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花翎為何那麼重要,權臣和珅都沒有,只有7個人獲得?

忠肝義膽嶽老三




首先,我們講一下什麼是花翎。眾所周知,清朝官員的帽子上都插著一根孔雀的羽毛,被稱為花翎或者藍翎。在清朝建立以後,各方面都借鑑了明朝的制度,例如官員們制服上的補子,就是借鑑了明朝的樣式。但是在官帽上,清朝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清朝官員的官帽上都插著一根孔雀羽毛,一般的官員都只能佩戴藍翎。只有那些高級官員才能佩戴花翎,而且花翎的頒發標準非常高。在清朝前期,單眼花翎的數量比較多,雙眼花翎已經非常稀少。至於三眼花翎,則屬於傳說中的物品,很多官員一輩子都沒見過。



按照清朝的規定,親王、郡王等高級貴族們能夠佩戴花翎,但僅僅是單眼花翎而已。那些立下巨大功勞的貴族才能佩戴雙眼花翎,在清朝歷史上,只有20多個貴族和官員獲得了雙眼花翎。清朝入關之後,歷經了順治、康熙、雍正三朝,三眼花翎沒有授予任何人。在雍正皇帝時期,十三弟胤祥和大將年羹堯立下了那麼大的功勞,仍然沒有得到三眼花翎。由此可見,三眼花翎的賞賜資格非常嚴格。但是從乾隆朝開始,出現了賞賜三眼花翎的記錄。乾隆皇帝在位60年,總計賞賜了3個人三眼花翎。



我們看一下這三個人都是誰?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傅恆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富察皇后的弟弟,而且還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將。於公於私,傅恆能夠得到三眼花翎。福康安是傅恆的兒子,但民間一直傳說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鑑於這一層關係,福康安也得到了三眼花翎。至於和琳,則是權臣和珅的弟弟。和珅雖然權力很大,但是並沒有得到三眼花翎。至於和琳則是乾隆末期的大將,依靠鎮壓白蓮教起義,乾隆皇帝最終賞賜了三眼花翎。在乾隆皇帝之後,還有4個官員獲得了三眼花翎,分別是長齡、禧恩、徐桐和李鴻章。



這4個人中,大家應該最熟悉李鴻章。李鴻章開展洋務運動、組建北洋水師等等,在清朝末期的歷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實,其他三個人的地位都與李鴻章相當,或者說比李鴻章還高。都是清朝的頂級官員,而且立下了巨大的功勞。除了這7個人之外,再也沒有人獲得三眼花翎。曾國藩、僧格林沁、林則徐、和珅、年羹堯等清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沒有三眼花翎。至於其他的官員,可能連雙眼花翎都沒有。在康熙皇帝在位時期,大將施琅甚至願意用侯爵換取花翎,但康熙皇帝沒有同意。



其實三眼花翎、雙眼花翎等賞賜都是榮譽性的,不會因為賞賜花翎而升官或者增加俸祿。由於只有清朝使用了花翎,因此沒有合適的比方。花翎類似於近代的勳章,三眼花翎等於地位最高的勝利勳章。在清朝歷史上,除了三眼花翎,還有其他賞賜對官員們的誘惑力很大。例如賞賜黃馬褂,據說和珅有10多件黃馬褂,都是乾隆皇帝賞賜的。最後就是抬旗,抬旗直接影響了官員們的前途。例如原本是漢人,可以抬旗進入漢八旗。地位的變化意味著待遇的變化,抬旗是很多官員們夢寐以求的。

本人不是歷史學家,不過是根據電視劇和一些清代歷史資料的情節做出猜想,故事為主,歡迎網友吐槽!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


日堯居k古史


印象中在電視劇《康熙王朝》好像有這麼一個場景:康熙朝的重臣納蘭明珠因為犯了錯誤,惹惱了康熙,被康熙重罰,拔去了頭頂上的花翎。

這個場景雖然是一個電視劇虛構的場景的,但也並不是導演無中生有。在清朝,被拔去花翎可是一種極為嚴重的處罰,也可以說明花翎在有清一朝是一種極高的榮譽象徵。

經常看清宮劇的筒子們可能會發現,清朝大臣的帽子上有根尾巴一樣的東西,這個叫做翎枝。清朝的翎枝分為兩種,藍翎和花翎。


藍翎是用鶡鳥羽毛製作而成,通體被染成藍色,一般是皇帝用來六品以下,在皇宮或者王府當差的侍衛。

花翎是孔雀羽毛製作而成,根據上面“眼睛”的多少而分為三眼花翎、雙眼花翎、單眼花翎。

花翎可不是一般人能佩戴的。

在清朝時期,只有親王(包括蒙古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這些人,才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這些人可是皇室成員中地位較高的那一波人。

