,領土面積一下子就增多了上百萬平方,這也難怪康熙會如此重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