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朱不皺,這個說法對現在的朱泥壺還適用嗎?

朱泥紫砂壺顏色嬌嫩,泡養後紅潤可人,並且好的朱泥料相對比較稀有,算是名貴的紫砂壺,因此,如何挑選一把貨真價實的好朱泥壺,是廣大壺友熱議的話題。


無朱不皺,這個說法對現在的朱泥壺還適用嗎?

而人們最關注的一點就是“無朱不皺”,意思是說只要是朱泥壺,在燒製成壺之後就會在表面留下明顯的褶皺。這種現象確實在朱泥壺上非常常見,然而對於現在的朱泥壺,對於所有的朱泥壺都適用嗎?我們先來看一下朱泥的泥料特性:

朱泥原礦

無朱不皺,這個說法對現在的朱泥壺還適用嗎?

朱泥是紫砂紅泥系的一種,朱泥礦質地最硬,處於陶土嫩泥層底部,礦料呈淺黃色,燒成後呈橙色、紅色、大紅色。

朱泥較單調,同時泥胚燒製收縮比極大,有達20%到25%,因此製造難度也很高,一旦把握不好,在燒製中極易變形。

主要出產地為黃龍山、趙莊、小煤窯等。

無朱不皺,這個說法對現在的朱泥壺還適用嗎?

由上述的泥料特徵可以看出來,朱泥的收縮比非常大。而過去燒製紫砂壺多用柴窯,煤窯等等,窯內溫度不均勻,因此而導致朱泥壺表面不同部位的收縮差異最終形成褶皺。不過並不絕對,縱觀流傳下來的朱泥老壺,不皺的也有很多。

無朱不皺,這個說法對現在的朱泥壺還適用嗎?

朱泥皺不皺同選礦,煉製泥料的方法,以及燒製有很大關係,現在燒製紫砂壺多使用推板窯,電窯等先進的工具。溫度控制相當精細。因此,只要作者原意,只要作者能把握朱泥的泥性,燒出不皺的朱泥壺並非難事。

無朱不皺,這個說法對現在的朱泥壺還適用嗎?

可見“無朱不皺”並不成立。甚至因為這個說法流傳甚廣,影響力頗大,而導致一些商家在制壺的時候故意用衛生紙包裹壺體,以形成褶皺的醜態。讓人啼笑皆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