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附(即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可以佩戴雙眼花翎。這些人同樣屬於皇室成員。

至於單眼花翎,要求要低不少,但是也只有滿洲八旗中的上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品級在五品以上官員才有資格。

簡單來說,花翎這玩意,只有皇帝自己人才可以用。什麼是自己人,一是宗室成員,二是滿洲上三旗高級成員。

但是,這偌大的天下,光靠“自己人”是治理不過來的,所以清朝的皇帝還得依靠外人來治理國家。怎麼能讓這些外人死心塌地的幫自己幹活呢?自然是要給他們一點甜頭!什麼甜頭?把他們當成“自己人”。

因此,賞賜給本沒有資格帶花翎之人以花翎,那就是意味著皇帝把他們當自己人了,那就是莫大的榮譽!而能賞賜三眼花翎之人,那更加是榮譽之中的榮譽。

當然,花翎也不能隨意賞賜,三眼花翎更是如此,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多了就不值錢了。自乾隆朝以來,能被賞賜三眼花翎者寥寥7人而已,賜雙眼花翎的也不過二十餘人。



那麼這7個獲得三眼花翎的幸運兒又是誰?他們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

傅恆,富察皇后之弟弟,乾隆的小舅子,本是也是乾隆倚重的大將,指揮了大小金川之戰,還參加了清緬戰爭。


福康安,傅恆之子,也是乾隆重點培養的對象。參加了第二次金川戰役。

李鴻章:慈禧時期的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人物之一,晚清中興四大名臣。

和琳:此人也是雙重身份,既是乾隆寵臣和珅的弟弟,也是乾隆所依賴的大將,鎮壓過貴州的苗民起義。

長齡:蒙古人,參加了平定甘肅、新疆、臺灣、廓爾喀的叛亂。

禧恩:清朝宗室,世襲鐵帽子王睿親王淳穎之子,封鎮國將軍,按規定可以享受雙眼花翎。

徐桐:晚清大臣,慈禧太后的鐵桿支持者。

上述七人,除了李鴻章、徐桐是慈禧太后離不開的漢人大臣之外,其他幾人都是滿蒙貴族,有的本是就是宗室或者外戚。可見這三眼花翎並不好得。

以和珅的身份和地位,乾隆賞賜一個三眼花翎倒也不為過。但是和珅家族已經榮耀滿身了,和珅之子豐紳殷德是乾隆最愛十公主的丈夫,是固倫額駙,有佩戴三眼花翎的資格;和珅的弟弟和琳也是賜的三眼花翎。



所以說和珅沒有獲得三眼花翎也是正常,畢竟和珅家族已經有了兩根。


小鎮月明


歷朝歷代都講個等級分明,森嚴的等級是之分是人治社會的一大標誌,這不僅體現在國內各個階層的劃分,也體現在某一個群體的劃分,官員作為國家公務人員,自然也要分出個高低貴賤來。怎麼分呢?最明顯的就是體現在服飾上。

清朝官員的服飾跟前代一樣繁複,有朝冠、補服、朝帶等等區分,要說三眼花翎,就得先提一下清朝的禮帽。

清代的禮帽有兩種,一種為夏天戴的涼帽,另一種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所有禮帽的頂珠下都有翎管,可以用來安插翎枝,三眼花翎就是最高級別的翎枝。

翎枝也分兩種,藍翎是用鶡羽所做,花翎則是用孔雀羽所做,孔雀羽毛帶有“目暈”,被稱作“眼”,按照“目暈”的數量,有單眼、雙眼和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說明地位越高。

