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線面結合,將水環境改善好

“葫蘆溪片區雨汙分流改造項目的順利竣工,改善了河道水質和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環境,解決了困擾大家多年的大問題。”日前,在新羅區中城街道葫蘆新村,居民李大爺高興地對筆者說。

按照“河長就是管河治河的施工隊長”的要求,新羅區從流域性骨幹河道“線上治理”向縱橫交錯的鄉村河道“面上治理”推進,構建由區委主要領導任區級第一總河長,區政府主要領導任區級總河長,9名副區長分別擔任區級流域河長,28名河道警長、6名河道檢察官、40名鎮級河長、相應配置村級河長的區、鎮、村三級聯動體系,實現全區314個涉河村居所轄河道流域全覆蓋。

該區編制完成巖山溪、中甲溪、黃潭河等11條重中之重小流域“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出臺《新羅區小流域及農村水環境整治計劃(2016—2020年)》,將小流域治理列入生態環保攻堅戰役任務,各“施工隊長”按照“一河一策”的步驟和要求,對定期巡查發現的涉河問題,按照輕重緩急,統籌推進、系統治理。

與此同時,該區堅持以河長制考核辦法和河長考核細則為依據,實行“一河一考核、一季一督查、一年一評比”,組織區、鎮、村三級河長及河道專管員,對河流及兩岸的環境衛生情況和亂佔亂建、亂排亂倒、亂採砂、亂截流等問題及其他違法行為進行全面檢查,去年以來,共開展巡查9.6萬人次,發現和解決問題1768個。

該區還通過黨員幹部帶頭示範,發動並引導廣大市民成為全面推行河長制、街長制的參與者,主動爭做治水治汙、愛護環境的監督者、宣講者、傳達者、實踐者。

據悉,目前,小溪河流域功能達標率為100%,I到III類水質比例達88.9%,登高橋斷面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首次達到Ⅱ類水質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