一般情況下,只有五品及以上官員才能戴花翎,而且絕大多數戴的都是單眼花翎,只有少數是雙眼花翎,至於三眼花翎,清朝兩百多年間獲得者都寥寥無幾。

物以稀為貴,花翎賞賜得如此之少,也使得其成為眾多大臣的追求,比如施琅在降清後被賜籍漢軍鑲黃旗,平臺後獲封靖海侯,但他卻請辭,並請求賜戴花翎,康熙皇帝准許。

官員們獲得三眼花翎艱難無比,宗室王爺們卻容易得多,按清初的規定,親王、郡王、貝勒等都是不戴花翎,但乾隆年間,許多人上表乞翎,乾隆帝也就賞賜給他們三眼花翎。

至於和珅為什麼沒有獲得三眼花翎,原因很簡單,因為乾隆帝曾下詔表示有卓著戰功的官員能夠獲得三眼花翎(宗室另算)。和珅並無戰功,也不是宗室,沒有三眼花翎很正常,他的弟弟和琳卻是有戰功的,再加上和珅的關係,獲得三眼花翎也就順理成章了。

乾隆朝還有兩人獲得三眼花翎,那就是傅恆和福康安這對父子倆,他們都受乾隆寵信,且有戰功傍身,也撈得三眼花翎。

隨著清朝的腐敗,花翎也漸漸變得不那麼稀缺了,各方面對國家有功之人均可賞戴花翎,到得後來更是出現了捐翎,也就是花錢買,花翎明碼標價7000兩實銀。

當然,三眼花翎勉強保住了它的地位,即便在清末,也只有徐桐和李鴻章兩人獲得,在他倆之前,也只有長齡和禧恩兩人獲得,總共就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


平沙趣說歷史


在清朝賞穿黃馬褂是對有功牛人的榮耀,然而更大的榮耀則是對更有功的牛人賞戴兩眼花翎,最榮耀的就是對最有功的牛人,賞戴三眼花翎!不過題主賞戴三眼花翎歷史上只有七人的說法,不免有些錯誤。福垊舉個栗子,《東歸英雄傳》裡的渥巴錫的朝服就是三眼花翎就連堂侄也是。

現在大家對三眼花翎有個初步印象,那麼福垊就簡單談談清朝的頂戴花翎。清朝的官帽分為春夏的涼帽,以及秋冬季的暖帽。上圖渥巴錫戴的官帽就是暖帽,無論涼帽還是暖帽,在其頂部都有一個翎管,用以插翎枝。翎枝分為兩種,一種是孔雀羽毛所制,也就是花翎;一種是鶡羽毛所制,即藍翎。六品以下在皇宮和王府當差的官員,可以戴插有藍翎的頂戴,也就是沒有眼的翎枝。五品以上的皇宮內大臣及統領、參領(三上旗即正黃、鑲黃、正白旗人擔任)可以戴單眼插有花翎的頂戴。宗室、外戚內的鎮國公、輔國公以及和碩格格的額駙可戴兩眼花翎。皇宮內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以及固倫額附還有就是蒙古的親王都可以戴三眼花翎。

至於其他人要戴兩眼花翎甚至三眼那得看功勞,關鍵是你的功勞朝廷認可不認可。曾國藩牛人一枚,消滅了太平天國。皇帝曾經要說封王的,結果給人家一個侯,別說三眼花翎,連個兩眼花翎也沒有。還有左宗棠鎮壓回亂,收復新疆,功勞大於天,清廷也認可,就是不給,這左宗棠也不好意思要啊。再說了,當初他是舉人出身,朝廷已經滿足的他的虛榮心,都給賞過進士了。

福康安有三眼花翎雖然他不是宗室,但他是外戚,最後還封了郡王,這三眼基本上是送的,所以福垊認為福康安應該從那七個人中剔除。福垊認為真正符合大臣符合三眼的只有四人。和珅雖然是乾隆的紅人寵臣,但他沒有什麼軍功,乾隆再把他當鐵哥們也得避免別人說閒話不是。福垊猜想,他弟弟和琳不全是因為軍功才得到三眼花翎的,跟他這個哥哥是皇帝的紅人也有很大的關係。傅恆,也就是福康安的父親更外戚出身,其姐乃孝賢皇后。傅恆因為裙帶關係,加上屢有戰功,不久就升任鎮國公的爵位,自然兩眼花翎到手。後來,軍功越來越大,皇帝也就恩賜戴三眼花翎,見下圖。這個似乎也應從六人剔除。

另外四人是長齡、禧恩、徐桐和李鴻章。長齡在新疆平定張格爾之亂,張格爾不姓張,不是漢人。全稱是張格爾和卓,漢語意思是世界和平。看到和卓有沒有想起大小和卓之亂啊,他還真跟大小和卓有關係啊。大和卓是他爺爺,小和卓是他二爺。平定大小和卓的人,也沒戴上三眼花翎。其中禧恩也應剔除,因為他是睿親王淳穎的兒子,這下就剩下四個了。徐桐是個老頑固,但八國聯軍侵華後,他率全家滅門殉國,也算對的起他那三眼花翎了。李鴻章就不用說了吧,他這個裱糊匠對清朝對慈禧絕不可少,給三眼花翎戴戴也不多。遺憾的是還有很多文臣武將,他們的功勞也很大,但依然沒有帶三眼花翎的資格。而對於袁世凱來說,估計他對三眼花翎並不稀罕,他稀罕的是當總理大臣,稀罕的是當總統,甚至稀罕的是當皇帝。

如果統計沒有錯的話,清朝也就四人獲得三眼花翎。滿人一名,和琳。蒙人一名,長齡。漢人兩名徐桐、李鴻章。當然傅恆,這個有點爭議,算上也不多。最後,福垊再放上一張三眼花翎的畫像,他就是福垊首段提到的,渥巴錫的堂侄策伯克多爾濟,土爾扈特部的首領。


福垊


在每一個歷史年代裡,每個國家都擁有著自己象徵著無上榮耀的物品,在近代史中的美國,美國軍隊將領所能獲得的最大榮耀是五星上將軍銜,而在清朝時期,對於一些文臣武將們來說,他們所能獲得的最大榮耀是三眼花翎。


從單純的意義上來說,三眼花翎和美國五星上將的軍銜是有些類似的,都代表著非常高的榮耀。

但是與此同時,三眼花翎本身的來源和美國五星上將軍銜中的那幾顆星星一般,都不是特別珍貴的物品,更多時候還是意義上的附加價值。

乾隆之後皇親國戚大多能佩戴三眼花翎

三眼花翎所說的花翎就是雄性孔雀的尾羽,雄性孔雀的尾巴羽毛上一般會有一個我們通常也將其稱之為“眼”的花暈,把三枚這種帶有孔雀眼的羽毛合起來,就是我們所說的三眼花翎了。


在整個清朝,雖然三眼花翎確實只被清朝皇帝授予給過七個外臣,但並不意味著在清朝只有七個人獲得過三眼花翎。

首先這個提問中的說法就是錯的。

從乾隆時期開始,是有很多人擁有三眼花翎的。

這些人基本上是清朝真正站在了地位、權力頂端的皇親國戚們,他們雖然不曾建立過什麼功勳,但卻因為自己崇高的身份擁有了佩戴三眼花翎的資格。

在乾隆之後,三眼花翎成為了幾種人物身上的標配飾物,親王、郡王、貝勒都是可以佩戴三眼花翎的,三眼花翎在他們的身上,就如同皇帝帶著皇冠一般,是標配物品。


除了他們這些人物之外,皇后女兒所嫁的駙馬也擁有著佩戴三眼花翎的資格。

而除了擁有這些崇高身份的人物,清朝確實只有七個人被賜予了三眼花翎。

清朝獲得三眼花翎得七個外臣

這七個人分別就是傅恆、和琳、福安康、禧恩、長齡、徐桐、李鴻章。

他們這七個外臣雖然更多是憑藉著巨大功勳獲得三眼花翎的,但是他們其中有一部分人能獲得這個巨大榮耀,其實還是和他們的身份有關係的。

其中傅恆和福康安我們都很熟悉,他們是父子倆,其中傅恆是乾隆皇后的弟弟、是乾隆的小舅子,又有著戰功在身,憑藉著身份和戰功,拿到這個榮耀是不奇怪的。


福康安同樣有著戰功在身,再加上他和乾隆之間的關係,拿到這個榮耀也是很正常的。

和琳的身份同樣很不簡單,他的哥哥是乾隆皇帝最為寵信的奸臣和珅,憑藉著他哥哥的關係以及他本身建立的不菲戰功,他也得到了這個榮耀。

禧恩是嘉慶年間位高權重的人物,首先他是清朝一位親王的兒子,有著滿清上三旗的背景,再加上他在嘉慶年間建立下的種種功勳,他也斬獲了這個榮耀。

長齡是一個蒙古人,他立下的功勞很大,平定了各種戰亂,是完全有資格獲得三眼花翅的。

徐桐是一個漢軍旗的大臣,是慈禧在八國聯軍入侵之前最為信任的大臣,憑藉著慈禧對他的厚愛,他輕易獲得了這個榮耀。

李鴻章就更不用說了,李鴻章被人們稱之為大清糊裱匠,是幫慈禧穩住了她大清江山的功臣,對清朝來說,他是絕對有資格獲得這個榮耀的。


三眼花翎是關係和功勞的相加

除了他們七人,再無外人可以獲得三眼花翅,無論是和珅還是左宗棠、曾國藩等權柄滔天的人物,都是如此。

從以上獲得這個榮耀的七人來說,我覺得這個榮耀並不是完全由功勞堆積起來的,和皇帝或者最高權力者的關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從這點我們就不難知道為什麼曾國藩、左宗棠等人沒能獲得這個榮耀了。

而和珅這種和乾隆關係非常親密的人之所以沒能獲得,是因為他本身沒有戰功,所以乾隆皇帝就把這個榮耀給了他弟弟,他弟弟本身是有戰功在身的,乾隆皇帝把這個榮耀賜予他弟弟,其實也等同給了和珅,是乾隆側面表露出自己對和珅讚賞的一種態度。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的三眼花翅,在清朝並不是只有七個人擁有,而是隻有七個外臣擁有,這種感覺又有點王爵,皇帝的兒子、兄弟隨隨便便一出生就擁有這個崇高的爵位,而如果其他外人想要獲得這個崇高爵位,沒有潑天的功勞根本不可能接觸得到。


孤客生


首先三眼花翎在整個清朝並非只有七個人獲得。清初年間,貝子和固倫額附(皇后所生的女兒的丈夫)都可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而到了乾隆年間,凡是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也都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所以說真正擁有三眼花翎的人可不在少數,遠非七人。

但是清朝除顯貴的皇族外,作為滿清的大臣們被賞賜三眼花翎的的確只有七人。這七人分別是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和徐桐。

花翎是清朝官員和貴族獨有的冠飾,是有孔雀翎製作而成,主要分為單眼花翎、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在清朝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護軍營的各統領和參領可佩戴單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及和碩額駙這些爵位的獲得者可有資格佩戴雙眼花翎;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可有資格佩戴三眼花翎。但是需要注意除了和碩額駙和固倫額附這兩個身份是一旦擁有就可佩戴花翎的,其餘的鎮國公、輔國公、親王和郡王等這些爵位僅僅只是有資格佩戴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不過如果想真正的佩戴花翎,他們必須在十歲的時候經過騎、射兩項考試,合格後才可佩戴對應的花翎。

可以說花翎對於滿清來說就是王公貴族特有的身份象徵,它代表的是地位和身份。在乾隆之前五品以上的可佩戴單眼花翎的非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這上三旗的人莫屬,而且必須是皇家禁衛軍中人,而雙眼和三眼花翎更是非輔國公以上爵位的皇族中人不可得,可以說在滿清花翎的賜予是較為嚴格的,單眼花翎的獲取條件非皇帝親領的上三旗中人不可得,而且還得是滿清皇家禁衛軍的人才可以,而雙眼和三眼花翎更是需要輔國公、輔國公和親王等這些爵位的擁有者經過騎、射考試才能佩戴。

雖然自道光年間,因第一次鴉片戰爭需要賠償鉅額的戰爭賠款,滿清開始有了“捐翎”的制度,在當時滿清官員們花費7000兩白銀就可獲得佩戴花翎的資格,且道光一朝的花翎的賞賜範圍也被逐漸擴大,只有皇帝認為他有功即可得到花翎的佩戴資格,比如在道光時期,一個向朝廷彙報張格爾叛亂被平定的報捷士兵就被開心的道光賜予佩戴花翎。不過雖然說在道光帝花翎的賞賜已經開始逐漸氾濫,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氾濫的花翎僅僅只是單眼花翎,而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滿清從始至終都沒有被濫封過,

即使滿清的國庫如何的空虛,朝廷有多麼的腐敗,終清一朝被賞賜雙眼花翎的只有二十餘人,而三眼花翎更是隻有七人,可想而知滿清皇帝對於雙眼花翎和三眼花翎的賞賜是多麼的嚴謹,也是多麼的看重。

當然三眼花翎本身並不是什麼珍貴的稀罕物。它之所以讓人覺得它很重要,其實是因為終清一朝二百七十六年的時間裡除了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等顯貴皇族外佩戴三眼花翎外,只有七位大臣可佩戴三眼花翎,所以就這樣在大多數人的眼裡三眼花翎才會會顯得如此的珍貴。但是說實話,這是滿清“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

歷朝歷代都有一些事物會被王朝的皇帝“故意”弄的很稀少,比如明朝是蟒服,而清朝就是三眼花翎。只有這樣當一些“勞苦功高”的功臣們出現封無可封的情況下,皇帝才不會出現沒有東西可賞賜的情況出現,等到那個時候皇帝就可以把這些“極其稀少”的東西賞賜給功臣,這樣既能讓功臣們感受到皇恩浩蕩,又不會讓皇帝封無可封,這樣何樂而不為呢?



畢竟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作為領導者總是需要留下一點“存貨”來賞賜那些功勞特別巨大的功臣們,而怎樣才能讓這些功臣們感恩戴德呢?當然就是用一些看似特別稀少的東西來賞賜功臣啦,畢竟99.99%的人都沒有的東西,只有你才有你說你開心不?那麼作為清朝只有親王、郡王、貝勒和貝子等這些滿清金字塔尖上的人物才能佩戴的三眼花翎,如果把它送給滿清的臣子們佩戴,你說那些臣子們會怎樣?當然就是隻剩下感激涕零啦。


澳古說歷史


其實花翎很多人在電視劇中都是看過的,但是二眼,三眼花翎就很少了,當然還是皇帝說了算,沒有什麼嚴格的標準,但是從其稀少程度來看,三眼花翎的確很重要,甚至比清朝時期的鐵帽子王的封賞還要嚴格,花翎是清朝特有的東西,也是清朝的官員的帽子上都有的東西,就是帽子後面插著一根孔雀毛,當然也分為花翎和藍翎,花翎顯然更加珍貴。



在羽毛的後面有一個眼的就被叫做一眼花翎,以此類推,而眼則是指代孔雀翎上的眼狀的圈圈。藍翎是無眼的,一般給宮中六品以下的官員以及在皇宮、王府中的侍衛等官員佩戴的,也可以給那些建有低級軍工的官員佩戴。一眼花翎主要是五品以上的內大臣、前鋒營和護軍營的統領,參領才有資格帶,而且這些人還要是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出生才行。



二眼花翎就更加尊貴了,一般是清朝的宗室和被封為鎮國公或者輔國公的親貴、和碩額附才有資格佩戴二眼花翎,至於三眼就更加尊貴了,皇室成員中爵位中低於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和固倫額附才有資格配搭三眼花翎。

二眼的花翎在清朝的歷史上都只有20個,三眼就更加不用說了少的可憐,入關之後的皇帝從順治到康熙,再到雍正都沒有給誰賞賜過三眼花翎,但是在雍正時期雍正賞賜了一個鐵帽子王,那就是對雍正幫助很大的十三爺,鐵帽子王也是很少見的榮譽,但是就是這樣也沒有三眼花翎珍貴,當年年羹堯為雍正平息西北叛亂,立下赫赫戰功,但是也沒有賞賜三眼花翎。



直到乾隆時期,出了三個三眼花翎,一個乾隆的小舅子傅恆,一生戰功赫赫,指揮大金川之戰,攻伊犁,平息準準噶爾叛亂,還撰寫多本書籍,賜予三眼花翎的確應該。福康安是傅恆的兒子,參加過二次金川之戰,平定過甘肅回民田五起事,等等戰役,雖然戰功不及他的父親,賜予三眼花翎有些牽強。何琳是和珅的弟弟,哥哥是權臣,但是何琳是大將,曾經立下多次戰功,乾隆賞賜三眼花翎。

但是為啥和珅沒有得到三眼花翎呢?其實從得到人來看,都是立下赫赫戰功的,也算是保家衛國的大功臣,對比和珅,他當然沒有三眼花翎。除了乾隆賞賜的三個人,後來還有四位也獲得了三眼花翎,分別是長齡、禧恩、徐桐、李鴻章。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和珅沒有,但他的弟弟和琳有啊!整個大清王朝一共就七個非愛新覺羅姓或者說愛新覺羅家的駙馬才有的三眼花翎,和珅家族多少1還佔著一個,這已經是家族的莫大榮光了,再說了,和珅是玩政治的大貪官,比其他弟弟在軍功方面的成就,根本就法比。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如果沒有武將在外面打地盤,和琳對於維護清廷對西藏的統治,是有軍功在身的,沒有武將護著,和珅連施展政治手腳的地方都不可能有,因此和琳當之無愧,和珅要是弄個三眼花翎,那就成了笑話了。

其實細觀整個清朝獲得三眼花翎的七個人,是很能說明哪些人才有可能得到這個三眼花翎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和珅弟弟和琳,另外六個人分別是傅恆、傅恆的兒子福康安、長齡、禧恩、徐桐以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李鴻章。


這六個人中連同前面的和琳,除了慈禧太后當政時期的徐桐和李鴻章,說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得到的,前面五位都是以戰功獲封,當然,不管是一眼花翎、二眼花翎還是三眼花翎都是統治者維護統治權,令行禁止的一種機制,獎懲本就是為了提高人們做事情的積極性的。

尤其是這種被嚴格限制的榮譽,設計之初只以親王、郡王、貝勒這些皇帝家的人才能得到的榮譽,物以稀為貴,越是這種範圍小的榮譽,如果一旦外流,越能證明受皇帝恩寵的程度,在皇帝可能就是隨便丟出去個狗骨頭。

但在下卻可以光宗耀祖,正如題幹所說的,二百多年的清朝歷史也就七個外姓人得到了三眼花翎的榮譽,珍貴的狠了,當然這是盛清時期的事情,等到後面能買了,有錢的人多的是,大家都會想法子買一個,也就不是原來恩寵有加的意思了!


歷史三日談


正所謂人靠衣冠馬靠鞍,清朝幾萬名公務員,誰也沒有把握全都認識,所以在服飾和穿戴上,對不同等級官員進行區分就十分必要了。此外也可以通過規範化等級禮儀制度,來凸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恩寵。花翎便是其中一種。


什麼是三眼花翎

帽子,作為官員最顯著的服飾穿戴,每天都要戴在頭上,也是隨好辨別身份的標誌之一。清朝官員的帽子上的裝飾分為三部分:頂珠、翎管和翎羽。其中頂珠分為:

  • 紅寶石(一品官員佩戴、寶石紅)

  • 珊瑚(二品官員佩戴、珊瑚紅)

  • 藍寶石(三品官員佩戴、寶石藍)

  • 青金石(四品官員佩戴、青色)

  • 水晶(五品官員佩戴、透明)

  • 硨磲(見註釋1,六品官員佩戴、白)

  • 素金(七品官員佩戴)

  • 陰紋縷花金(八品官員佩戴)

  • 陽紋鏤花金(九品官員佩戴)

  • 此外無頂珠者無官品。

大家有沒有發現九種頂珠顏色相差很大,一般只需一眼即可以辨識出來,所以官員們打了照面,只需要辨識一下,就知道互相該怎麼行禮了,簡單、方便!等到很會過家的皇帝——雍正登基後,就把官員頂珠用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六品以上的寶石。怪不得給兒子乾隆省出來那麼多錢,會過日子啊!

翎管一般分為兩種:文官用翡翠、武官用白玉。

而花翎的種類就比較少了,分為四種:藍翎、一眼花翎、二眼花翎、三眼花翎。

什麼人有資格佩戴

在清朝初期,有資格在帽子後面佩戴花翎的可都是皇帝的“自己人”,按照親疏遠近分別佩戴三眼、二眼和一眼的花翎。其中皇室成員中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和皇后所生公主的駙馬才有資格享戴三眼花翎(乾隆朝開始),

三眼花翎基本都要與皇帝有很近血親的。

次一等的二眼花翎一般需要是宗室親貴,其需要封有爵位,此外還有妃嬪所生公主的丈夫,這裡看出嫡庶尊貴之分。

再次一等的一眼花翎,則一是滿族上三旗(見註釋2)出身的侍衛長官。若非此類,一邊都邊靠。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在康熙朝收復臺灣時,施琅就曾因為立有大功並且辭授靖海侯,而被破例授予花翎,開了因功受賞花翎的先例。再比如御前侍衛出身的權臣和珅就被賜過兩眼花翎。

物以稀為貴,正是因為花翎的稀缺性,所以其所代表的恩寵含金量就很高,自乾隆朝廷開始到滅亡,被賜過三眼花翎的外大臣只有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七人,稀缺如斯可見一斑。

不過到了清朝後期,吏治腐敗,朝廷國庫空虛,於是就有了花錢買官帽的事情,一枚花翎為7000兩實銀,藍翎為5000兩實銀!

小小的頂戴花翎,似乎見證了大清吏治的興衰。


註釋1:硨磲(chē qú),貝殼類的一種,具有裝飾作用。

註釋2:所謂上三旗就是天子的嫡系,皇太極繼位後,把正藍旗兵權弄到自己手中,加上原本屬於他的兩黃旗,形成最開始的上三旗,後來順治繼位,多爾袞攝政,就用自己的嫡系正白旗替換掉了正藍旗。形成新版上三旗。當然了。多爾袞死後,八旗兵權盡歸天子,就無所謂上下之分了,但上三旗的說法仍被民間延用。



瓦爾登的船伕


清朝時期,官服選擇用禮帽代替之前的冠制。而禮帽後面會綴一根孔雀翎,那個孔雀翎即被稱為花翎,這個我們在清朝的電視劇裡應該也會經常看到。


在花翎上會有一個眼狀的圈,一個圈代表一個眼,有單眼的、雙眼的,還有三眼的。這三種眼分別又是三種等級,其中單眼級別較低,雙眼其次,三眼是最為貴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花翎不是如有些電視劇那般每個官員都可佩戴。在早期(在這裡我只代指乾隆之前)能戴它的絕對是非一般的官員,大多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貴族與內臣親貴,在外任的文臣幾乎沒有被賜花翎的。

花翎都這麼難,三眼花翎就更難了,在早期只有皇室成員中爵位只低於親王、郡王、貝勒的貝子的人才有資格戴三眼花翎。而且有資格也不代表一定能戴上,要想戴上還要得到皇帝的允許,而皇帝賜予三眼也是十分謹慎。


所以在早期能夠得到三眼花翎很困難,也沒有看到過史書中有記載哪些人戴上了三眼花翎,只知道連雍正時期的大佬年羹堯也僅僅只是獲得過兩眼花翎。所以個人猜測在早期很有可能沒有人被授予過三眼花翎。

不過到了乾隆時期,標準似乎放低了些,花翎被授予的人多了起來,而被授予三眼花翎的人也有了記載,但人數依舊不多。自乾隆到清末,一共只有七位,即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禧恩、李鴻章、徐桐這七人。


而要想知道和珅為何沒得,那就要知道乾隆皇帝授予三眼花翎的標準。乾隆時期授予了傅恆、福康安、和琳、長齡四人三眼花翎,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乾隆時期的名將,都立下了很顯赫的戰功。

比如傅恆贏過準噶爾、大金川、緬甸等戰役;他的兒子福康安了平定了回民起事、苗疆起事與指揮了廓爾喀之戰;和琳鎮壓了苗民起義;長齡平定了張格爾叛亂。


和珅雖然是權臣,也很受乾隆寵愛,但他始終不是將領,沒有戰功,不符合乾隆授予三眼花翎的標準,因此他沒得到也不足為奇了。不過他雖然沒得到,但他的弟弟和琳卻得到了,所以他的家族還是有的,也算是輝煌了。

對於授予的標準最終決定權還是當時皇帝的個人意願,每個皇帝標準都有所不同,乾隆的標準就是軍功,而其他皇帝不是。所以之後的禧恩、李鴻章、徐桐三人能夠獲得三眼花翎不是因為軍功,而是其他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